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理环境对魏晋人文风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环境对魏晋人文风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优美自然孕育了超凡脱俗的魏晋人文风度;地理环境南北不同,魏晋人文风度南北各异;魏晋人开启了回归自然、与自然认同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仅仅是降水量的分布由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呈半环状分布图式。在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的特征影响下,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植被由森林逐渐变为草原,再变为荒漠。但是由此得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也有类似的图式,“地理环境呈半环状结构”是不妥当的。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植被和自然带的分布,都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特征,都是与一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密切相联系的。这样理解既有利于掌握全球地理环境分布的规律性,也有利于突出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上党地理环境总体特点;上党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上党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4.
上党地理环境总体特点;上党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上党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5.
初探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俗事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在其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地理环境的区域地理分异,对于民俗事象的区域特征、地域分异等方面更产生重要的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都对民俗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不同区域内主导因素和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分析和研究自然地理环境与民俗社会文化的相关关系,无论对于民俗学还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艺术形态的形成都与其特定的文化生境有着密切的关联,自然地理环境是这一艺术形式形成的基本条件,人文社会环境是这一艺术形态发展及变迁的因素。探讨桑植民歌的生成背景,得出桑植民歌是当地各族人民在探索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最动听的旋律,它是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互动制衡运行的产物。自然地理环境是当地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文社会环境是当地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地理环境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它们对一个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大 ,这是形成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众多各具特色地方菜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地理环境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基础条件,而城市特色的塑造则是对地理环境的有效利用,深刻理解地理环境与城市特色的关系,才能塑造出和谐的城市特色。文章从城市特色的内涵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出发,分析了重庆市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阐述了两者在重庆城市特色塑造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几点问题,并为塑造重庆城市特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核心理论之一,是对高中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是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基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表景观特征是高考重点内容.考查形式多以图表来呈现相关地理信息;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在2012年的高考中,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考查仍然是重点,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考查,依然会侧重于运用整体性规律来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在考查形式上,可能会出现形式新颖、信息丰富的示意图、坐标图,对读图能力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土族集居区所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分析了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认为地理环境对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场所和物质原料,土族传统体育形成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民族交融的人文环境之中,而土族人民在适应这种环境的游牧生活基础上创造了其特有的传统体育文化,并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发展、丰富、成熟和定型。分析地理环境对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揭示其蕴藏在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理清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这对土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民间体育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地理环境概念。徽州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徽州武艺具有了乡土特色和海纳百川的性格;人文地理环境使得徽州习武之风得以延续,促成了徽州武文化的繁荣。并通过对以武彰显的徽州本土神的尊崇,在强化宗族血缘关系的同时,加强了地缘的联系,促进了徽州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非地带性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认为海陆的位置及分布、地形状况改变、局部环流和洋流、局部地区水分条件、人为作用及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其周围自然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夏抒 《地理教育》2003,(2):70-70
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这个词语,感觉挺新鲜的、先后两次参加研究性学习我都选了和地理环境有关的课题。说不上为什么,只是觉得自己从小就对地理环境变化问题有着一定的兴趣两次参加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分别是“重庆市(主城区)两江江岸特点及其治理探讨”、“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与防治探讨”  相似文献   

14.
庄国威 《考试周刊》2012,(87):142-143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表现在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要抓住人地关系主线,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风光旖旎的乌苏里江流域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诸多人类文明的足迹.探寻这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分布特征,能使人们对东北古代民族的起源、社会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有全新的认识.文章试图从乌苏里江流域的地理环境和地貌特征,以及流域文化入手简要概述乌苏里江流域文化分布规律,并提出以饶河县为中心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乌苏里江流域的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简析贵州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析了贵州省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贵州农业适用自然地理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17.
王金 《地理教育》2014,(6):12-13
正城市是人类最集中的分布区,也是自然地理环境变化最大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其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活动1: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探究问题:读图1,说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多种族形态是丰富世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多元文化形成的基础。美国人类学者卡尔顿·库恩将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五个基本的种族。这五个种族是: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高个子澳大利亚人种(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高个人刚果人种(非洲黑人)、矮个子刚果人种(非洲俾格米人)和开普兹人。其实从其肤色、头部、五官、眼睛、头发的形状等体质形态看,全球分为三大人种,即黄种人(蒙古人种)、黑种人(尼格罗人种)和白种人(欧罗巴人种)。其自然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地理环境与人类遗传基因是世界人种形成的两大因素,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遗传基因的变化,发源于同一地区的人种在自然形态遗传基因上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地理环境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域系统。一定地域上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称为自然地理环境;一定地域上民族和人口的构成、数量、分布,国民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性格特征,科技水平、政治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及与邻域的关系等人文要素的总和称为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利用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也改造地理环境求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人类社会的更替决定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民居作为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是人类创造的人文景观,蕴含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其形成和发展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其分布、形式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密不可分。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民居的分布与形式亦体现了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形式的传统民居,各式的民居当然也映射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