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于2004年成立,是以特大城市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文章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方面分析评价了武汉城市圈的农业投资环境。接着用了投资环境多因素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定性、定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2006年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国家发展战略,在这一伟大战略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应运而生。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金融、交通、文化中心,武汉城市圈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合理利用好这一机遇需要武汉及武汉城市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明确自己在全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的正确定位,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充分做好可持续发展规划。通过介绍武汉城市圈的具体情况,分析和讨论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的作用机制出发,构建包括系统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26项指标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赋权,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武汉城市圈环境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近年来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环境承载力变化较明显,整个武汉城市圈环境状况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地区逐渐递减;(2)武汉和孝感市环境状况有所改善,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强,黄石、鄂州两地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其他地区环境承载力变化相对较小;(3)依据评价结果,建议武汉城市圈要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尤其是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废水、固体废弃物利用效率和处理率。  相似文献   

4.
城市低碳竞争力的高低是低碳城市建设成果的直接反映,同时低碳城市建设的推进需要提前找到城市低碳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建立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系统动力学建模对武汉城市圈、珠三角等4个城市群2007到2016年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仿真预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城市低碳竞争力整体排名变化比较大,武汉城市圈和京津唐城市群的竞争力随时间变化呈现平稳的变化趋势,而珠三角和呼包鄂城市群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最后,针对结果分析,从政府、企业和居民3个层面提出提升城市低碳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武汉城市圈的地理位置、节能和生态环境现状,建筑节能的迫切需要和人们对住宅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建筑节能和城市生态化的有利条件,结合实践情况,探讨了城市圈建筑节能和城市生态化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了日益增大的差异性.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查得反映武汉城市圈经济的8个指标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在中部崛起中能否发挥显著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城市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就是从武汉城市圈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出发,对武汉市城市圈的竞争力做出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8.
苏娜 《科教文汇》2008,(17):141-141
武汉城市圈在中部崛起中能否发挥显著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城市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就是从武汉城市圈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出发,对武汉市城市圈的竞争力做出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以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区域内的旅游中心地的优势和功能,分析了目前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旅游中心地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突破性发展的策略,对其他城市的旅游发展也有着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武汉城市圈建设速度突飞猛进,特别是城市圈中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旅游经济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的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针对目前城市圈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政府服务企业为基础、以吸引游客为目的、以完善配套设施为途径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从武汉城市圈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本这一增值最快的重要因素.以促进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咸宁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科技人才现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分别从科技人才的规模、结构及作用分析了成宁市科技人才现状,并指出了咸宁市科技人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科技人才的数量及结构进行了预测,最后从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视角提出咸宁市科技人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杰  金海 《资源科学》2015,37(7):1384-1393
本文基于DEA-ESDA-GWR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2000-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41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总体特征、区域差异以及时空演化格局,探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外商投资水平等5因素作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差异性显著,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相一致的不平衡性;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表现强烈的空间关联特征,2004年以前表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2004年以后演变成强烈的空间负相关,各城市随年份演进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是各影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吸引外商投资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效率产生的影响以2008年为分水岭,影响由负变正。其中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吸引外商投资水平是造成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圈金融创新: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武汉城市图的金融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自主创新的活跃期.圈域金融业人力资源较丰富,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电子化技术较发达,金融组织体系较完备,信贷合作也初具规模,金融协作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城市圈经济金融创新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外源融资能力弱小、分工定位不准、人才流动不活等,特别是金融创新乏力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武汉城市圈既要着眼于圈内各城市内部经济金融的良性发展,又要放眼于圈内经济金融的高度合作,基于此,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创新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政策模型分析法,可以发现政策中的问题,探求政策创新的路径和策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城市低碳发展激励政策的模型分析,应当以创新与扩散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政策系统中的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等因素。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政策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对城市圈政府及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的激励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特点,通过对国外、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建立了反映资源型城市的压力、状态、发展及相应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论述了武汉科技中介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发展机遇和外部威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汉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即坚持走"市场化、职业化、规范化"的道路,同时还指出了武汉市在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概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系统结构,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对我国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圈以其强大的聚集力加速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聚集经济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外部性,如何消除负的外部性并增强正外部性是城市圈健康迅速发展的关键。武汉城市圈在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深入分析其正负外部性产生原因,并得出如何将武汉城市圈聚集经济负外部性内化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