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微时代下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意识养成,就是要在微时代环境下使科技活动主体获得科技伦理意识,并使这种意识上升为一种道德情感,从而指导其科技实践,使之形成合规律的微时代实践行为习惯,确保微时代技术造福人类。科技工作者应全面掌握微时代下科技伦理规范,具有较强的伦理选择和评价能力,并在各项具体工作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技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工智能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人们会对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引起的社会和心理变化感到担心。麦克尤恩通过《我这样的机器》这部作品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需要重新审视人类与科技的关系,需要重新考虑当人们面对比人类更像人类的机器人时怎样与科技和谐发展。本文旨在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分析人类和机器人之间伦理身份的变化,探讨伦理秩序混乱导致的伦理困境,理解人类和机器人所做出的不同伦理选择,从而探索和思考人类未来可能面对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3.
麦金泰尔的美德伦理思想作为西方伦理学史上的重要思想,有其独到之处。麦金泰尔在批判和反思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基础上,融合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精华,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德伦理思想体系,通过架构"实践""人生统一性""传统"三个重要概念,描绘了美德理论的蓝图。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行道德建设,美德理论对于推进道德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远程教育的优势及其形式已被公众熟悉和接受.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现代远程教育在其发展中,出现了或潜藏着一些伦理困境.也许这些伦理困境,眼下尚未对现代远程教育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还只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测,但其隐性危害的滋长蔓延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理性地反思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伦理问题,是为了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提起传统伦理道德就认为是陈腐观念,说起外来文化思想就当作新鲜进步之物,持此观点的人不在少数。10年前在市民会馆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伦理学专业的教授发表了题为《传统伦理与现代》的讲演,他说:“仅以传统伦理中的五伦为例来看,除了‘朋友有信’之外,其余全...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10,(5):65-65
马宁、黄瑞雄在《江汉论坛》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发展伦理的出场在于人们期望用伦理或道德的力量破解发展困境和发展危机的难题。“伦理道德的根基在于它首先是人的现实存在方式、生活方式、实践方式之一,而不是仅仅是生于观念中的东西;因为它必然与人的生存发展实践相联系,并由人的生存发展实践强有力地创生出来。”  相似文献   

7.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范式转换。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化、高度职业化的社会 ,建立在平等个体基础上的分工协作的“事”际关系取代了传统社会一切以先赋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种姓、等级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传统理想人格内化为普世个体。用西学的眼光对儒家伦理进行分解、转化 ,寻求建构现代性的道德资源 ,首先必须深刻把握这种范式转换的文化命运 ,只有这样才可能从传统的个体心性关怀中发展出普世主义个体伦理观 ,克服所谓的“文化断裂”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学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是生态学和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国家政策的出台到各种生态问题的出现,每个人都能深切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基于此,伦理学领域提出了生态伦理学的概念,尝试从伦理学的角度探求一种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的状态,但生态伦理学的发展面临着各种矛盾与困境,因此,深入研究生态伦理学内容,并努力寻找解决困境的出路,对于学科自身的完善和真正实现生态保护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前沿话题 ,它主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 ,不同于传统的人与社会的道德概念。在以往有关生态的美学研究中 ,大都孤立地谈论生态中的美学构成或生态思想 ,虽然联系了人 ,但没有联系人的行为和动机与生态所构成的伦理关系。以崇尚自然为基本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涵着深刻的自然生态观 ,同时也体现出以关注自然界中的人为鲜明特征的生态伦理精神 ,这与当代环境伦理学所阐述的思想具有相通之处。中国人的审美世界事实上是以生态伦理为依据而形成的一种宏大的、整一的、体现出人文内涵的精神境界 ,它通过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两个层面体现出来。当代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学 ,在这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这一优秀美学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梳理和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10.
陆瑾 《职业圈》2007,(23):79
文章从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科技伦理教育的途径,认为要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出发,加强对大学生的现代科学技术教育和科技伦理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并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以精湛的叙事才能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救赎的故事。本文将从文学原型批评理论和文学伦理学的双向维度,对《灿烂千阳》的女主人公玛丽雅姆进行解读,分析了她的替罪羊形象和伦理身份。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背景下的隐私安全问题异常重要。大数据带来了快捷和便利,也带来了隐私安全的问题,包括个人信息泄露、个别企业或组织的数据垄断和国家的大数据伦理困境。笔者认为,通过治理大数据应用主体、确立安全技术保护模式、建立大数据时代通用的道德标准和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法律制度能有效防止隐私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整合与开新——黄老政治伦理衍进的理论向度与学术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周以来百家交融的历史语境下,黄老学派吸纳诸子精华,对各家政治伦理系统作初步整合.这集中表现为:黄老学者以道德兼采仁义的伦理大整合;重释道家传统的无为政道,并将道家术数思想改造为君主固权用贤的价值原则;倡导重文德、抑事功的治道伦理和崇俭、贵柔的君道观.从思想递嬗角度看,黄老政治伦理的建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秦汉之际百家传统交汇融合的文化趋势;在历史实践层面,则为汉前期政治运作提供了伦理准则和施治规范,最终促成黄老政治局面问世,并且对汉政向伦理政治转型也有推助之功.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道德观只承认人的道德主体地位,人类的一切活动的伦理观念基础是“人类中心论”,即认为人类处于自然的中心,是自然万物的主宰者和征服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生态干预作用的日益扩大,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和大量生物物种的迅速灭绝。这便引起了人们对人类与自然生态关系的伦理思考:人与自然万物究竟应该维持什么样的关系?人是否应该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和存在价值?等等。生态伦理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并进入人类的现实生活。它标志着人类伦理关怀的延伸和人类道德境界的提升,这不仅是人类的幸运,而且也是地球的幸运。  相似文献   

15.
贵州优秀的传统伦理文化至今在广大乡村生成敬畏、获得尊重,自觉规范着村民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贵州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为贵州苗族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汤姆·布坎南的家庭伦理意识、阶级伦理意识、消费伦理意识和种族伦理意识方面的探究,发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虽然经济已处于高度发展的状态,但其伦理意识的改革仍然呈现出了"相对滞后"的特性。传统的伦理价值观仍然主导着美国社会主流文化。验证了新兴的社会伦理意识形态想要取代传统的伦理价值观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浮躁、学术垄断以及学术腐败等学术伦理问题在学术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本文认为学术伦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动因在于学术组织内部学术价值观的缺失与错位。学术价值观作为学术组织文化的核心,优秀的学术组织文化必然对学术伦理建设起着重要的规范引导、隐性监督以及教育熏陶的作用。因此,本文试从学术组织文化的视角出发探寻学术伦理建设的正确途径,以期为我国学术伦理建设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露露 《文化学刊》2023,(8):101-104
王安忆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一直贯彻生态意识,尤以生态主义伦理精神为显。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小说文本中的道德意识和伦理精神的解读,发现其主要的内核特质有“伦理生态人”精神、“道德实践人”精神和“人类人”精神。而其内核特质的价值取向是精神层面的探讨和启发,展示了当代作家对于生态自然环境的密切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对人类终极生存环境的人文关怀,从而积极引导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9.
王智华  曾秀敏  阎连朵 《职业圈》2008,(14):102-104
如今大众传媒无可比拟的信息功能与娱乐功能使它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建制。与此同时,大众传媒中的伦理问题也愈加突出,传媒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文章由此讨论了应该确立传播活动的价值选择原则,解决传媒社会责任困境,维护媒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于儒家伦理的讨论,需要和当今时代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在经过了百多年来的发展之后,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了的家庭、社会、政治伦理规范和伦理观念,是我们讨论传统儒学纲常伦理体系所具有的现实伦理基础。这也是我们的讨论不同于清末民初时期伦理观念的中西古今争论之所在。对于儒家伦理,汤一介先生的伦理思想和儒学实践是我们继续儒家伦理问题探究的基本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