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红 《生物学教学》2007,32(12):56-56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节中,给各类血管的定义是: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学生有了一个概念,毛细血管的两头一边连着最小的动脉,一边连着最小的静脉(最小的动脉→毛细血管→最小的静脉)。进入第五章的学习,在“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中,接触到肾单位的概念。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蟠曲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物》第二册“淋巴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见图1),虽能说明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但未用文字在图中说明毛细血管动脉端和毛细血管静脉端;未用箭头标出毛细血管血流方向;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箭头标放位置也不够科学。因此,学生认图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图1进行改进为图2,教学效果较好。改动的理由如下:1.根据大多数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的原理,毛细血管应有动脉端与静脉端。2.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流动方向,一般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流向毛细血管静脉端。3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原理。组织液来自毛细血管的血液。毛…  相似文献   

3.
文蓓 《母婴世界》2014,(10):78-79
小知识:静脉和它的瓣膜 在我们人体里有三种血管,分别是:静脉,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负责把血液带回心脏,所以,为了防止血液倒流造成心脏缺血,在一些静脉中会有瓣膜。当血液流向心脏时瓣膜张开;血液流走后,瓣膜就会闭合。  相似文献   

4.
1用手势做比喻1.1以双手及双臂比喻三种血管双手伸于胸前十指相对接触。相连的十个手指比作毛细血管;左臂比作动脉;右臂比作静脉;把躯干比作心脏。问:血液是从心脏出发到动脉的再往前怎样流呢?……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理解了三种血管的关系,而且也使学生清楚了血液流动的方向。1.2  相似文献   

5.
1、循环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又叫心、血管系统,即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而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淋巴器官有淋巴结、胸腺、脾、扁桃  相似文献   

6.
观察小鱼鳍血液流动的一个方法在讲述《血管和心脏》一节课时,先是描述血管的种类,动脉和静脉及毛细血管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进而叙述血液流动的方向。若按着课文单一说教,学生感觉平淡无味,认识肤浅,借助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脉、静脉和...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达到两个教学目的:1、可以获得有关血管和血流的感性认识;根据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尝试分辨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8.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第一大动力是来自心脏的节律性舒缩,它一方面促进血液在动脉中流动;另一方面造成心房内压力降低,促使静脉回流加快。主动脉、大动脉有规律地舒缩,推动血液由动脉流向毛细血管,汇集到小静脉,此时,血压已降到大约10~15mmHg。从小静脉流向腔静脉或右心房的过程中,压力进一步降低,最终接近于零。这种压力差是血液回流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9.
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晓平译酉星校血管是血液的导管,通过遍及全身的血管网向各组织运送氧及养分,同时回收体内的废物。由心脏排出的血液经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最终到达末稍的毛细血管,接着再向静脉系统移动,返回心脏循环一周。当血管老化或血管出现病变,经内科或外科治疗难...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血液在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构造特点与其机能的相一致性。通常采用观察鱼尾鳍、蛙的蹼、蛙的肠系膜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考虑到这些材料都很薄,内有毛细血管网,在显微镜下可以直  相似文献   

11.
血流速度一般是指血液流动的直线速度,即一个质点(如一个红细胞)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前进速度.血液在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这一系列串联的管道中流动时,它的直线速度与血管的横断面积成反比,与血流量成正比.不同血管横断面积相差很大,在同一个心动周期中,它们的血流速度也就差别很大.例如,主动脉的横断面积约为4平方厘米,而主动脉里流动的血液是由心室射出的全部血液,因  相似文献   

12.
一、血压的形成 所谓血压,就是指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血管壁所造成的侧压力。它是诸多因素即血流动力变数(心输出量和总周围阻力)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些动力变数相互关系平衡失调.即导致血压的改变,使血压升高或降低。收缩压反映心脏收缩的速度、强度、主动脉弹性、心输出量和动脉容量;而舒张压主要反映血液流出时所遇到的阻力。不仅动脉系统与血压关系密切.而且毛细血管和静脉系统也与之关系密切。静脉系统为容量血管,具有高度的可扩张性.它决定着回心血量的多寡,故对心输出量起重要调节作用,从而明显地影响着血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对「毛细血管」概念的补充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第二册第31页指出:“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笔者以为,这样的表述是不够全面的。其一,有的毛细血管是连通于动脉与动脉之间的细小血管,如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之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其...  相似文献   

14.
1毛细血管只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血管吗?初中《生物》第二册第30页有:“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血管。”我觉得不太确切。对于体内大多数的毛细血管而言,它的两端分别连通的是最小动脉(微动脉)和最小的静脉(微静脉)。但有一些特殊情况,如: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盘绕曲折而成,然而在此血管球的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又如:肝血窦(分布在脾、肝和内分泌腺等器官中的毛细血管管腔扩大,称为血窦。)的两端分别连通的是门静脉的分支静脉和肝静脉的分支静脉,即两端…  相似文献   

15.
肺内的血管     
肺内具有两套血管系统。一套是肺循环血管系统。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后随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其分支与交气管树伴行,最后形成包绕于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由于肺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内的氧分压比毛细血管的大,而二氧化碳的分压比毛细血管的小,所以氧进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出来,进入肺泡。毛细血管网再逐渐汇合成小静脉,最后汇合成肺静脉,回源至左心房。这套血管系统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作用。另一套血管系统属体循环的一部分,包括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网及支气管静脉。支气管动脉起始子胸主动脉或助间动脉,而不是肺动脉,每肺一般有1~3条,较细。入肺后其分支也与支气管树伴行,沿途形成各级毛细血管网。其内流的是动脉血,所以营养着肺内的细  相似文献   

16.
奇妙的人体     
人体内的血管有多长?血管系统是人体内最庞大的系统,血管系统由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其总长约为10万公里(假如连接起来的话,可以绕地球两圈)。虽然每根毛细血管的长度都很短,但人体内有成千上万根毛细血管,积少成多,加起来总长就非常可观了。一个人在一年中要吸入多少空气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物学中的《血管与心脏》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在讲清楚血管与心脏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只限于课堂讲授很难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必须结合多方面的实验观察,从直观活动的形象中,启发思考多方面的问题,才能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血管”一节的教学中,只限于教师语言讲授与挂图示范.学生很难理解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及与其功能间的关系。通过实验直接观察到活体的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活动形象,  相似文献   

18.
因对一道关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判定”试题的不同见解,引发了对“如何判定小鱼尾鳍血管种类”的争议,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再探究的基础上,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同时还提出了对试题命制、科学探究和重要概念教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威威 《启蒙(3-7岁)》2011,(10):22-23
血液是在我们身体的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不透明的液体,它是红色的。血液不停地流动着。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是动脉,而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  相似文献   

20.
肺内的血管     
肺内具有两套血管系统。一套是肺循环血管系统。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后随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其分支与支气管树伴行,最后形成包绕于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由于肺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内的氧分压比毛细血管的六,而二氧化碳的分压比毛细血管的小,所以氧进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出来,进入肺泡。毛细血管网再逐渐汇合成小静脉,最后汇合成肺静脉,回源至左心房。这套血管系统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作用。另一套血管系统属体循环的一部分,包括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网及支气管静脉。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