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世纪及20世纪初朝鲜晚期的族谱功能,突出伦理道德的教化要求,并把伦理道德诉求作为人的特征,族谱的功能被泛化,修谱的意义被升华.不少人将朝鲜与中国比较,谈及对于朝鲜族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朝鲜文化晚于中华,故族姓历史短暂.但更多的人指出,当时不仅名门望族皆有族谱,而且朝鲜一般人家各有谱牒,族谱已经普及全社会.朝鲜族谱学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族谱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在明清时期,随着统治者竭力鼓吹恢复宗族制度和族谱的大量篡修,使得作为宗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和“一家之史”的族谱成为对族人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优秀教材,发挥着巨大的教化作用,在精神上,成为联络族人的最好途径和凝聚宗族的最佳纽带,进而成为巩固政权和维护统治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 2 1世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与中国朝鲜族社会群体的变化特征 ,分析中国朝鲜语将要面临的问题 ,提出其初步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刊2004年第4期刊发的《唐加勒克评传》(吴孝成、吴若愚)一文被收入《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一书。110万字的《百家评传》是“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丛书”之一,共收入104住成果突出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学家,涉及满、蒙古、回、维吾尔、朝鲜、哈萨克、白、壮、藏、纳西、彝等23个少数民族,其中有新疆文学家16人(雏吾尔族9人、哈萨克族6人、锡伯族1人)。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人本思想与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世纪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重大变革是从重视对物的管理转到重视对人的管理,人的因素的作用被凸现出来,孔子的人本管理思想逐渐受到重视。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以人为中心,并把它贯彻到企业的价值导向、组织形式、领导方式、人际关系、文化环境等方面。孔子的人本思想中有可供我们批判地吸取的丰富养料,它必将在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面向21世纪培养现代中国人□黄诚面临世纪之交,学校教育怎么办?我们的回答是:面向21世纪,深入开展教育整体改革,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育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一是促进人的发展。前者是间接的,后者...  相似文献   

7.
朝鲜与中国有5000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公元前11世纪,中国商朝文化就传到朝鲜。公元一世纪初,就有朝鲜人背诵《诗经》、《书经》、《春秋》等中国儒学经典。《箜篌引》是朝鲜古代文学中唯一传世的最早的古典抒情诗,不论其诗题、诗语、韵调、风格,还是内容、情感,乃至表现手法都受容于汉乐府。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后,社会转型的速度大大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宗族势力的态势如何?这是窥测中国社会变迁进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宗族组织有三个要素,即族谱、祠堂和族田。本文拟对其中的族谱、族田在20世纪上半叶的态势加以考察和评估,并进而指出中国宗族组织的消亡是革命的结果,不是自然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民族伦理道德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华民族的延绵发展 ,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民族间的融合 ,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 ,对我们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 ,都曾起过十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中国文化与民族伦理道德紧密结合 ,造就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持久魅力。在新的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伟大复兴的时候 ,探讨中国民族伦理道德的特征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人早就讲21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美国人上自学者、下至贩夫走卒,马上就加以否认,21世纪决不是美国人的世纪,那是日本人的世纪。而日本人马上就否认,21世纪不是日本人的世纪,而是你们其他国家的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是欧洲人的世纪,反正不是我们。只有我们中国人乐此不疲,这是我们的世纪。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为什么中国人想让21世纪成为中国人的世纪呢?这是我们文化中虚妄的一面。我愿意很肯定地说,21世纪甚至于22世纪也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翻译文学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以来,翻译文学存在的社会文化语境更为复杂多样,翻译文学因而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发展概况的扫描,揭示新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存在的社会文化语境、特点,及其与中国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巨大,它深深地渗透于中国文人的血液中,以致无论现代作家的创作主题和心理怎样变化,其作品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人格的关系,以及史传传统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1903~1915年),中国民营铁路迅速兴起,同时其衰败也异常迅速,可以用“进锐退速”来形容,尽管“退”具有被动性。这种“进锐退速”现象是值得深思的。探讨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民营铁路在其发展中所受的多重影响以及探索如何更有效利用民间资本发展中国铁路事业,具有积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珠玑巷移民史研究中,罗贵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罗贵是珠玑移民的领头人,"罗贵祖"所在之良溪成为珠玑移民的文化心理中心。有关罗贵的"传奇"存在于罗氏族谱、非罗氏族谱和珠三角民间,也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注意。探讨罗贵祖"传奇"之文化意义,对研究珠玑移民文化乃至岭南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无政府主义是20世纪初在中国影响较大的政治思潮之一,在几十年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溢出了政治领域,向中国文化,文学渗透,以其激烈的反抗精神和乌托邦的理想引起了不少作家的兴趣,使这一思潮与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发生了密切联系.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给予了一定关注,也取得了部分成果.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政府主义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类是无政府主义与作家思想的研究,以对巴金的研究最为突出,此外还有关于鲁迅与无政府主义、郭沫若与无政府主义、周作人与无政府主义的研究等等.系统梳理这些学术成果,并作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杨曦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98-102
纵观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自鲁迅以来,一直到世纪末的新写实主义作家,在其浩浩荡荡的作家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生活,他们的创作活动大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文坛半数以上的作家都可以归入“乡土文学”作家的行列,而他们的作品又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因此“乡土文学”可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主干。从“五.四”时期的为人生和反帝反封建到八、九十年代的回到生存本身,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主题发生了多重变迁,对整个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主题变迁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诞生,之后开始向西亚、北非、中亚和南欧扩张并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伊斯兰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建立的诸多军事营地在7—12世纪发展成为重要的伊斯兰城市。本文以开罗为例,简述影响伊斯兰城市建立和发展的因素、伊斯兰城市格局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同质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本文对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演变历程与时代特征,以及相关的重要人物和文化思潮,在长期考察、爬疏诠释的基础上,进行宏观把握与论证。同时,从“文化自觉”的立场出发,窥测了中国哲学在世界多元文化冲突与交融大背景下的未来走向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镜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启蒙教育学阶段、救亡教育学阶段、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和非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从共时态的角度来看,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的追问一直响彻20世纪;教育学基本理论何以存在的探求一直在代代教育学者群中构成追问。因此,如何使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因子”在引介西方教育思想的背景下得到激活是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再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