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推动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探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工业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急需构建一套适合新形势的工业化水平测度体系。本文基于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理论、新增长经济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新兴经济体工业化水平测度"的五维模型,即"发展阶段-工业竞争力-工业化效益-国际化程度-可持续发展制度"的测度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DEA分析等方法,测算以广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水平。本文构建的新兴经济体工业化测度五维模型,理论上拓展了经典工业化测度理论和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理论;实践上也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的策略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姜宛贝  韩梦瑶  唐志鹏  刘卫东 《资源科学》2019,41(10):1814-1823
为了合理界定全球碳排放责任,本文选取了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7个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等5个新兴经济体国家,运用回归方程等方法,描述了上述国家碳强度随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比较了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碳强度的国别差异,并分析了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前后相关国家碳强度的变化。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碳强度随着经济水平增长均出现下降的趋势。相比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在较低的人均GDP水平达到了碳强度峰值,且其峰值碳强度大小总体来说低于发达国家。在相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发达国家的碳强度总体高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产业转出国的碳强度大多有所下降,承接国的碳强度整体有所上升。研究结果可以为国际碳排放权分配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何小钢 《科学学研究》2019,37(7):1238-1248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跨产业升级现象正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构建了跨产业升级、战略转型与组织响应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剖析跨产业战略转型过程与机制以及组织结构的策略性响应行为。以深圳达实智能作为案例,揭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互动过程及其对企业竞争力与升级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达实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动态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跨产业、跨区域转型战略带来的管理决策的复杂性。行业与区域交叉的条块式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对客户(市场)的响应速度与运营效率,为提升价值链地位和推动营收快速增长奠定了组织基础。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新兴经济体本土企业提高组织响应能力成功实现跨产业战略转型的一个系统框架。新兴经济体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与技术融合导致企业战略呈渐进式转型特征,组织架构响应则呈动态调整形式。“渐进式战略转型与动态组织架构响应”模式成为新兴经济体企业跨产业转型的重要特征,对于理解新兴经济体跨产业升级现象、打开“战略转型与组织响应黑箱”大有裨益。本文进一步丰富了跨产业升级和Chandler“结构追随战略”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从制度理论的视角出发,沿着"制度环境的概念、构成维度和测量,制度环境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的前因、战略过程和绩效结果的影响,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对制度创建、维持和变革的能动作用"这样的脉络,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详尽评介。在此基础上,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在制度环境的综合测量,制度环境的层次、维度和特性对企业国际化程度和过程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机理,以及制度化与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的协同演进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5.
战略科学家是新时代国家科技创新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大议题,战略科学家概念和政策是新兴学术课题。本研究围绕“什么是战略科学家”“为什么需要战略科学家”和“战略科学家从哪里来”这三大核心议题和相关概念进行多层次学理和政策比较辨析,提出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和十个延展子议题,为拓展战略科学家深层次学术探讨、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和政策转化等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魏江  赵齐禹 《科学学研究》2019,37(4):651-663
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显著的管制合法性溢出,但该现象尚待深入研究。结合企业政治战略的相关文献,本文尝试回答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什么样的管制合法性溢出,而又是如何对其进行引导的。以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对其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的管制合法性溢出及应对战略进行了通过纵向单案例分析。研究发现:(1)企业主要面临来自母国、第三国政府以及全球行业组织等管制机构的合法性正向和负向溢出;(2)企业主要采用桥接、缓冲、隔离、网络等政治战略来吸收合法性的正向溢出,抑制其负向溢出。本研究揭示了合法性溢出的内部异质性,同时深化了跨国公司政治战略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碳中和战略取向、目标设定、政策措施等进行系统梳理。研究显示,由于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各不相同,主要经济体的碳中和战略取向也不同,可分为引领型、增长型、跟随型、摇摆型4类。这些经济体基本按照“目标路线图+关键领域目标”的框架构建碳中和目标体系,但引领型通常完成立法并制定严格的减排目标,其他类型往往弱化减排目标约束而关注新兴行业增长目标等。其主要根源在于,现有技术不足以支撑实现碳中和。因此,碳中和科技创新得到各国普遍重视,力求占据产业竞争制高点,但欧美追求“本土制造”的做法可能不利于降低新技术成本;在市场激励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被普遍采用,但碳定价机制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全球主要经济体碳中和相关措施对我国制定完善碳中和政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几年,中国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已成为全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其工业化、城市化正在加速发展,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不少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能源、矿产等资源行业,环保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当前国际社会主要经济体都把创新经济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更是把创新确立为国家战略以端显其重要性。其中影响创新内生增长的核心因素就是创新体系的机制设计。如何构建有效而激励相容的创新机制设计框架,是提高我国创新能力,推动国家步入智本经济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障。从激励相容的创新机制设计出发,结合美国成功经验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构建并完善我国创新经济的机制设计和框架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文献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主要国家和研究机构在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产出及其研究影响力、研究热点方向等,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国际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美国的论文数量最多,英国和美国的论文影响力较高,日本各方面接近平均水平,俄罗斯有关地球科学研究的论文占其本国科研论文的比例高于其他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重视地球科学研究,但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总体还偏弱。中国的地球科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表现突出,但在国际合作和高影响力论文产出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1.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技术,从本质上来看,区块链相当于分布式账本,与其他技术相比,区块链有着中心化、不可篡改等多种显著优势。目前来看,区块链人才供应紧缺,特别是旅游管理行业大都是以周边行业人才流入作为主要的人才招纳方式,复合型人才匮乏。基于此,本文首先就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而后提出了"区块链"理论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策略,期望为后续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continue on the path to convergence with advanced countries, emerging countries need to strengthen their research capabilities. Often they try to do thi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industr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bat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ies aimed at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industries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e paper develops a three-phase model for product innovation with capital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 to study the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a manufacturer in an industry facing a volatile market demand for new invention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market structure, a firm's market power and the associated cost of adjustment. The paper draws out implications for emerging economies with regard to policies striving to develop strategic industries in sectors such as semiconductor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3.
Foreign firms patent in emerging economies with weak appropriability regimes at an increasing rate. This phenomenon constitutes a paradox since in such a setting foreign firms should have weak incentives to patent. In an attempt to resolve this paradox, we conducted an inductive analysis of 11 foreign firms that patent in such a setting, using the case of China as our empirical context. We identify four archetypes of foreign firms and three key antecedents the interaction of which determines which archetype a firm can be subsumed under.Our study complements the developed-economy focus of the extant appropriation literature by adding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e extend previous econometric studies by identifying salient factors on the firm level that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a foreign firm patents in emerging economies with a weak appropriability regime, highlighting that the extent of a firm's motivation to maintain its freedom to operate can supersede imitability concerns. We also comment on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contributions for managers of foreign firms. Highlighting a structural conflict of interest between foreign firms from developed economies and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an emerging economy, we point to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our results to a wide range of other emerging economie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的繁荣,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等问题,这是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如何保证全球经济及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个国家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用成本效益分析理论来分析低碳经济,既考虑国家经济发展的自身利益,又考虑必须承担的成本。研究结果认为低碳经济惠及全世界,在短期中会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长期中是有效率的,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英跨国流动已成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聚焦科学研究领域,从SCI论文产出的角度出发,以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科学家为研究对象,基于高被引科学家数据库、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统计分析这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的地理分布和跨国流动情况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这些科学精英大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在全球科学精英正以不同形式向美国集聚或流动的同时,有相当数量的高被引科学家开始流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但基本上是短期流入。最后基于有效地发挥政府和市场2种引进和配置全球科技人才资源的机制,提出从加强海外精英的供需对接、完善集聚海外精英的机制建设以及营造海外精英创新的环境氛围等方面入手,促使全球科学精英向我国集聚和流动。  相似文献   

16.
吕静韦 《科研管理》2020,41(6):47-5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主体动力要素和调节动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波特竞争力理论和钻石模型,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190,采用相关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能力要素的发挥失常,而市场化环境下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调节效应可以有效改善该非理想状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处于振兴和加速转型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于形成创新型经济,培育发展新动力,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降低对资源依赖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东北地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包括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实施重点产业突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适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梯度队伍;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构建多元融资渠道;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创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系统性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情况,分析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简述了新工科的提出与发展现状,梳理了新工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随后,概述了智库的社会职能与特征,总结了高校科技智库在新工科建设中的优势特色。最后,基于高校科技智库兼具人才培养与政策咨询功能的实际,探讨了高校科技智库完善自身建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加快高校科技智库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