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西晋时湘州得以设置。南朝时,湘州与南朝各代政权的政局发展日益紧密。在陈代前期,陈夺取湘州,巩固了陈统治,然而降至陈代后期,陈失去湘州,国境日狭,灭亡之时已近矣。可见,湘州之得失对陈代的政局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晋时湘州得以设置.南朝时,湘州与南朝各代政权的政局发展日益紧密.在陈代前期,陈夺取湘州,巩固了陈统治,然而降至陈代后期,陈失去湘州,国境日狭,灭亡之时已近矣.可见,湘州之得失对陈代的政局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晋时湘州得以设置。南朝时,湘洲与南朝各代政权的政局发展日益紧密,尤其是梁代之际湘州的地位日益突出,对梁代的政局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荆州刺史:……宋初领郡三十一,后分南阳、顺阳、襄阳、新野、竟陵为雍州,湘川十郡为湘州,江夏、武陵属郢州(按:点校本(《校勘记》曰:“‘武陵’各本並作‘武阳’,孙(?)《宋书考论》云:‘武阳当是武陵。’按孙说是,今改正。”随郡、义阳属司州,北义阳省,凡余十一郡。(第1117页) 雍州刺史,晋江左立。胡亡氐乱,雍秦流民乡多南出樊、沔,晋孝武始于雍阳侨立雍州,並立侨郡县。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449),割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五郡为雍州,而侨郡县犹寄寓在诸郡界。孝武大明中,又分实土郡县以为侨郡县境。(第1135页) 今按:据上文可知,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前雍州侨立于荆州之襄阳而无实土,至是年始分荆州之襄阳等五郡为实土襄州,而雍州之侨郡县则寄寓于五郡界。但志手荆州刺史条下载此五郡为襄阳、南阳、顺阳、新野、竟陵,而于雍州刺史条下载此五郡为褒阳、南阳、顺阳、新野、随。二处所载,四同而  相似文献   

5.
西晋时湘得以设置。南朝时,湘洲与南朝各代政权的政局发展日益紧密,尤其是梁代之际湘州的地位日益突出,对梁代的政局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宫体诗是活跃在南朝齐梁时期约100年间的一种以描写女性容貌、举止、神态等为主要题材的诗体,它的产生无疑有南朝乐府民歌提供的诸多因素。正如刘师培云“宫体之名,虽始于梁,然侧艳之辞,起谏自昔。晋、宋乐府,如《桃叶歌》、《碧玉歌》、《白芝歌》、《白铜樱歌》,均以淫艳哀音,被于江左。迄于萧齐,流风益盛。其以此体施于五言诗者,亦始晋、宋之间,后有鲍照,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府州县学与乡村社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建立之初 ,就十分重视地方学校的建设。朱元璋对长期战乱后出现的道德沦丧状况十分忧虑 ,曾多次倡议各地办学以兴教化 ,他说 :“治国以教化为先 ,教化以学校为本。京师虽有太学 ,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 ,延师儒 ,授生徒 ,讲论圣道 ,使人日渐月化 ,以复先王之旧。”[1 ]自此 ,明代府州县开始普遍设立学校。从《明史·选举志》的记载看 ,政府对府、州、县学的教官编制、学生人数、师生待遇、教学内容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府设教授 ,州设学正 ,县设教谕 ,各一。俱设训导 ,府四 ,州三 ,县二。生员之数 ,府学四十 ,州、县依次减…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9,(5):41-45
对于上洛,西汉时置上洛县,隶属于弘农郡;东汉时亦置上洛县,隶属于京兆。对于上洛郡,始置于西晋武帝太始二年(266年);十六国时期先后隶属于西晋、刘汉、前赵、后赵、冉魏、东晋、前秦、后秦等政权。二百余年间,上洛郡先归属于荆州,次归属于豫州,再次归属于洛州,又复归属于荆州,再复归属于洛州,后又复归属于豫州;其间,仅冉魏政权时作为治所,历时不足一年;上洛郡所领县有上洛县、商县、卢氏县(后秦时划出)、丰阳县(后赵时由商县分出)等。十六国时期上洛郡之地位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各政权大都以此为据点继续开疆拓土。  相似文献   

9.
据《华阳国志·序志》载:“文学荆州刺史尹珍,字道真,毋敛人”;《南中志》载:“毋敛人尹珍,字道真,以生遐裔,未渐庠序,乃远从汝南许叔重授五经,又师事应世叔学图纬,通三才,还以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以经术选用,历尚书丞郎,荆州刺史,而世叔为司隶校尉,师生并显”;《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  相似文献   

10.
南朝典签初为一介小吏,职不高,权亦不重。后因皇权需要,典签被赋予了监督与制衡州镇门阀势力的权利,其权始重,登上政治舞台,一度左右政局。但其后也因自身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衡,以致权力畸形发展,终难容于皇权,其权旁落,回归原点。  相似文献   

11.
颜延之由于党附刘义真,并得少帝亲信,引起权臣忌恨,最终成为了废立事件的牺牲品。景平元年出为始安太守,年末到达浔阳,与好友陶渊明相聚。景平二年五月五日前到湘州汨潭,祭祀屈原,撰《祭屈原文》,大约在六、七月间到零陵,祭祀舜帝,作《祭虞舜文》。约于元嘉元年秋冬之际到任,约一年后离任,回到家乡过了一段隐居生活,其间作有《寒蝉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等。元嘉三年三月被征为中书侍郎,作《和谢监灵运》。  相似文献   

12.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时代 ,侨州郡县广泛设立乃至成为制度。侨州郡县是相对于原州郡县而言的 ,然而侨州郡县系统与原州郡县系统并不能够完全对应起来 ,原州郡县一经侨置 ,即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侨州、侨郡、侨县设立后 ,也并不稳定。至于当地州郡县 ,由于侨郡县的插入、迭置以至混合编制 ,形成了新的地方行政辖属系统 ,也就是以《宋书·州郡志》与《南齐书·州郡志》为代表的地方行政辖属系统  相似文献   

13.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唐·杜甫《吾宗》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以国家之务为己任。唐·韩愈《送许郢州序》  相似文献   

14.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5,(Z1):96-97
一汉晋南北朝时期,艺梅、咏梅之风旺盛。南朝宋诗人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陆凯与范晔(《后汉书》作者,著名史学家)友好,二人一处江南,一居长安,山川阻隔,常怀思念。《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一书中的记载,讲述了陆凯“折梅寄远”的佳话:  相似文献   

15.
南朝齐刘澄之《荆州土地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按武陵,郡名,七县指临沅(今常德县、市地)、沅南(今桃源县地),汉寿(今常德县地)、龙阳(今汉寿县地)等处,都在洞庭湖西部,这一带早就以产好茶出名。 唐李肇《国史补》卷下:“岳阳有(氵邕)湖之含膏”,为天下名茶。(氵邕)湖,一名翁湖,在岳阳县治南。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氵邕)湖诸山旧出茶,谓之(氵邕)湖茶,李肇所  相似文献   

16.
正【宋】欧阳修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尚书虞部①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②,廪③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  相似文献   

17.
《金石萃编》卷30《敬史君碑》反映了东魏、北齐的僧官制度,它不仅证明了文献记载的僧官名称:中央僧官沙门统、州级僧官“都统”、郡级僧官“郡维那”、县级僧官“县维那”、寺中僧官“寺主”和“法师”不误,而且碑文补文献记载之不足,每州的“僧官”、“沙门都”的设置都不止一人,州级设有僧官“大律师”。州郡也设有僧官“都维那”,各寺均设有法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早设置的圭阝、冀二县考薛方昱公元前688年,秦国出兵渭水上游,伐圭阝、冀戎,在其地始置圭阝、翼二县。《史记·秦本纪》:武公十年,代圭阝、冀戎,初县之。圭阝,即今甘肃天水市秦城区。冀,即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圭阝、冀二县的设置,为我国置县之始。它比...  相似文献   

19.
一、清乾隆十年本《铜山县志》清代乾隆十年(1745年)铜山在任知县张宏运主修的《铜山县志》是现今世存五种以“铜山”命名的铜山县志书中版本最早的。铜山县境即古彭城县境,一度裁县入州,至清代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州为府时,又复置县,始取境内铜山为名。而本县志书亦始有以铜山为名者。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江苏部》中并列著录有陈振藻纂修的乾隆十六年本《铜山志》,有误。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资料室之原本,此乃  相似文献   

20.
有关课文之言名简释(一)《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唐代县尉别称少府,乃县令之助手,职责为除奸、捕盗(唐代县令之别称为明府)。(二)《秋登宣域谢眺楼》都督府唐代中、下州设都督府,为州之军政长官办公官署。(三)《卖炭翁》宦官唐代内侍省之官员,供皇帝、皇族使用(《文选》李善注:宦者养也,养阉人使其看守宫人,此是小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