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代初年的《朱景昭批评西厢记》是一部尚未引起学界注意的《西厢》批本。它以未经金圣叹改动的《西厢》作底本,但删掉了草桥梦莺莺之后的文本,其批语则以选录金圣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的批文为主。它通过取汰金批,参合己意,确立了以结构为核心的戏曲创作观,这和它守"礼"重"法"的精神以及追求语言风格的"雅重"结合在一起,反映出《西厢》评点在入清之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万历《新会县志》,一般著录为万历三十七年(1609)刻本。笔者通过对国家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本的研究,认为该志当成书并刊刻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国图本是崇祯间增刻本,后经清人抄补。复旦本为顺治十六年(1659)补板重刊本。  相似文献   

3.
明笔峒山房刊刻的《槃薖硕人增改定本西厢记》,已经为古典戏曲研究者所熟知,1963年,中华书局影印了该本,著名学者王季思还为该本写了跋文,作了介绍和评论(见《玉轮轩曲论》,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但是,槃薖硕人增改的《琵琶记》却一直没有得到注意;关于该本的藏处,侯百朋先生的《〈琵琶记〉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出版)注明藏于日本东京大学,  相似文献   

4.
当年清华大学学生钱锺书为沈启无编选的《近代散文抄》写书评,有云:“先讲近代,后讲散文,抄则草草了之。”现在该书重新印行,打算就其“草草了之”处略讲一二。校订者在《重印〈近代散文抄〉序》中说:“我想这个重印本,可为研究一九三○年代的晚明小品热提供资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读本。”乃是站在当今立场立论。前一层自不待言;后一层却可讨论:周作人最初为《近代散文抄》作序,即是类似说法,七十多年过去,难道无所变化不成?周作人说:“可惜明(按《近代散文抄》重印本此字作‘名’,兹据《苦雨斋序跋文》校正)人文集在此刻极不易得,而且说…  相似文献   

5.
一、徐妃为《玉台新咏》撰录者又一佐证先师詹?《〈玉台新咏〉三论》据《玉台新咏序》叙一丽人,"细考文意,知一后宫贵人失宠之后,长日寂寥,此编(指《玉台新咏》)乃为其排遣而作",我伸扬先师之论,作《〈玉台新咏〉为梁元帝徐妃所"撰录"考》,主张《玉台  相似文献   

6.
国图藏《明史稿列传》8册收录多篇明末诸臣传记。笔者发现,该钞本正是谢国桢《晚明史籍考》所载朱希祖据旧本移录的"明史稿列传残本存八册";其内容包含于国图藏《明史纪传》313卷的相应卷目。在无从得知朱希祖原有"康熙钞本万季野先生明史稿列传"179卷残本情况的前提下,笔者以为,《明史列传稿》8册应抄自《明史纪传》313卷。  相似文献   

7.
一、"李评"本的数量及存佚情况署名"李卓吾批评"的曲本数量,早在六十年代,吴新雷先生就做过调查,共得到十五种,它们是: 《北西厢记》、《琵琶记》、《幽闺记》、《玉合记》、《红拂记》(以上五种均为万历间虎林容与堂刊本,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处各有收藏)、《荆钗记》(万历间刊本,未标书坊名字,国图藏)、《明珠记》(未见藏本,据《荆钗》卷首记载著录)、《玉块记》(同上)、《绣襦记》(同上)、《玉簪记》(万历间新都青藜馆刊  相似文献   

8.
赵金 《青年记者》2008,(1):39-43
《南方日报》的发展是与其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紧密相关的。六年间六次改版,每次都有新的探索,新的成绩。六次改版凸显了《南方日报》怎样的发展思路?其不断调整、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我瘦天下肥”——与曹轲关于〈南方日报〉六次改版的对话》探讨《南方日报》的改版经验和党报改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专门将《左传》礼文与"三礼"比较者:陈汉章先生《〈周礼〉行于春秋时证》辑证52例,刘师培先生《〈周礼〉〈左传〉相通考》辑证19例,许子滨先生《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年代》辑证35例关于《左传》与《仪礼》聘礼相合的例子。而关于《左传》礼制与《礼记》的比较,目前还未见到。"三礼"有合有不合,《左传》礼文与"三礼"皆合者24例,皆不合者9例;《左传》礼文与《周礼》相合者78例,与《仪礼》相合者40例,与《礼记》相合者42例;且《礼记》所记,为《周礼》《仪礼》二礼所阙者,恰与《左传》礼制相符。以甲骨文、金文相参证,可知所合者,盖《周官》典章;所不合者,盖诸侯国百年之变革。  相似文献   

10.
新闻观察     
《南方日报》的发展是与其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紧密相关的。六年间六次改版,每次都有新的探索,新的成绩。六次改版凸显了《南方日报》怎样的发展思路?其不断调整、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我瘦天下肥"——与曹轲关于〈南方日报〉六次改版的对话》探讨《南方日报》的改版经验和党报改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金秋十月,香港文学艺术委员会原主席蓝海文将自己百忙中倾情创作的《独恋西厢》曲谱,以婉转柔情、旋律流淌的方式寄情于《西厢记》研究创作传播学者雷建德,以表达对其及北京扬眉盛世科技有限公司、高扬盛世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营造,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观性、互动性为一体的"www.西厢记网络展览馆.com""www.leixixiang.com"的欣赏和支持。今年农历"七夕",因发表《莫言诺贝尔奖授奖辞的理论错误》一文,而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上海艺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12.
马愉为明宣德二年(1427)状元,其诗文在成化及嘉靖年间两次结集刊刻,以《澹轩文集》之名行世,《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于"存目"之中。成化本早已无存,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嘉靖本,是目前所知唯一的存世刻本,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用作影印底本,并于2013年4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极为稀见。本文就《澹轩文集》书名异名、刊刻过程、有关抄本等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由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读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评选结果4月21日在京揭晓,《重拾心灵深处的记忆》、《〈思想录〉前的沉思》、《生病让我认识了〈本草纲目〉》等100篇优秀作品获奖,征文获奖作者将获得1000元购书卡奖励,获奖征文将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14.
明代所刊《毛诗》经注本存于今者,主要有万历二十二年歙县程氏玄鉴室刻屠本畯纂疏补协本《毛诗郑笺》二十卷,万历马应龙、孙开校本《毛诗传笺》七卷,崇祯葛氏永怀堂刻《十三经古注》本《毛诗》二十卷三种。明代刊刻《毛诗》经注本,一般认为是翻刻宋板而来,宋板既多不存,明翻宋板的文本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明代所刊刻的这三种《毛诗》经注本,今天看来,其文本皆为删削闽本疏文、因袭闽本经注部分而成,并非直接袭用宋元旧本。明代所刻《毛诗》经注本在文本校勘意义上虽无足道,但从明代经学发展史上来看,《毛诗》经注本文本之传刻,可以看作经学复古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属于明代经学复古的“原典回归运动”的一部分。明代经学复古思潮,乃是清代朴学的先声。这些经注本的出现在明代经学史上所具有的标志意义,应当被重视和重估。  相似文献   

15.
先请大家读一读下列的书评标题(题目): 叶圣陶:《读〈野火春风斗古城〉》吕东明:《颇具价值的〈竺可桢日记〉》西波:《〈危城〉读后》张守仁:《〈十月〉,永远是金色的》。恩格斯:《德国民间故事书》列宁:《一本有才气的书》茅盾:《论赵树理的小说》林默涵:《了解·借鉴·自强》陈涵胜:《“桃花潭水深千尺”》。上面的书评标题分成两组,都是采用了单标题的形式,头5篇  相似文献   

16.
近读《〈永乐大典〉研究资料辑刊》,收有张升编"《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编者称该表"是在张忱石先生《永乐大典史话》附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又参考了……《〈永乐大典〉编纂六百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等最新成果……。"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葛思德文库(Gest Collection)藏《永乐大典》二卷,卷14949及卷20373,前此诸家著录,多有讹误。《〈永乐大典〉编纂六百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收有拙撰"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永乐大典》题记",始为匡正,可惜未为张升所注意。关于现存《永乐大典》调查,最早者为袁同礼,1929年撰《〈永乐大典〉现  相似文献   

17.
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入藏一种清代诗人王士稹手迹《诗文杂稿》,包含其晚年诗文笔记草稿多种,弥足珍贵。本文首先考述此手稿之内容体例与其撰作、成秩及流传过程,辑录佚诗佚文;次复根据其中的增删抹改,分析诗作之修改过程,并以此回应前人对渔洋诗学"华严楼阁、弹指即现"之评论,探讨王氏诗歌创作中学问与功力的因素。相对于"完美"的刊刻"定本",手稿本所展现的推敲游移与辛苦经营,正是其史料价值与诗学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2,(7):77
作为山东卫视一档持续播出二十五年的法制栏目,前身为《道德与法制》,后来历经数次改版,尤其是在2009年,栏目改版为《说事拉理》,更是成为山东卫视收视率最高的一档自办栏目,市场份额也大幅上升。2012年,在山东卫视进行频道化改革之后,再次改版为《老纪传奇》栏目,以"每个人都是传奇"为栏目定位,"传奇每天发生,故事正在进行,讲述传奇故事,品味人间真情。"栏目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9.
明末傅一臣的《苏门啸》杂剧集,今存崇祯间敲月斋刊本,日本东京大学和傅惜华各有收藏,然俱有残损,可相互补阙。根据明刊本《苏门啸》版本信息,此剧当完成于苏州,刊刻于杭州,五篇序文的作者及评阅人皆为作者傅一臣的旧交。《苏门啸》十二剧的《自跋》,则透露出傅一臣啸歌刺世,"为狂澜之一柱"的创作动机和杂剧主旨。尽管《苏门啸》杂剧存在关目凝练不够、曲辞缺乏含蕴与个性、情节前后照应不周等缺点,但在题材的择选、创作技法的拓新以及剧场性设计等方面的建树,则赋予其杂剧集相当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写于宣统元年三月的《曲录自序》是其重要佚文,与已刊两篇《曲录》序言不同,王氏在此序有意提振戏曲于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宣统元年十月沈宗畸《晨风阁丛书》首次出版六卷本《曲录》,至1921年陈乃乾《曲苑》又将两卷本《曲录》收录其中。两卷本《曲录》问世后受到各方指责,王国维、陈乃乾对此多缄默不言。今查上海图书馆藏"玉海堂钞本"即为《曲苑》所收《曲录》的底本,刘世珩所撰跋语也证明罗振玉在《曲录》早期出版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传奇汇考》是《曲录》初稿本中"传奇类"编纂的重要征引书目,该书是王国维与陈士可在光绪三十四年中秋前后互相抄配而得;陈士可所得今藏于台北傅斯年图书馆,王国维所持《传奇汇考》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辗转后归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为该馆所购"大仓文库"之一种。得益于王国维藏钞本《传奇汇考》的发现,既往的一些学术问题得以厘定:在《曲录》"初稿本"的编纂过程中,《传奇汇考标目》与《传奇汇考》起到了同等重要作用;《曲录》初稿本中有部分剧目虽注明是引自《传奇汇考》,但却不见于王氏钞藏的《传奇汇考》;《传奇汇考标目》与《传奇汇考》形式关联紧密但内容又迥异,这使王国维在"初稿本"中产生有关《传奇备考》的错误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