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同学们学习《哲学常识》 ,接触到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概念是物质 ,接受到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原理是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我们生存的世界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 ,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 ,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 ,展现出物质世界的丰富性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马克思、恩格斯时代 ,人们只认识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实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一段话 ,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那个年代 ,人们只认识物质的第一种存在形态———实物 ,因而把物质与实物相等同 ,…  相似文献   

2.
内涵与外延是任何概念都具有的两种逻辑性质。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也不例外。正确认识哲学物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这里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 要正确认识物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首先得从恩格斯关于物质概念的论述谈起。 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在谈到物质概念时指出:“像‘物质’和‘运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自然辩证法》第204页)  相似文献   

3.
对于“物质”的正确理解 ,是正确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前提。一些人正是由于对物质概念理解的不正确 ,从而导致了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错误理解。一在物质问题上 ,存在着三个混淆 :一是混淆了物质与物质概念 ,二是混淆了物质概念中的内容与形式 ,三是混淆了物质概念内容中的内涵与外延。关于物质 ,经典作家有过许多论述 ,但由于其论述的角度不同 ,因而有着不同的含义。恩格斯指出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 ,第 4卷 ,第 343页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 995。)恩格斯…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它起源于恩格斯的一部著作《自然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都非常重视关于自然界的唯物辩证理论,非常关心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一书是恩格斯在与马克思的密切接触下写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及其所反映的整个自然界的辩证理论的结晶。在这部光辉著作中,恩格斯考察了自然科学发展史和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说:“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8页。着重号为引者加)这段话往往被一些人误解为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唯一创始人。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也是不符合革命导师的一贯思想的。马克思、恩格斯与同时代的一些杰出的革命理论家,他们的思想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吸收的。在对许多重要问题的见解的提出上,也都有先有后。就目前见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谈一谈层次系统网,有不妥之处,敬请同志们指正。 (一)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的相互联系的总体”。“新的原子论和所有以往的原子论的区别,在于它不主张(撇开蠢才不说)物质只是非连续的而主张各个不同阶段的各个非连续的部分(以太原子、化学原子、物体原子)是各种不同的关节点,这些关节点决定一般物质的各种不同的质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7.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列宁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论国家”,见《列宁全集》第廿九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1页)恩格斯在本书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以大量事实材料为依据,系统论述了家庭发展的历史,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以及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彻底阐明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家庭问题、氏族问题、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问题是本书的基本内容。恩格斯论述这些问题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哲学教科书中都把事物的量变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数量的增减引起的质变,另一种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关系即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而引起的质变.这种看法是值得商讨的.恩格斯在谈到不同的量变形式都会引起质的差异时写道:“自然界中一切质的差别,或是基于不同的化学成分,或是基于运动(能)的不同的量或不同的形式,或是——差不多总是这样——同时基于这两者.”(《自然辩证法》)从恩格斯这段话中,笔者认为,自然界的量变形式基本上应分为三种:一种是由物质的量变引起的质变;另一种是由运动的量变引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不朽名著《自然辩证法》新译编本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个富有特色的中译本。这个译编本是在于光远主持下,约请了十来位专家和学者,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历时五、六年,经过共同努力,始告完成的。《自然辩证法》过去曾出版过四个中译本。第一个中译本是在解放前1932年8月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的杜畏之的译本;杜的译  相似文献   

10.
一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的一篇文章里说:“不管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如何宝贵,然而只有一个德国人方才登到了那个高点,从那里看去,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都豁然展现在眼前,犹之一个人立在最高峰上可以俯瞰到下面的全部山景一样。”(《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一卷,莫斯科中文版,第441页;《资本论》第一卷附录,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1001页)这个高点,或者最高峰,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当代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站在这个最高峰上,不仅可以一览无遗地看到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而且可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认识了物质的运动形式……,我们也就认识了物质本身,因而我们的认识就完备了”。(《自然辩证法》第209页)因此,认真研究物质的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教委政教司组编写,作为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通用教材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试用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版,以下简称《原理》)在第二章第二节中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之后,解释说:“物质是各种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所普遍具有的共性,它是从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对此,我有两点疑问:第一,物质是各种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所普遍具有的共性的全部,还是共性之  相似文献   

13.
真实的思维(它同样也有长期的经验的历史,其时期之长是和经验自然科学的历史一样的)。 (第11页) 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真实的思维”指的就是理论的思维或辩证的思维。恩格斯非常重视理论的思维。他指出:“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无论对一切理论的思维多么轻视,可是没有理论的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就会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页我们知道,人们认识的任务就是要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指出  相似文献   

14.
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郭圣铭翻译,卞集校对的中文版的美国作家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九八○年十二月版)。毫无疑问,这部由无产阶级导师列宁同志亲自撰写序言、被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亲自译成俄文,并誉之为“我们时代的史诗”的无产阶级报告文学名著在我国的再版(第一次出版是在一九五七年),当然是件大好事。然而,令人遗撼的是:该书出版者在封底上的作者简介中,竟将约翰·里德两次到苏联的时间都弄错了,客观上有损于《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的真实性、战斗性,也有损于作者的形象,因此,有公开加以订正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统一于物质。千差万别、五光十色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存在过程。对事物存在过程的认识,则在于对其相对独立的物质整体的认识,恩格斯指出:“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单独的考察它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10页)为科学认识相对独立物质整体提供了科学的导向。如何把意识这一“实在”从世界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单独的考察,笔者曾试拟“初探”、“再探”已分  相似文献   

16.
怎样帮助学生掌握哲学概念,是哲学教学中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辩证的思维……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85页。) 下面试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第一,教师要从每讲的概念体系中,抓住在本讲着重讲解的哲学概念科学是概念、范畴的体系。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来反映世界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那么,要跟学生讲清基本概念,是否遇到概念就要讲呢?显然不是的。我们知道,任何一门  相似文献   

17.
“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页)所以,作为自然界的原子结构的规律性的反映——原子结构理论必然是充满着生动的辩证法.1.原子是在物质的量的分割中产生质的差异的环节之一量转化为质,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辩证法规律,因此当物质的量分割到达一定的阶段,必然引起质的变化、例如,当我们将物质不断地分割,在到达原子这一“关节点”的时候,就引起质的变化.即在物质的分割中,当未到达原子之前,可以用物理方法和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其分割,然而当到达原子  相似文献   

18.
1878年,《反杜林论》第一次出版。恩格斯在书中这样表述了唯物史观的结论:“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到了188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德文第一版中,恩格斯把这个结论修改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反杜林论》第24  相似文献   

19.
1884年,恩格斯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引用该书出自人民出版社1972年单行本,只注页码)一书,“这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列宁选集》第4卷第43页)它历史地考察了国家发生、发展和不可避免地要消亡的历史,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被列宁誉为“研究国家问题”的必读的教科书而广为推荐.(同上)在《起源》发表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温这部经典著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的毛泽东著作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毛泽东书信选集》,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003年重印)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共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1998年版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2版)(共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