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创新网络为研究中小科技型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创新网络视角,通过对中小科技型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机理分析,揭示了中小科技型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运行规律,提出了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张佩  赵作权 《科学学研究》2020,38(2):218-226
基于网络组织的视角,本文分析了挪威3个世界级竞争力集群及其相关的3个集群计划,结果发现:(1)世界级竞争力集群是一个由治理网络、R&D合作网络和国际协作网络等子网络相互交织的多维创新网络,涉及多组织、多阶段和多计划的复杂的、动态的开放式协同创新。(2)挪威三个不同层次的计划分别以上述“三个网络”的建设为重心,打造以区域集聚、知识溢流和协作创新三者相互促进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创新网络。最后,本文提出培育我国世界级竞争力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理解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地区竞争力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仿真手段对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主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身行为规则从而导致了集群创新网络的涌现;创新主体的知识差异大小,专业化程度强弱以及知识的传递方式对创新网络演化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产业技术创新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创新能力方面作用日益突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如何引导创新联盟方面经验尚浅。法国竞争力集群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它已成为法国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从法律框架、行政管理、财税支持、运行评估等若干方面对法国竞争力集群政策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结合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政策现状,对我国联盟式创新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演进:从"聚集经济"到"创新网络"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蔡宁  杨闩柱 《科研管理》2004,25(4):104-109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地方性组织,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在许多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基于对聚集经济本质的探讨,揭示了企业集群从基于聚集经济形成的静态优势向创新网络获得的动态优势演进的内在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了创新网络的动态竞争优势以及培育创新网络的关键环节,为企业集群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集群的创新力是集群竞争优势的关键,集群结合内外部资源构建创新网络可以帮助集群提高创新力和竞争力.基于网络视角对集群创新的理论分析,探析了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变机制,通过对上海市集群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集群在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和改善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有赖于产业集群,创新的知识生产、知识交换和技术学习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组织模式表明,不同部门的创新活动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与技术体制相关的技术规则和技术专有属性,是创新聚集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有利于创新集群的政策重点之一,就是打造一种知识创造、知识交换和知识扩散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两重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的14262份问卷实证检验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与创新网络的所有子效应,对不同技术子能力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构建和完善创新网络平台对于提升集群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集群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模型及其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钢  张永安 《科研管理》2010,31(1):104-115
摘要:理解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动力及其演化特征对于提升地区竞争力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建立了环境-行为模型,并运用仿真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主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身行为规则从而导致了集群创新网络的涌现,同时,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具有小世界、集聚等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刘婕  张仙 《科技与管理》2021,23(4):42-49
产业集群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是发展电商的优势和潜力,而农村电商的发展能够较好地促进农业产业集群集聚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电子商务视角,从生产要素集聚、知识溢出、关系网络重构、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构建了农业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理的理论框架,并以云南省弥勒市葡萄酒产业为例,探索了农业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机理.地方政府应为集群内部多元主体的发展和协同创新建立健全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基于ANP的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企业创新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多重反馈,为了更客观地评估一个区域企业创新系统及其创新能力,引进网络层次分析法,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别计算网络层次分析法和传统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矩阵,并对权重系数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揭示了传统层次分析法在区域企业创新能力评估上的误区,同时也揭示了提高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方面需要遵循的几个准则.  相似文献   

12.
申小莉 《科学学研究》2011,29(3):432-441
 企业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转移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何加快与优化网络中的知识转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根据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动态性、随机性、自适应性等复杂系统特征,采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针对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特点,分析中小企业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验证知识转移机制的关系调节效应,并对知识管理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勇  王齐晗 《软科学》2014,(11):10-14
选取19992011年PE/VC共同投资事件,构建PE/VC联合投资网络,探讨PE/VC网络特征与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PE/VC介入的家族企业的R&D投入和专利产出均高于没有PE/VC介入的家族企业,且PE/VC投资的金额越多,家族企业的R&D投入和专利产出也越高;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PE/VC有利于提高被投资家族企业的R&D投入和专利产出;富含结构洞的PE/VC对新创家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拥有较多间接联系的PE/VC对家族企业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创新资源和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充分流动,如何把握机遇、提高创新能力,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以吉利汽车为例,从创新网络的视角分析了吉利在网络嵌入、构建网络、形成网络能力等历程中所采取的战略战术以及所取得的创新绩效,并深入研究了民营企业在不断拓展的网络中获取知识和资源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创新网络是由于合作创新主体间关系框架演化成网络形态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合作创新组织模式,能够反映创新主体间的知识、信息扩散与转移程度以及合作创新绩效。首先确定网络结构对网络结点、网络聚类对整体网络的创新网络研究框架,在归纳和总结以往学者对网络结构研究基础上,确立了影响网络成员创新产出的网络结构变量。接着描述实证分析思路和数据获得途径,运用回归分析和网络聚类分析方法找出网络成员创新产出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与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发现中间中心性对网络成员创新促进作用的异常结论,最后给出实证结论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创新系统“混沌”边缘具有较强的创新潜力,易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新兴技术形成过程及其与原有技术发展轨迹的关系,深入研究了“液态化”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通过搜集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专利数据开展了实证分析,运用专利引用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绘制IPC共现网络和专利权人引文网络,通过计算网络各项指标,验证了新兴技术创新网络“液态化”网络的技术特征与知识流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技术构成具有高异质性、技术领域间存在广泛融合性;知识流动网络存在小世界效应,呈现易流动、流向广、效率高,网络边界模糊,核心创新主体众多且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谢洪明  张颖  程聪  陈盈 《科研管理》2014,35(12):1-8
不同网络嵌入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构建了网络嵌入、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广东省高新技术与民营科技型企业为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结构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也无法通过学习能力的中介对其产生间接的影响作用;(2)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不仅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还能通过学习能力的部分中介作用对技术创新绩效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3)在小规模企业中,网络密度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技术创新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了获得更多的研发资源,提高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质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已经由自主创新向网络化合作创新转变.基于价值网理论,提出建立以顾客价值为核心、以产业链为主干、以产品创新为目标的纵向合作创新网络,并对网络的特征、运作机理和运行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以重庆汽车产业为例,对纵向合作创新网络建设的基本思路作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武兰芬  姜军 《科研管理》2006,41(2):142-151
本文以2002-2016年间的学术文献和专利两种数据源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论文作者所属机构与专利权人、作者与发明人、学科与技术领域等多维视角,对全球云计算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创新合作网络进行数据挖掘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云计算论文作者及所属机构间的合作更普遍;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呈现分散的小网络特点,专利发明人合作关系更密切且群体性更强;云计算的基础学科是计算机理论与方法、电气与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信息系统,而核心技术是数字计算机和电话与数据传输系统。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立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的对接和融合,利用合作网络分析发掘重要的创新竞合对象,精准定位领军人才和创新群体,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等促进中国云计算协同创新与产教融合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飞 《科研管理》2012,33(2):48-54
在资源和知识流动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从企业内部独立研发向合作创新的阶段性跨越,创新网络成为新药研发的主要组织形式。但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机理尚待研究。本文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为典型案例,从合作创新和集体学习两个维度,解析我国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生成机制。研究表明,合作创新是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驱动力;集体学习则通过知识、资源的流动与扩散,加速了创新网络结构的拓展。随着地理空间开放度和合作扁平度的变动,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呈现出从企业内部创新网络、本地化创新网络向全球化创新网络过渡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