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浩 《网络传播》2007,(8):30-31
互联网是20世纪一项重大基础性科技发明,它引发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这一伟大变革,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从而有效促进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虚拟的网络空间。目前,世界上互联网络人口已达21亿,覆盖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人群。计算机网络技术共同开启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第三次浪潮",或者说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互联网为人类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一次重大革命,互联网对传播、繁荣一个国家的文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传播渠道与传播手段,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它可以重新聚合社会资源。互联网为现代社会带来的最大改变,是造就了一种新的赋权方式,谁能够激活、使用关系资源,谁就将具有更强的影响力、掌控力、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语言交际的特征及规范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语言交际,是通过互联网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这里主要指网上聊天和E-mail(短信)两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远军 《新闻界》2007,(1):131-132
网络色情传播,是指通过网络传送色情信息的行为。一般来讲,成立网络色情传播应具备以下条件:以互联网为传播工具;传播具有色情性质的内容;具有社会危害性;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盈利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社会事件被互联网所传播、扩散与放大,与之对应的网络语符也逐渐增多。关于这一现象的既有研究大都从语言符号学出发,对网络语符进行特征研究或分类总结。而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考查近年热点事件型网络语符的生发过程。研究发现:正是网民在互联网语境下累积的自组织行为,导致了网络语符的生发与传播扩散,其中转型社会中频发的社会事件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网络语符体现的是官民话语的博弈,本质上隶属于自下而上的民间话语体系。本研究对网络语符的研究是一种视野上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张品良 《网络传播》2005,(10):12-13
“当今世界正在向网络社会时代过渡,互联网正在创造一个特殊的、虚拟的社会空间,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是历史和现实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新的挑战。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网络传播的种种功能,社会对网络传播的利用、驾御、掌控能力已经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构息息相关,互联网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飞跃,它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既有形态。”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从媒体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承载着传播信息、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而组织作为社会构成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和媒体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栏目推出的几篇言论,旨在与读者讨论在新兴媒体环境下各种组织如何与媒体合作,如何应对其传播过程出现的相关问题。首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海南NGO与大众传媒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虚拟社会是以互联网传播为背景的社会生活总体;而虚拟社会管理的本义,则是指对网络时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有效治理。与传统社会相比,虚拟社会具备了流动性、族群化、人民身份、云智慧、技术近用等特质;相应的,政府应以虚拟社会的动态管理、差异管理、认同管理、协商管理、学习管理来应对治理挑战;并且,"现实-虚拟"的跨管理协同应成为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0.
刘繁华 《新闻窗》2013,(6):41-41
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社会传媒过程中,电视新闻作为表现形式丰富的重要信息获取介质,依然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不可缺少的介质。而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要想让电视新闻发挥其应有的信息传播功能,就要电视新闻编辑们从编辑技巧出发,积极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12.
王澜 《新闻导刊》2006,(3):41-42
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新世纪社会信息环境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网络传播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网络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因其全方位开放性.给最广大的受众带来了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建构的视角反思西方主流媒体对于“阿拉伯之春”与“占领华尔街”两次社会运动的报道,认为依靠其强大的技术条件与传播能力,西方主流媒体遵照自身的社会结构属性与媒介报道规则建构了“适宜报道的社会运动”.但是由于现今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这种传播霸权正在被“另一种现实”所打破.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也就是说,双向的社会互动,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但现在传媒界尤其是报业面临的一大困惑,恰恰是传播过程中这种“互动行为”的极端匮乏。互联网的普及,已经让人们看到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曙光。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的特点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生活必需,从普通百姓到高层领导人,都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开放性、匿名性和即时性等特点,传统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在网络上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6.
陈剑 《视听界》2006,(1):155-156
当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使传播活动由口头传播、社区传播……发展到国际传播的时候,传播的功能便由最初的交流功能被附加上了越来越多的其他功能:资讯传播、教化民众、政治宣传、广而告之、娱乐大众、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实现(互联网)等等。而媒体在发展进程中也一次又一次地矫正和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角色,媒体精神的体现也就有了多维度的表述:舆论自由、政治喉舌、社会公器、娱乐至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媒体精神还没有被传播学界进行系统研究和界定,但是,其精神内涵却正在成为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座航标。2005年美…  相似文献   

17.
群聚传播模式成为现代性的加速逻辑在互联网时代的具体呈现,信息传播技术超越工业制造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立足于网络社会传播变革的本质特征,《互联网群聚传播》聚焦互联网传播中多类型的极端多元主体,从传统的身体聚集转向互联网的注意力聚合,围绕常态化的社会集合行为,对信息现代性张力带来的传播逻辑及社会变革进行深度剖析。该书作者首创“群聚传播”概念,通过分析主体关系偏向、网络行为与心理、传播特性和信息生产四个维度,揭示当下互联网传播的底层逻辑与风险社会治理的核心,旨在减少社会秩序、社会管理乃至社会发展进程的不确定因素,拓展中国互联网治理的新视野,重塑信息社会的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江飞 《传媒观察》2014,(6):21-23
正我们身处的世界越来越呈现互联网的特质,这不仅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组织形态,推动商业、金融、生活、社会组织方式的变迁,同时也在改变信息采集和传播的组织方式以及内在逻辑。新的社会生态突显互联网构建群体的价值和影响,强调充满人情、关注意义的社会化联结,美国学者克莱·舍基将这一全新的世界称之为人人时代。在人人时代里,社会组织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软件"联结改为"湿件"联结。"软件"  相似文献   

19.
京平 《中国广播》2012,(6):85-85
近些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普及,在造福社会的同时,网络也因其发言门槛低、传播效率高的特质,成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重灾区”。尤其是一些不负责任、别有用心的谣言在网上泛滥,给现实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冲击。打击网络谣言,净化舆论环境,不给谣言任何传播的阵地,已经成为一种坚定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20.
“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正被开拓。”这是樊克宁先生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观点。这个观点不无道理。其实,我们大家都感觉到了,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传播全球化、生活快节奏、阅读快餐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在新闻传播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其特点是四个改变:一是“随着传播方式的进步,新闻已经不仅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且是指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李慧丽)即时新闻、现场直播的出现,使新闻定义被改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