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朱光潜先生认为,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了,“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读不出诗的趣味,也就品不出其他文学作品的妙处了。然而,一般的学生读诗时总有点像盲人摸象,对诗歌鉴赏题更是望而生畏,无从下手,对诗的趣味领悟得少之又少。其实,如果能先从思想上对诗歌的本质特征有个充分的认识,居高临下地赏析诗歌,必然能事半功倍。一、诗须凝炼。特别是近体诗和词等,由于篇幅的限制,更是强调凝炼。这样,就使得诗歌的思维往往是跳跃的,有时甚至像意识流似地跌宕起伏。所以读诗时不能目光一扫…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说:“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  相似文献   

3.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开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它种类文学。”因此。对选入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应改变过去以背诵为主的教法.注意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这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文学情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先生曾经谈到“一个人不懂诗”“文学趣味就低下”,叹惜“现在一般青年对于文学的趣味还是很低的”。几十年过去了,这个趣味到了现在,也没见得高起来。按说,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到了初中毕业,诗词阅读已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对大大小小的表达方式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引导得法,鉴赏的门槛是可以跨过去的——登堂入室,那自然还得看各人的用心。先请大家看一个都比较熟悉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马凌燕 《甘肃教育》2007,(12S):24-24
新诗的教法.就步骤而言,可以先学理论,再学诗歌。如,可引导学生先学习朱光潜的文章《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诗歌是语言的精粹,举例说明“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底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这句话的真正涵义。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诗歌。从而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郑胜 《课外阅读》2011,(6):266-266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提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来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和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可见,对诗歌的鉴赏是培养文学趣味的最佳途径。而意境的赏析又是诗歌作品阅读中的重中之重,诗的意境美是古今诗论永恒不变的主题,是诗歌艺术的最高审美规定。那么,如何赏析诗歌作品的意境美呢?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有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它是一切文学样式的发端。朱光潜先生说:“一切纯文学中都有诗的特质”,“诗较别类文学要严谨、纯粹、精微”。所以,为了让学生了解丰富的文学艺术,培养他们纯正的文学趣味,学习、鉴赏诗歌确实是登堂入室的最佳起点。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师:上课前我先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举手,哇,多得很;那么喜欢读诗歌的举手,哟,少得可怜。很多同学不太爱读诗歌,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人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读一点诗歌,培养自己“纯正的文学趣味”。  相似文献   

9.
陈琛 《考试周刊》2007,(28):38-3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是一个重视“诗教”的国家,孔子甚至提出“不学诗,无以言”,足见其对以诗教化国民所寄予的希望。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提到:“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等观点,可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在第一单元里为中学生呈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诗歌世界。这对于培养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丰富他们的心灵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与诗贤对话     
现代诗歌在否定古体诗的过程中奠定了新诗发展的基础,摆脱了各种形式的束缚,实现了涛歌向自身的靠拢,成为文学的典型形式。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教”的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提出了这样的目的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认为这种鉴赏应从诗歌开始,因为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大量优秀诗作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文学趣味,提高他们良好的文化素养。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所说:“诗是培养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意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学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良好的化涵养。我国伟大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就曾说过:“要养成纯正的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甚至还说,“一切纯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个人不欢喜诗,学趣味就低下”,  相似文献   

14.
樊素琴 《中学文科》2009,(13):82-82
在中华浩如烟海的文化瑰宝中,诗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她以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人们的心灵。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不喜欢诗,所以其文学趣味低下……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诗、读好诗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诗的国度。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不学诗,无以言”。美学大师朱光潜曾经说过:“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古诗文的积累,非常有利于审美趣味的培养,能增强中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16.
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的“最好的媒介”。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曾经这样教化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用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让每个学生过着诗的生活。当今有识之士更是大声呼吁:“让中华诗歌大步走进中小学校园”。而现在的社会上,兴舞蹈,热音乐,冷诗歌,语文课本上少诗歌,平时训练不写诗歌,高考作文也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教师缺乏教诗的热情,学生也没有学诗的兴趣。语文教学要适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要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趣味,应该把诗歌教学放到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明珠。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朱光潜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共选人了35首诗,可见,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鉴赏单元结束后,我让学生课下搜集“唐诗·宋词”并作鉴赏,把鉴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书面提出来。几周后,反馈单陆续送来,人人有问题,少则二三个,多则十个以上。共性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读不懂,二是鉴赏不知从何下手。第一个问题是症结。读不懂就谈不到鉴赏,还会产生厌恶情绪,而一个不喜欢读诗的人,其文学趣味一定是很低下的,“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朱光潜语)。由于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再加之学生平时阅读量小,就造成了至少三方面的缺陷:1郾不了解“诗家语”语言特点,语感差;2郾对“诗家语”常用表现技巧及修辞了…  相似文献   

19.
就古典诗歌而言,其本质是抒情的,但也有一些诗人不甘拘泥于此,常常将在人生中觉悟出的“理”融进诗中,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然而单有“理”,没有诗的形象,还算不得真正的诗,那只能是以诗的外在形式所讲的“理”。清人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有理语。”“趣”者,艺术趣味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应当有自己的诗生活。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培养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开始。”拿我自己“现身说法”吧。我的诗生活是从“画蛋”开始的。大概是1979年我考上师范的那一年吧,秋季人学之前,我到邻县的表姐家去玩了几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