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经济圈产业整合的条件和路径——以合肥经济圈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国际国内经济圈发展实践看,产业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以合肥经济圈发展为例,分析城市经济圈产业整合与创新的基础和条件,探讨提升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首都经济圈战略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北京及周边区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而言,首都经济圈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本文针对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差异大,存在产业对接困难的问题,提出创新合作模式,探索以"总部经济"、"飞地经济"等模式实现区域产业对接,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产业内贸易、FDI对我国三大经济圈CO_2排放的影响,文中基于STIRPAT模型,采用2000—2014年中国三大经济圈(即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面板数据,在人口、地区人均GDP、技术水平指标的基础上,引入FDI、产业内贸易指标对三大经济圈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人口因素和地区人均GDP对三大经济圈CO_2排放存在正向影响;技术水平对CO_2排放量有负向影响;FDI与产业内贸易指标对CO_2排放的影响则存在区际差异,具体而言:产业内贸易对CO_2排放的影响因地区而异,对环渤海经济圈起增量作用,而对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CO_2排放起减量作用;FDI流入量对环渤海经济圈CO_2排放影响大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另外,产业内贸易对CO_2排放的影响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因此,针对各个经济圈的产业特点制定碳减排计划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三大经济圈内各级政府只有优先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创新为基点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从而优化贸易与产业结构,才能为全国性节能减排做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国际分工的规律出发,将反映当代生产技术分工特点的工程分工曲线(笑曲线)运用于我国开发区的功能分析。在回顾国际分工历史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演化过程和技术转移的工程分工职能扩展,围绕我国开发区如何承接国际技术分工,提出了用经济圈理论整合城市和开发区资源,促进产业集群形成,打造区域竞争力等建议。指出我国开发区和所在城市之间建立内在产业联系,与国际技术转移接轨是延长开发区寿命周期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中三角"经济圈交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中三角"城市圈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发展可持续交通战略为目标,提出"中三角"经济圈交通发展战略建议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形成,近年来不同地区的跨省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首先取得突破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苏沪、浙沪经济互动频频,华东两省一市的经济联系已经渗透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人员和资金等要素流动、资质认定等各个层面,上海、江苏和浙江经济在区域内的竞争与合作中探寻自己在全球和全国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7.
对京津冀区域优势产业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京津冀经济圈中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定位,并从区域发展新形势和产业竞争的新格局出发,依据河北省自身的产业基础及比较优势,提出优化河北产业结构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提出了区域经济整合的要求。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三地在产业互补和分工体系上已具雏形并正向纵深发展。通过CEPA的实施,客观上要求三地在更高层次上集市场制度、城市职能与生产、服务、科技为一体的区域经济进行整合,进一步确立粤港澳新一轮合作的方向,完善分工与合作体系,建立“大珠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9.
南宁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点,具有沿江、沿海、沿边的地缘优势,是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战略支点的关键城市。在构建战略支点的背景下,优化南宁的工业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南宁的工业产业空间布局仍存在工业园区与生态环境结构不相协调,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不明显、功能分区不明晰,工业发展用地布局矛盾突出等问题,根据圈层理论和"点—轴—网"空间布局模式,文章提出了南宁市工业发展"一带两轴三圈"的发展带动格局和"多核多园共建"市域工业产业空间布局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经成为高技术产品的制造和出口大国.然而,由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深化,需要深入产业内部观察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真正地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各环节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升级动力,揭示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升级模式.研究指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处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高技术产品大量出口乃生产"片段化"所致.以往我们认同和模仿的产业升级"东亚模式"可能不再奏效,"片段化"生产下的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平行演化模式"进行升级.对于高技术产业中的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产业政策应注意区分财务性投资者和战略性投资者,重点培育本地化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选取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24个城市2006—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与联系度改进TOPSIS法对"双三角"区域能源效率进行动态评价,并对其能源效率差距变化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区域的能源效率普遍高于珠三角区域;"十一五"期间,"双三角"能源效率呈小幅度波动,2010—2012年两大区域能源效率出现剧烈波动且有差距扩大之势;地区能源效率差异明显,但"双三角"整体及两大区域城市内部皆有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趋势,珠三角比长三角更快达到城市内部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杨水利  杨祎 《科研管理》2019,40(12):11-20
根据价值增值和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两个维度定位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基于产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的生命周期特征视角,利用2000-2017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分析技术创新模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作用机理,并验证有效需求规模的调节作用。实证发现,技术创新模式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有效需求规模在技术创新模式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不同技术水平行业的适用性技术创新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提出构建自主创新内生发展机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模式转换;建立产业内供需关联,改善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依据行业技术水平,制定差异化的技术创新策略等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产业链分工视角下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现实出发,从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的视角探讨产业转移驱动的区际技术创新协同关系,构建产业转移驱动的区际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机理模型,并以安徽承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为例,运用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2006-2013年产业链分工背景下安徽地区工艺创新系统与长三角地区产品创新系统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产品创新子系统和安徽地区工艺创新子系统都向有序化方向发展的,且两地之间的技术创新协同水平呈逐年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梳理了长三角区域16座城市产业结构现状、职能特征与产业分工,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集聚的协同效应,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指出整合以政府政策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G1-CRITIC组合赋权方法测度中国三大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空间Markov链分析方法从时空维度考察三大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分布动态和长期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三大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呈上升态势,但其梯度特征明显,长三角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泛珠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圈处于较低水平;(2)三大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极化效应”加剧,长三角、泛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均存在多极分化趋势,且呈现明显层级结构,空间集聚效应显著;(3)由于经济圈内部省份之间的空间交互影响和正向溢出效应,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和“马太效应”有所缓解,且趋同过程不独立,空间溢出效应的异质性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6.
在西太平洋上也有一个跟百慕大三角区相似的死亡三角海域,它就是被日本人称为"魔之海"的"龙三角".在地球仪上标出这两个三角海域,就会发现一个巧合的事实:它们正好分别在地球的两面,遥相呼应.如果我们沿着百慕大三角西侧的西经50度北上翻越北极,再往下直走正好经过龙三角.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状况,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鲁南经济圈为例,采用区位熵和引力模型分析其2009-2019年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鲁南经济圈旅游发展不均衡,临沂市和济宁市旅游产业集聚度高,枣庄市和菏泽市较低。此外,济宁市与其他城市之间联系度高;临沂市与枣庄市、菏泽市之间联系较少,没有形成共同发展的局面。据此提出促进鲁南经济圈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鲁南经济圈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是释放北京城市发展压力、加速填平京冀发展“经济鸿沟”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区域战略性资源整合平台、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对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进行了科学界定,从城市规模和经济联系量等维度筛选出环首都经济圈的亚核心,并根据产业结构分布确定其发展定位,着重从区位优势、产业承接、联动发展等视域提出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合肥经济圈产业整合将会推动合肥经济圈的建设,进而成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对合肥经济圈内各市产业发展层次和产业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整理出产业整合存在着中心城市凝聚力弱、圈内各市产业分工协作水平低、产业投入中科技含量低三方面不利因素。结论围绕着增强合肥中心城市带动力、加快经济圈产业集群发展以及将科技创新因素融入产业整合三方面给出相关建议以期待对合肥经济圈产业整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水利  杨祎 《科研管理》2006,40(12):11-20
根据价值增值和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两个维度定位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从产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的生命周期特征视角出发,利用2000-2014年中国17个典型制造业行业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技术创新模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作用机理,并验证有效需求规模的调节作用。实证发现,技术创新模式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有效需求规模在技术创新模式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不同技术水平行业的适用性技术创新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培育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新优势,需构建自主创新的内生发展机制,实现产业技术创新动能转换;建立产业内供需关联,改善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针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制定差异化的技术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