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人天观”的复兴:一个全新生产力概念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分析了中国传统“人天观”的基本内涵,人类更在高度的物质基础上,实现新的“天人合一”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复兴中国传统的“人天观”树立“自然一人道主义”思想,以建立新“人天以”,2依据新“人天观”树立一个全新的生产力观念(新的生产力应定义;人类与自然在相互协调下所释放出来,推动人与自然 展的物质力量)以从根本上规范人类的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2.
追思自然——论环境美学的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美学是当代美学的一个理论热点。它诞生的根源是以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理念的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通过追思其核心范畴——“自然”,我们看到“自然”原本有三重含义:对象性“自然”、感受性“自然”和源初性“自然”。源初性“自然”本身即是一个审美境界。此境界的呈现,意味着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同时得以彻底消解。据此,我们便可获得解决自然环境恶化及相关问题的启示和途径。源初性“自然”是环境美学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3.
美国生态诗人斯奈德诗歌中包含有大量生态隐喻:植物,动物和地貌隐喻.这些隐喻的并置与相互交织,反映了人类与植物的链接,与动物的平等以及与自然地貌的共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这些隐喻所透视出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平等与联系,探索诗人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坚持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膜拜自然、征服自然、协调自然三个阶段。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主要机制是它们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性质 ,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无疑是20世纪以来人类生存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在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的驱动下,人类开始了长达5个多世纪的"向自然进军"的旅程。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也悄然而至。若不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行为实践和价值观念,人类将无以为继,归于消寂。本文从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脉络入手,指出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根源,环境危机使得人类必须反思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寻求一条人与自然和谐之路。重构我们的理念需要我们重新定位理性的位置,将理性摆在指导人类行为的适当位置。结合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分析,本文指出理性的回归在于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实现工具和价值的二元平衡。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的独立性、先在性、内部规律性的阐述,揭示了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得出实践是人与自然的纽带,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解才能最终达成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本文通过整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内涵,探究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助力实现生态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环境危机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推动下,当代人类的伦理价值观正在从“人类利益中心主义”向“生态利益中心主义”的方向转变。而在这种环境理念的指导下,现代环境立法必然应将这种环境理念吸收运用,从而以法的形式确定环境及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相互平等、共生以及协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视野下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论世界观是“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学世界观则是“生态中心主义”。生态学世界观认为,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的肉体组织和精神结构是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存在于社会之中,也存在于同自然整体进化的关系之中。人类不应该割裂自己和自然血肉相依的有机联系,强调人类应该在致力于促进自然整体的完整、健康和繁荣的基础上来实现自己的发展。在这样一种对世界的新的认识基础上,生态学进一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基于整体论思想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认识的新范式。现代认知心理学并未能有效地实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嬗变,仍然留下很深的机械论印迹。新兴的应用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充分地反映了生态学的整体论思想。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必将走向一条整体生态多元化的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生态伦理学讨论的热点话题。基于此在回顾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视角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辩式思考。提出人与自然是相互改造的关系,人对自然的认识随着对世界的改造逐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对立观的否定,习近平总书记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与发展,其蕴含的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论人类的自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在强大的自然背景条件下,人类应该如何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并最终走向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警示人们必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既相互统一 ,又相互区别 ,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的一致关系 ,是一种动态互动的关系。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同发展。地球和环境是一体和互动的 ,全人类都要为保护自然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库尔特·冯内古特秉承着生态责任感在小说的书写过程中注入了生态关怀,给予读者生态预警。本文通过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冯内古特的作品《冠军午餐》和《猫的摇篮》中的后现代生态思想,促使读者深入剖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手段的异化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意在唤起读者的生态意识,审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行为以及科技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力的膨胀,使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地球,到今天已是满目疮痍,危机重重了。作为科学领域中的生物课,该秉承什么样的教育观?笔者认为:理想的生物课教育就应该是在教给学生以科学和智慧之前,先教给学生以“人性”。这种“人性”就是一种让“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格。从而使人类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使我们的社会进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古代语言崇拜的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 ,人类对自己的语言充满了神秘的推想 ,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禁忌、迷信巫术、神话传说中都可找到“语言崇拜”的踪影。至今 ,“语言崇拜”现象仍在许多民族及部落的语言文化生活中留存着。1 语言崇拜的缘起———神的属性、神的代码。人类对语言的崇拜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文化。原始时期 ,人类对自然神及拟人神的崇拜 ,实际上都是人类外化自我的表现。“万物有灵论”的迷信文化心理特征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 ,人们推己及物 ,想象宇宙万物也像人一样有灵魂、情志、语言 ,能与人交互沟通。由于远古初民分不清人与自然的不同 ,分…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正在变得复杂多样,人们曾希望借助科学的发展来解决这一系列矛盾,可是,我们最终发现,借助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矛盾,这就需要人类的文明为人类找出一条更为合理的道路。当今的语文教学十分注意通过描写自然的文章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是否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这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笔者力图通过这篇文章来对文学中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进行哲理和美学的思考,以期对语文中相关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一、自然科学与文学认识自然方…  相似文献   

16.
当今生态哲学视城里的两大重要范畴——“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危机”日益显现的今天,争论得越发激烈.“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是现代环境哲学无法逃避的重要议题,研究清楚这两个主义,并且认识其争论的本质对于探究当今生态危机具有一定的意义,是舍弃其一还是有保留的扬弃,是值得当今生态哲学深思...  相似文献   

17.
作为梅尔维尔的史诗巨著,《白鲸》极具研究价值,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生态研究的角度来审视它,其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整体性之间的二元对立逐渐被人们发现并研究。借助于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本文试图挖掘作品所体现的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主义对抗,进而体现人与自然要和平相处,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而担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自然观深刻揭示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阐明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实践基础上相互生成的统一过程。马克思自然观的最大理论特点是在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过程中思考入与自然的关系,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自然观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城乡关系做出过经典论述,指出城乡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历经“同一———对立———融合”等阶段,这是人与自然关系发生转变在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理论的深度挖掘,找寻城乡关系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高度契合性,为我国改善不合理的城乡关系寻求理论依据,推动城乡关系的新发展,开创城乡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认识论上说,它重视以形上学的"负的方法"觉解不可言说的神秘的"大全",由此敬畏无限与自然,从而有效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创造了理论条件;从价值论上说,它认为"大全的自然具有最高的主体性",主张人应"事天",重新赋予了自然以内在价值;从审美体验上说,它欣赏程朱理学那样对自然和世事的坦然和顺应,同时又注重亲和和顺应的主体性,这些观点成为了抑制人类扩张性主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