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的合理化角度对“英雄杀嫂”这一故事类型进行主题分析,元明侠义故事多借助英雄在“酒与色”、“江湖与家庭”、“兄弟与妇人”等多元选项中作出既合乎江湖规则又合乎伦理道德的选择,以确立英雄在江湖中的地位。这类侠义学为达到此目的,不惜以丑化女性和婚姻作为牺牲,并把杀死妇人当作江湖结义的一种仪式来渲染。此外,早期血腥的“杀家”故事演变为元明“杀嫂”故事,也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武侠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武侠电影彰显的侠义精神代表的是温情脉脉的人道主义关怀。《龙门飞甲》再次展示了江湖侠客快意恩仇的武侠电影之应有之义,值得关注的是电影里弥漫着的情与爱,这些有关江湖的风月故事,有情爱,也有情谊。《龙门飞甲》快意恩仇的江湖故事使情与爱多了一份浪漫,使"侠"与"义"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有人把大学里的社团形象地比作江湖,江湖之大,无"欢"不有,也许其中的欢乐也只有身在其中的"江湖人物"才能体味得清楚。"江湖"代有人才出,各在社团两三年,新人鱼贯而入,"元老"比肩而出。亲爱的同学,当你进入大学后,作为大学新鲜人,必然会面对形形色色的社团,你的性格适合加入哪类社团呢?你的才能需要加入什么社团才能充分展示呢?加入社团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我们选取了几类有特色的社团,请社团"元老"们为你指点指点。  相似文献   

4.
着重探讨《豆棚闲话》的小说场景"豆棚"对于小说的意义。它聚集各色人物,以乡野文化解构传统;与故事世界相互映衬,形成间离效果;而各则故事之间及故事内部看似散漫实则有内在逻辑,犹如藤蔓,自由伸展,扭结交错,构成有机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校园这片“江湖”中涌现出一批少年“剑客”,他们借鉴前贤“文心雕龙”的绝学,在实际运用中加以灵活变通,创造出一些颇具独特个性的作文绝技。这里,笔者将其精髓加以整理,挑选其中威力巨大且简单实用的“六技”,一一简述,希望能为各位“少侠”“文扬江湖”提供一种捷径或可能。第一技:故事新编式这式既有前贤绝学的古朴,又有现代招式的前卫。其基本特点是:以名著、历史、传说中的某一情节或某一人物为原型,大胆想象,将原故事情节局部放大,或将原型人物置于新的场景之中,通过记叙生动曲折的故事,赋予旧故事以新的内涵,塑造新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正>【技法阐释】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一个好故事,从内容层面上看,有了人和人性、悬念和逻辑,还有很重要的一项——细节。新闻人应该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无论做什么选题,首先考虑人物,其次寻找细节。"可以说,故事如果没有细节,就没有感染力;具有了好细节的故事,才有意义。如果我们对文章意义和主  相似文献   

7.
金庸作为二十世纪新武侠的领军人物,对武侠小说发展的贡献巨大,从而引起大陆上世纪80年代末的"金庸热"。本文借金庸作品中"江湖"中的界域,活动在其上的人物,及江湖上人物所作的事阐述金庸对前人作品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正>"我剑/何去何从/爱与恨/情难独钟/我刀/划破长空/是与非/懂也不懂……"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鲜衣怒马的少年初入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身怀绝技的白衣大侠带着那把家传宝刀,一战成名;功成名就的武林盟主,萌生退隐之心……刀光剑影,恩怨情仇,江湖总是上演着无数精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三国外传     
故事新编要在老故事中找到一个"原点",然后在此"原点"上创设新的情节。"三国外传"的故事,要从三国本传中找到一个"点",否则"这些"人物出场,就有很大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0.
<正>学生的作文总离不开写故事。既然是故事,一定会出现故事中的有关人物;既然有人物,那么人物就一定会开口"说话"。"言为心声",没有人物的语言,就没法借助语言展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鲜明、全面的个性及品质。可见,在作文中写入人物的语言是何等重要。一、笔下人物为何"不会说话"把人物说的话用具体的文字描写下来,看似很容易,其实却有很大的学问:什么时候有必要把人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经典小说中叙事到明清时代,以几部重要的经典小说而完成小说叙事模式建构,即单体叙事结构、连缀叙事结构和网状叙事结构。单体叙事结构是以几个主要人物贯串故事始终,各阶段的故事在时间上有前后因果关系。连缀叙事结构表现为由几个角色贯连形成一个文本主旨统领的集合连缀叙事结构,在叙事上这两种叙事结构,尤其是在人物塑造上形成某种独到的叙事魅力。本文以"三国"和"水浒"为范本对这种叙事结构的叙事奥妙作点文本细读论析。  相似文献   

12.
如小说书名所示,《失落的继承》关乎"失落"。为探求"失落"的内涵,着眼于中心人物Jemubhai隐喻意义上的"死亡",以及他妻子Nimi的死亡事件,论证中心人物Jemubhai的内心死亡乃引发他生命中种种"失落"的源头。实际上,死亡的阴影不只笼罩在中心人物Jemubhai的故事中,还通过"死亡"一词(death)及其一系列同源词的反复出现而渗透到整部小说的脉络中,由此推导出"死亡"乃小说的主线之一,换句话说,也就是"失落"的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叶公好龙"是"子张见鲁哀公"故事中的故事,"叶公好龙"故事中的叶公形象与历史原型人物存在距离。关于"叶公好龙"故事的编创者有四种观点,一是申子,二是庄子,三是子张,四是刘向。从"故事套故事"的叙事方式、"叶公好龙"故事的素材及创作动机三方面看,"叶公好龙"故事的创作者应是子张,而庄子或刘向是编辑整理者。  相似文献   

14.
正未上大学之前,我对集体宿舍生活是非常向往的。事实情况是大学四年下来,宿舍生活中有预想的温馨和谐,也有女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说起来,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而宿舍也算是六个门派的聚集地了。本人为资深金庸粉,闲来无事通过四年的相处与了解,为寝室的五个姐妹设定了各自不同的角色。这些不同门派不同性格的女人组成了一个武林同盟,四年之中,你来我往,总体上还算太平。但江湖人物鱼龙混杂,刀剑无眼,行走江湖,需谨慎!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叙事方式更符合故事化叙事。沈从文都市题材的小说形成了"母题",设立了特殊的故事场。而从故事的背景,故事的人物和故事的主题等方面来看,他的这部分小说所谓的现实主义表达有很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立春》是一面有裂痕的镜子。"缺陷"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也影响了故事的风貌。胡金泉是《立春》的"六指",编导的刻意求"缺"。刻意求缺而制造意义,正如镜子的裂痕,本身即是缺陷。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者易中天因在央视著名节目"百家讲坛"中讲解三国故事而名声大噪。他以独特的见解和思维为我们介绍了一个个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观念上的三国人物,被媒体称为"学术超男"。《人物周刊》杂志的记者曾在采访时问他,电视观众都是喜新厌旧的,有没有想过,  相似文献   

18.
从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发展的背景入手,提出了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进一步阐明了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说起我们六年级一班,可真是不太平啊!这不,就有一帮"坏小子"闹事了!档案一:姓名:王强口头禅:你怎事儿?人物简介:号称"江湖第一杀手",在教室里身手不凡,拥有绝世神功——"一阳指",看谁不顺眼,对准别人肩膀就那么来上一指。他可是"坏小子"中的头儿。  相似文献   

20.
功夫片与警匪片中的"江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很少有人对之加以比较。《笑傲江湖》和《无间道》系列电影堪称是香港武侠和警匪片中的经典,本文试图以此为例来阐述功夫片与警匪片中"江湖"的差异。江湖作为剧中人物活动的场域,充满了各种斗争,在展现江湖中人命运的同时也将江湖的险恶和江湖作为一种社会隐喻所呈现的对某种生存环境的透视表现了出来。本文试图探讨江湖这一意象的分析来探讨其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