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艳艳 《学周刊C版》2011,(11):120-120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习作也是如此.他们并不是真的没有素材可写.而是在习作灵感涌动时不知怎样巧妙捕捉。如何避免学生的习作灵感稍纵即逝,让他们“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发挥想象.给他们涌动的文思找准流淌的出口是习作过程中对学生习作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生怕写作.认为习作没有什么素材可写这一现象,文章从汲取课内营养、走进课外阅读、留心观察生活、积极开展活动等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积累习作素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改进习作教学方法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习作的评价.定位于老师和习作之间,是一种单项的评改活动.老师的批改往往是一家之言.没有顾及学生,学生只能顺应老师的评价与批改.效仿老师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失去了兴趣,习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在作文评价方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现加以总结与大家交流。一.层次化衡量——习作成长的土壤 二、互动化批阅——习作成长的阳光三、人性化评语——习作成长的雨露四、多元化展示——习作成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塞这样说:"没有什么是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但事实上,习作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话题,但是只要我们找对了方法,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一定会沉浸在习作的幸福中。习作教学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一、写什么——从生活中捕捉素材,快乐入门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习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生活是习作的来源,没有生活,无异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何在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习作训练有没有序列?"素描习作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对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采访了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上海师范大学的吴立岗教授。  相似文献   

6.
汪庭银 《文教资料》2010,(26):84-85
花样的年华.迥异的个性.为何学生的习作总是落入“雷同”、“空洞”的俗套?是什么淹没了学生习作的激情与灵性?如何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觅得生活“百”味?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在探索彰显学生“个性”生命力的习作历程中,应从“生活、真实、想象、情感、开放”五个方面加以训练、培养。习作.要敢为“先”、善为“新”;既可写,又可画.  相似文献   

7.
<正>大多数教师喜欢把习作课和阅读课分开来上,我做过一个实验,同一个班的学生,同样几篇文章,学生学习以前写的和学习过后写的基本没有什么差异。也就是说老师所教授的这几篇文章对学生的习作没有什么影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习惯性地把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但是阅读和习作真的能分开吗?读写本来就是一体的,只是侧重点不一样,分开后的教学就是呈现的我刚才举的例子,阅读对孩子的习作帮助甚微。那么今天来讨论一下根据阅读来完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老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就是习作,无话可说,空话、假话、大话在学生的习作中屡见不鲜。我觉得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将习作和生活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正好班里要调位,我借机把习作训练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习作实践中感受到习作不是为了“应付差事”,而是生活的需要。原本打算只进行一次习作训练——《关于选择同桌的申请》,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出现了我未曾预料的情况。于是.我又安排了一次习作训练。  相似文献   

9.
习作评价一直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传统的习作评价体系中,教师几乎就是学生唯一的读者,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评价,往往关注的是学生成文后的一次性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其内容也以教师的意志为中心,没有关注学生的真正体验.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对学生习作精批细改,却无济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习作仍是一种负担,他们的习作表达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也就更难谈得上有什么"成就感". 一、设计评量表——提供评价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评量表"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评价修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在习作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对习作就是没有兴趣,不愿意习作。对于老师安排的习作训练,只是东抄点,西看点,勉强凑够字数来应付了事。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课标要求及听课体会,我认为对学生作文指导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愿意习作和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11.
<正>形象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主要环节,也是小学生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习作素材本来大多来源于生活,但小学生拿起笔来却总是感觉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无法建立起生活与习作的有机联系。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习作形象思维能力。习作形象思维的培养能助力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开展形象思维,解决学生习作无话可写的难题,让学生习作富于生活气息和情感韵味。沿着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学生把作写具体,确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我在教学生把习作写具体时,经常出示两个典型的片断.一个是内容空洞.一个是血肉丰满,让学生认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知道什么是具体,写具体有哪些方法等。如我在一次习作讲评中,出示了习作《下跳棋》的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13.
凡是听过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课的人无不为这样的情景所打动:课堂上.在师生轻松平和的交流中.学生的习作情感在不断升温,习作的视野在逐渐开阔。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让听课教师如沐春风.更令人震撼的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那富有情趣和灵性的言语表达.那轻松习作、享受作文的情感流露.就连这帮孩子们的语文老师都连声惊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平时相比真是判若两人。”是什么原因使原本沉闷的作文教学在于老师的演绎下而熠熠生辉?是什么原因使日常作文课上挤话编话.畏写烦写的学生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4.
正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直观地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与应用水平,是学生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困难重重,具体表现在学生习作兴趣不高、畏难等消极情绪显著、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语言组织能力不强等方面,究其原因,还要从学生困扰的"无话可写"说起。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扰,他们并非真的讨厌习作,而是确实不知道写些什么,好像没有什么话可以说,即使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身前背后,总能听到学生说:“我不喜欢习作.”“我的习作怎么写都是一个样,没有什么提高,没兴趣.”究其原因,皆因习作很难.因此,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体验成功,是小学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这也为他们的习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6.
学生习作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归根结底是没有生活,不曾认真地静下心来去体验和发现。规定时间,限制字数,教师命题的常规做法,再加之拼图游戏一样的教材编排,使得习作课杂乱无章,无迹可寻,学生谈"文"色变。如何走出拼图作文的怪圈,还学生习作一个明朗的天,是当下高职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作文指导课臃肿低效的原因较多.其中课堂教学环节较多.作文技巧指导环节挤压学生口头作文和当堂习作时间是“常见病”。但删除这些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空间.习作技巧的“悟”是否会沦为学生在黑暗中的瞎摸?习作指导课是否会沦为看似以生为本.指导却没有落到实处的低效作文指导课?  相似文献   

18.
不少教师认为实用性习作好教:学生有生活经历,有话可说;想象习作难教:写什么,怎么写?真不好"想象"。其实,教学生学写想象习作的前提是教给学会想象。什么是"想象"呢?想象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但和空想又有所区别。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强了,认识世界的角度广了,想象习作往往带有了"实用性"。在现实中想做而又做不了,希望实现而又无法实现的事,往往通过想象得到满足。可见,只要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积累,作文并不难教。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课堂是激发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立足"三个基点",即以解决"写什么"——激活学生生活储备及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什么"——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学会作文;"怎么教"——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该以“教”为前提,而是“前提之前.更有前提”。这个“更有前提”就是学生的“学”。201l版新课标也大力突显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学习才是一切语文教学活动的逻辑前提.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理念,教前寻找合适的教学起点,教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后认真评估达成的教学结果,让学生在多样化、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建构语文知识和能力。下面以六年级上册科学课实验《变色花》为例。谈谈一些做法。一、重视课前谈话。了解学情生为本以科学学科与习作教学整合为例,科学学科中有很多的实验。实验名称是什么,实验的要求、目的是什么,老师会讲,书本上也有,学生可以直接写进自己的文章中,接着就要写实验内容,写清实验过程。实验准备了哪些材料,分几步进行.每一步要做什么,发现什么变化,出现什么现缘,达到什么结果,最后点明实验结论,或者实验感受。在进行了多次科学习作训练后.我们很自然地发现,学生的作文缺少个性化的表达,这恰恰是生本课堂最忌讳的。写科学实验的作文课在解决了写什么后.能不能在怎么写上动动脑筋.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兴趣,以期避免雷同。在上科学习作课《变色花》前,我们进行了如下师生对话,努力站在学生的写作起点,轻松开启习作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