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式塔美学探究了视知觉规律,是一种关于视觉艺术的理论。以格式塔美学为研究视角,发现许多图书馆展览存在设计风格紊乱、艺术张力匮乏、形式与内容冲突等问题,分析格式塔美学在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中应用的价值、可行性以及对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处理特点,并利用图底原理、意象思维等研究图书馆展览视觉元素设计原则,认为图书馆展览应该兼顾空间的连续性和间断性、色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图形的具象性和意象性、形状的矫平性和增锐性、照明的功能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报业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式塔"是心理认知上的知觉整合行为,整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界定为企业的格式塔竞争行为.报业组织作为影响力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在于它是围绕"经济利益一社会控制"二元模式而实施的整合竞争.  相似文献   

3.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美学家莱辛在其名著《拉奥孔》中提出艺术应当表现"有包孕的顷刻"的美学观,而以代表作《艺术与视知觉》一书被公认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专家的鲁道夫·阿恩海姆则主张在艺术作品中体现运动感即"具有倾向性的张力"。莱辛的观点遭到了阿恩海姆的严厉反驳,他认为莱辛的论断破坏了格式塔心理学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念。但笔者认为莱辛的观点并不像阿恩海姆所说的那样不合理,二人的观点属于美学领域中不同角度的思考,虽存在理论上的博弈,却可在艺术创作中、于审美活动中融合。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3,(2):43-46
对港剧做受众心理解读具有重要的文化样本意义。回归前后,受众接受心理特征出现了分野,从之前的"格式塔心理特质"向如今"更主动解码"转变,受众心理倾向性调查能够证明这一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5.
徐颖 《新闻世界》2010,(3):75-76
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强调"形"的"整体"性。本文主要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论点,以网易新闻专题为例,解析其如何通过整合达到1+1〉2的效果,并试图借用"变调性"理论探讨其在媒介中广泛应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最近读了一本名叫《细节决定成败》的书很有体会,书中引用阿恩海姆在阐述格式塔心理学派关于视知觉的感悟力时的一句话:"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句话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视像叙事艺术的定位,最终要落实到其审美特性阐释之上.和语言文字不同,电视剧画面图像"肌质",不能被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单位来考察其审美的效用.面对不断流动中的视像,电视剧观者是对整体经验的感知,是一个具有"格式塔"质的心理完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视像符号具有直观的审美效用,以诉诸情感或理性的丰富形式,作用于观者心理,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8.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一种反对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是心理学与数理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格式塔”是德文“Gosatdlt”的音译,与“形式”、“形状”同义,指的是被分离的整体或组织的结构。早在1890年,奥地利心理学家埃伦菲尔斯就在其论文《论格式塔特质》中第一次使用“格式塔”一词。他通过对音乐曲调的研究,认为音乐决非仅仅是乐曲音响的总和,音乐中的曲调旋律除了一系列的音响外,还有别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格式塔特质”。1910年夏天,德国心理学家维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引入格式塔心理学和视知觉的概念,论述了如何运用相似性、封闭性、完形性、接近性等四个完形法则来营造心理空间,在满足读者基本需要的同时兼顾了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代表人物、德裔美籍作家、美术和电影理论家、知觉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一个视觉样式所造成的力的冲击作用,是这个式样本身固有的性质"。电视、互联网强势冲击的今天,决定报纸版面冲击力的第一要素是视觉。一、版面冲击力的第一要素感性元素和理性元素,是构成视觉元素的重要元素。理性元素主要有栏目、行文、字体、点和线,感性元素包括图片、留白、色彩等。其中,字体是理性元素的重要视  相似文献   

11.
分形美学是一种新的美学观点,将其引入建筑领域具有拓展意义。文章对已有建筑设计中分形美学的形式,从城市规划、建筑单体设计中分形学的应用及设计中的时间维度分形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为建筑创作,评估建筑作品时提供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通过移植嫁接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理论,提出用“完形思维”概念作为多媒体广告创作的指导理念.从格式塔的两个重要特征“知觉场”和“变调性”出发,阐述“完形思维”在多媒体广告创作中的运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今,短视频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短视频有其与众不同的美学特征,可谓是"不同凡响"。一、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二、短视频衍生出其他美学特征。1.让用户跌破眼镜的"口碑营销"。2.场景化。3.充分利用把握大众用户的审美心理。4.满足用户的猎奇心理。三、短视频美学特征呈现的原因:1.大数据算法的精准推送。2.社会的多元化、用户的差异化。3.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满足现代人精神层面的空虚。4.贴近普通人。5.心理的"退行"作用。6.人人都有被关注、被肯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日新月异的网络更新使网站之间的竞争加剧,同质化问题加重。因而,网站的建设除了在内容和技术上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外,对网页的视觉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网页的视觉设计也要随之创新和改进,以改善网民浏览网页时的视觉审美体验。在这方面,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值  相似文献   

15.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是1912年诞生于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它发展了有关视知觉的三大理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图形与背景的理论,场的理论。这些理论在视觉传播方式上与新闻摄影有着普遍性,因此将格式塔原理运用到新闻摄影研究中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视知觉原理在新闻摄影传播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文本要素分析及其格式规范构建是各类文体研究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工作。本文针对公文理论此方面研究滞后及其造成的公文处理、教学实践中诸多难题,紧紧抓住公文正文这个关键,在揭示公文文体的本质特性主要为意志心理的反映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以"主旨、依据、分旨"三大要素为核心概念,以"公文正文格式规范"为归宿的公文文本要素与格式理论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徐璐 《中国图书评论》2023,(10):113-122
明斯特伯格率先将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引入电影研究,为20世纪的电影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他将电影类比格式塔心理学的“似动现象实验”,探寻观众将电影提供的感官材料进行心理调适转化的过程。他所坚持的科学实验和自我观察相结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对后世电影心理学理论研究者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句号是句末点号,只能用在句子的末尾。什么是句子?一个语言格式,不论长短,只要是能够独立地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就是一个句子,反之就不是一个句子。例如:"我在北大当教授"是个句子,"我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却不是个句子,只是句子的一个部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处于"平面化"传播方式,从媒体传播角度,处于"水平面"上的信息,传播方向是发散而无序的,传播保真度和传播范围也是"平面无序"的,对于正处于或刚刚经过青年叛逆心理及社会适应心理,同时正处于网络主流使用者和接受者的青年网民来说,更加需要有效的甄别和引导,本文探讨在网络信息中能够获得认可并能够被有效接受而形成的"信息美学",以求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网民中把握主要信息导向,辅以深化和主题延展工作,力求将网络思想政治的效果与分析分门别类地结合到"信息美学"中去,在新的网络信息形式下,荻得更多的"关学认可"并取得信息导向的先机.  相似文献   

20.
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与新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科的属性来讲,这两门学科都不是非常"专"的学科,而是属于比较"泛"的学科.从题材上来说,新闻的内容几乎可以包含所有学科,美学也与它有点类似,可以拿来"审美"的东西,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