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花卉的国家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开始引种野菊花("春秋之月,鞠有黄花")。西晋的《南方草木状》,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花卉书籍,记载了多种奇花异草的产地、形态和花期等。其后如唐代《园厅草木疏》《平泉山居草木记》,宋代《范村梅谱》《芍药谱》《兰谱》《海棠圃》《洛阳牡丹记》,明代《汝南圃史》《群芳谱》,清代《花经》《广群花圃》等专著,都有种  相似文献   

2.
一、《山经》:怪物符号学 周志强(以下简称周):你的《失落的天书》(以下简称《天书》)一出来,我就有幸拜读,最近看到网上和报刊上关于此书的评论,尽管基本上是正面意见,但我觉得这些评论主要着眼于你对《山海经》之"谜"的破解上,似乎并未真正把握你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1957年鸣放期间,四川省发生了一起《草木篇》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草木篇》是组短诗,由五首小诗“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组成。发表在当地《星星》诗刊创刊号上。作者是青年诗人流沙河(本名余勋坦),当时才25岁。诗人在《草木篇》中以辛辣、尖锐、挖苦、火热的语言,针砭时弊,讽刺了某些人物和某些不良现象,震动了当地文坛,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同时也引来了不少批评。到了反右斗争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全面考察《山海经》中的基本词汇、语法特点,根据有断代价值的语言现象在汉语史中所属的历时点,探讨《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即以汉语史的多重证据考证:《山海经》内部《山经》、《海经》(含海内外经)、《荒经》(含《大荒经》和《海内经》)三部分语言面貌及其年代特征有何不同。《山经》成书年代最早,在战国中晚期,处于《墨子》至《吕氏春秋》成书之间。《海经》成书在战国末秦汉初,在《荀子》成书之后,《淮南子》成书之前。《荒经》成书也在战国末秦汉初,与《韩非子》成书时间接近。  相似文献   

5.
自《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档案法》是"软法"之说就不绝于耳,本文以知网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样本库,以量化分析的方法,对有关《档案法》是"软法"的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1样本来源与选择 本文以知网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样本库,以"全文"为检索项,以"档案法"并且"软法"为检索词,共检索到87篇文献.以下是从时间分布、作者分布、作者单位分布等方面,对这87篇文献所作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2000-2008年的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的"院内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反映出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存在较为明显的"院内发文"现象,展现了新闻传播学界近亲繁殖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7.
许林 《新闻实践》2005,(4):F002-F002
人民日报新闻版今年以来改革力度很大,在前年、去年设立《视点新闻》、《体育》新闻版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块新闻版。这五个新闻版已经使人民日报的脸变了,变得更好看了。下面是对近期经济新闻版一组报道的版面处理作一评析。3月15日、17日,人民日报经济新闻版分别刊登了经济部记者彭嘉陵采写的《直面煤矿安全》上下篇文章。这是一篇针对性、启发性很强的文章,而编辑的版面处理尤为值得一提。编辑在版面处理上利用"下篇提示"和"上篇回放"的视觉形式(见版面一、二),融入了"推"意识。"推",有推动、推出、  相似文献   

8.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中国文学,在古典诗文里多的是鸟兽、虫鱼、草木,可以说是“独步”世界文坛的一大景观。当然,这又恐怕是缘于中国文学的“乳母”《诗》三百篇,她的破天荒第一声就发出了美妙动听的“关关”鸟鸣。孔夫子列举学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刘广春 《今传媒》2010,18(9):116-117
《诗经》中的"农事诗"是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之一,先民严格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重视农业生产,倾注了对孕育万物生命的胞衣之地大地母亲无限眷恋的情感。论文从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审美视角,讨论中华民族重视和遵循农业生长规律的生态意识,通过祭祖祈神的价值信仰构成了人向"神"言说的独特语境,以及借助质朴的艺术手法倡导"回归自然"的理念,体现了古典生态审美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中国知网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统计分析平台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评价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在"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的网络传播情况,由结果可知,统计区间内的网络访问量呈"升—降—升"的波动式变化趋势。访问用户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其中,农业科技的网络传播优势明显,访问学科以农作物最为突出。总体上读者对《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网络传播的关注度呈增长趋势,在农业科技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传媒观察》2014,(6):64
正互联网思维,不是有互联网才会产生,而是借助互联网"开放、协作、分享"等特性,让它得以迅速传播正如有人总结:互联网思维是"网络为体,创新为用",而不是"传统为体,网络为用。"人民日报在上月26日的一篇《向互联网思维取"创新经"》中,对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进行了解读。"互联网思维"最早出自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之口。互联网思维并无权威的定义,一般的共识是,它是一种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方式,体现的主要是注重"以用户  相似文献   

12.
3月以来,细心的读者发现,南京的《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江南时报》等报的报道中,不仅"本报讯"改为"某某某报讯",或署名的"本报记者"变身"某某某报记者",而且文章中出现相同的情况,写上了报名全称。我认为这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是适应网络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10月20日的新闻《中央新闻单位积极开展"信息扶贫"见成效》,文章列举了各媒体实施"信息扶贫"的措施,并用"事实"和"实例"说话,令人感慨和欣慰。新华社先后帮助贵州省思南县69所中小学建成开通了现代远程信息工程,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人民日报》从1996年开始,对"对口扶贫"的河南省虞城县每年都安排200万左右的免费扶贫广告。通过大力宣传,使虞城县发生了明显变化。还有《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等,这些媒体以关注社会、情系民生的高度责任感,在办好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信息扶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选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出现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从对时政话题的语态改变和新闻思路注重突破两方面进行电视文化学分析,展望电视新闻民生态表达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女报》2008年1月16日,在题为《善意有时也会伤着孩子》一文中写道:"在学习上下工夫请家教,孰不知,这很可能是情绪反应的结果。"《检查日报》2008年1月10日,在《气定则心定》的文章中说:"孰不知,搞建筑工程,是要有资格证,许可证及相关手续的。"  相似文献   

16.
2012年第1期《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中有篇文章是《批判性阅读: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有句话说:"对于不合理的批评意见,也要耐心倾听,在平等对话中帮助学生自我斧正,切不可批评指责。"句中的"斧正"用得不对。"斧正"是敬辞,一  相似文献   

17.
从《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早期典籍涉及《山海经》的内容和引用程度可以推论出《山海经》成书的过程。《山经》与《荒经》成书于《吕氏春秋》之前,而《海内四经》、《海外四经》成书于《吕氏春秋》之后,《淮南子》之前。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草木早已成为华夏社会意识形态的媒介,承载和传播着诸多观念。“天父地母”观念是一种以“间性”为基础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隐喻。人与天地相应,与草木同归。人与草木媒介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缩影,从古至今经历了敬畏与依赖、征服与控制、和谐与发展等阶段,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主体间性以一种主体之间平等对话、共生共处的机制,在移情、身份和政治等隐喻中不断指导着人类建立起与草木媒介、与自然的“共生交往”关系,与华夏先哲的生态智慧不谋而合。从人与自然的间性传播的关系视角放眼未来,可以发现其对个人内在的自我完善、社会生态的持续发展和国际政策的有效传播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是《黑龙江广播电视报》今年3月21日至3月27日一期刊登的《弄清学问疑而后信》一文中的一句话,其中"怠"应为"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说的,见于《论语·为政》。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获,  相似文献   

20.
书《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最后五篇文章《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的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史观的破产》,都是毛泽东同志对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白皮书《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以及艾奇逊致杜鲁门信的批判,发表于1948年8月14日至9月16日.说它们是批判文章,倒不是时髦的提法,1962年李新、蔡尚思等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就把这五篇文章和一篇新华社编辑部的《无可奈何的供状》冠以"对美国白皮书的批判"的总标题.对"白皮书"的批判,在当时引起了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