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自从教书以来,有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究竟怎样能将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呢?2014年9月,偶然听了九原区尚飞老师一节《倒数的认识》,让我顿时耳目一新,仿佛找到了方向。这节课上老师只说了三句话:"同学们,昨天预习了倒数,现在把你的想法和组内成员交流,整理思路,派代表展讲。""请同学们对他们组的展讲进行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一个组上台展讲,其他组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12,(Z2):64-65
"老师,今天我们学什么啊?"这是学生们课前经常问的问题,学生真的很想知道学什么。"老师,这个我不会,请您教教我。""我们继续上课,你的问题课后再讲。"这是课中师生间经常进行交流的话语。"老师,我怎样了解更多的人类登月计划啊?"这是课后学生表达学习意愿时的常见问题……课堂是教学互动的天地,教学是生成的过程。长期以来,教师的教是基于学科标准。教案保证"教"的到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一直以来是教师心中的先进理念,虽然课堂中偶尔也会有意外的精彩,但总体来讲,学生的"学",没有机制保障其基本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姚星钢 《现代教学》2007,(11):51-51
近日,我经常发现课堂上教师们总会说"老师"怎么样,强调的是"老师"。如:"让老师来告诉大家""老师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谁能告诉老师",等等。这些几乎每位教师曾经说过现在还在说的司空见惯的话语听上去无可厚非,我却似乎从中发现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识字写字课中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李、杨’这两个字我早就认识了,我有两个朋友一个姓李一个姓杨。""老师,我在街上的广告牌上看见过‘秀’这个字。""我在电视上认识了‘邮局’两个字。"等等。当今学生识字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教师要更新识字观念,从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有效地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师在预设课堂时应一切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目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在有效地预设课堂的基础上,教师要成功地生成课堂需要以问题为媒介,使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信息技术的巨大活力,在教育应用领域掀起前所未有的高潮:电子书包"MOOC""微课""翻转课堂"……一系列的新生事物令一线教师目不暇接,仿佛一夜之间,我们所熟悉的教学模式突然发生了更大幅度的改变,令一线教师茫然失措。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翻转课堂",怎样去理解其意义并投入其中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深层次地看待"翻转课堂"及其意义,特别是要认真对待小学阶段的"翻转课堂"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一、把握评价尺度,客观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评价:"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值得大家学习"等等,这样千篇一律的评价使学生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能干在哪?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批评和赞赏都应该有个"度",  相似文献   

8.
袁雯 《成才之路》2014,(13):48-49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常常思考着: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一、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老师主宰着课堂。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把一个"对话"的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展示课堂特有的灵性和生命性。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呈现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在探索与磨砺中完美蜕变。课堂中发生的一切考验着执教者的智慧,由于缺少深邃的反思,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温度。吴非老师所著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着眼于"人的教育",站在高处看待课堂中发生的一切。一、启发思维,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由传统的"一言堂"转而引导他们走向舞台中央,展示才华。但是课堂上总有沉默的一群,目光呆滞,  相似文献   

10.
正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有效、高效,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我也不例外。喜欢语文的我时常思考:"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去教语文?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紧紧吸引学生,让他们学有所获,让他们喜欢上语文?我想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心"。如何用"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设计课堂教学要精心所谓精心就是特别用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创造性思考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11.
<正>究竟什么是好的课堂?这个话题很深刻,却也很朴素,朴素到任何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任何一位家长也应认真思考。做到"将学生放在教育中间""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是当下许多教师和学校努力实践的方向,尽管理念不难理解,但要真正做到却实属不易。日前,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小学观摩的一堂课给记者带来很多思考与启发。上课时有背景轻音乐,课堂上多数时间是学生在发言、讨论,一节课临结束学生都伏案冥想,随后绘出一幅反映所学内容的"思维导图"……这样的课堂,与通常所见静悄悄的教室里只听到老师讲课声的"好课堂"  相似文献   

12.
<正>未来课堂是什么样子,我是怎么知道的?这来源于一次教师培训,自己大脑的所有也随着这期待中的未来课堂——"翻转课堂"而颠覆。一、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究竟什么是翻转课堂呢?先让我们整体回顾一下传统课堂的班级授课制的由来。记得默克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学校是唯一不受科技革命影响的阵地。今天的教室和维多利亚时代没  相似文献   

13.
王璐 《辅导员》2012,(33):35-37
"日子从洗手时流走,在凝望的双眸中闪过……那么它还会在什么情况下从我们的生命中流逝掉呢?"老师的问话还没说完,课堂里立刻举起了一只只小手,"当我们在阳光下徘徊时,日子就从我们徘徊的双脚上跨过。""当我们在游泳池中嬉戏时,日子便在溅起的水花中跳过。""当我们……"这是一堂校内研究课,作为一名旁观者,我深深为我学生的精彩口才和思维感到欣慰。一旁听课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向永知 《辽宁教育》2012,(24):37-38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校最常态、最细小的细胞,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中生活,学生的时光也大多在课堂上度过,这种熟视无睹常使我们不经意间淡化了课堂"实然"与"应然"的两重性矛盾,忽视了对课堂的准确定位,甚至忽视了对魅力课堂的追求。那么,一个"菜鸟级"教师成长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其课堂要经历怎样的转型呢?  相似文献   

15.
一、提高教师的情感素质一节课要上得好,首先教师要有艺术家的充满激情的心灵。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灵,在上课的时候,首先感动的是他自己。他自己首先被这种氛围所感动,于是,用自己的情感自然流露,而去感染我们在座的学生。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道始于情"。如果一个老师无精打采地来到课堂上会是什么样子?而一个老师带着充满了激情的心灵来到课堂上,又会是什么样子?教师上  相似文献   

16.
上课铃响了,一位教师走到自己任教班级门前,没有进去,因为教室里一片吵闹声。两分钟后,学生发现老师没进教室,立即安静、端坐,准备迎接"训斥"。这位教师走进教室后,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进教室吗?"学生回答":教室里太吵,老师不愿进来""老师生气了""老师在准备怎样批评教育我们"……这位教师笑着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我是在教室外听你们争论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一名工作十三年有余的基层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反思:教师工作究竟是怎样的工作?怎样做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因此,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为什么要追求课堂的平实、什么叫平实课堂、如何建构平实课堂、建构平实课堂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分析了当下课堂"失真""失实""失效"的现状及内因,阐述了课堂教学要体现朴素、有效的基本观点,从"溯源""固本""守正""求真"四个角度,剖析了平实课堂所追求的价值——让学习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从2008年10月4日至10月28日,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已发生弑师案三起。10月4日,山西朔州一高中生在课堂上持刀杀死老师,凶手与被害老师没有任何仇怨,却揣着三把利刃,在课堂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连捅老师四刀。在留下的"死亡笔记"中,凶手自称"我就是个坏学生,还坏到家了……我恨老师,更恨学校、国家、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要让人意识到教师的混蛋"。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和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课堂,语文教师要协调好课堂的"动""静"关系,做到动静取舍有度,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