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音鉴古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第一部专门的导演著作",在戏曲批评领域有着独特的价值。本文从"戏'的戏曲观与文人对戏曲研究领域的拓展"、"文人的雅正思想与昆曲的规范"、"精妙的昆曲舞台艺术演出论"、"重视演艺成就的进步的演员价值观"四个方面,论述作者戏曲审美思想及该书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宪华 《历史档案》2007,(1):128-130,135
清初,宫廷戏曲沿袭明朝旧制,演戏由教坊司承应.康熙年间设立南府,隶属于"内务府".乾隆时期南府设大总管一名,下设:内学、外学、十番学、中和乐、钱粮处、弦索学、档案房、大差处.其中大差处是专门负责管理皇太后、皇帝万寿庆典事务的机构.万寿庆典活动所上演《九九大庆》戏,它包括:皇太后万寿承应、皇帝万寿承应、皇后千秋承应、皇太妃寿辰、皇贵妃寿辰、皇子千秋承应、亲王寿辰承应.现仅对皇太后、皇帝万寿庆典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正雷子文,男,汉族。国家一级演员,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一届全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展演奖等多个重大奖项获得者,曾任湖南省昆剧团团长、党支部书记、中国昆剧研究会常务理事、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1943年生于湖南省嘉禾县定里村,1957年入嘉禾昆曲学员训练班(以下简称"昆训班")学习,工净行,师从萧剑昆~((1))、彭昇兰等湘昆名师。1961年后又相继师从北昆花脸名家侯玉山,南昆名师沈传锟、邵传镛。擅演的代表剧目有《相梁刺梁》《嫁妹》《花荡》等几十部,其中尤以《醉打山门》(又叫《山门》)最  相似文献   

4.
雕塑的丰采     
前不久,我去北京市东郊拜访泥人张传人张锠先生。走进四周花木繁茂的一幢塔楼,经主人的引领,又一次步入了绚丽多彩十分壮观的雕塑殿堂。这个从走廊到客厅的四十多米空间内,点缀着清峻的书画、高雅的文玩和红色的挂笺,橱柜之内、几架之上、供桌之中,十分讲究地陈列着疏密相谐美轮美奂的近百件各类泥塑。其中,有泥人张第一代创始人张明山的《读西厢》《渔樵问答》;第二代传人张玉亭的《钟馗嫁妹》《渔妇》,张华堂的《算卦》;第三代传人张景祜的《惜春作画》《霸  相似文献   

5.
郑淑玉 《东南传播》2016,(10):29-30
数字典藏是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台湾地区十分重视戏曲文物数字化工作。除了《从苏州昆曲到台湾昆曲数字典藏》、《京剧文物馆》等中国传统戏曲典藏数字化项目,台湾本土戏曲(如布袋戏、歌仔戏、傀儡戏等)的数字化典藏也成绩斐然。台湾地区戏曲文物数字化工作的最大特色在于数字典藏与加值推广并重。  相似文献   

6.
无理闹钟馗     
无理闹钟馗言微说来也是“凑巧”,中国说部和戏曲里有“五鬼闹钟馗”的故事;在新民晚报的历史里也有出“无理闹钟馗”的案件。闹得新民晚报直到停刊的“开锣戏”就叫《钟馗捉鬼》。“鬼”未“捉”完,钟进士化身的“钟编辑”却被“鬼”“捉”了,岂非“意外”?《钟馗捉...  相似文献   

7.
孙燕 《兰台世界》2012,(3):60-61
清末民初的保定戏曲主要有北方昆曲、河北梆子、保定老调等十几种戏曲样式。保定老调、河北梆子等的表演体系的完成并流布四方,北方昆曲在保定的落户并广泛传播,丰富了保定的文化,保定也因此而被称作"戏曲之乡"。  相似文献   

8.
王成 《新闻世界》2008,(9):148-148
我是一个戏曲演员,曾经在舞台上饰演过不少丑角,有过不少切身感触。近看昆曲电影艺术片《十五贯》,在折服于昆曲表演艺术家王传淞出神入化表演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丑角艺术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熊茵 《出版广角》2013,(2):76-77
《牡丹亭》是昆曲中一部著名的爱情剧作,它分为55出,包括《惊梦》《寻梦》《婚走》《再生》等。在昆曲的早期剧作中,大部分作品都是围绕政治主题展开,例如《浣纱记》《宝剑记》《鸣凤记》等,也有少部分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戏曲。到了明朝的万历年间(1550),一位可以和西方戏剧家莎士比亚相媲美的戏剧家汤显祖诞生了。他所写的《牡丹亭》将大家闺秀的  相似文献   

10.
"京剧进课堂"、昆曲《牡丹厅》唱红了大学校园……几乎被大家遗忘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戏曲,近年来似乎又开始火起来。然而,要让古老的戏曲文化走近现代生活,光靠一时的宣传和少数部门的提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的唱腔、内容、表演程式等专业内容,现代人比较陌生,接受  相似文献   

11.
《春台叶庆》为清宫昆弋腔承应戏,剧本大体编制于清顺治、康熙年间。在搬演过程中,《春台叶庆》形成了总本、曲谱、鼓板、题纲、排场、角本等多种形态的演剧用本。目前,《春台叶庆》见诸确切记载的演出共计十五次,始于光绪十七年,终于光绪二十九年,全部演出皆由内学完成。具体承应时,其既曾作为节令承应,于新春、上元和燕九之日演出,也曾作为万寿承应,用于皇帝万寿与皇太后万寿承应搬演。  相似文献   

12.
昆曲、京剧和京昆三者的表演存在着彼此继承的关系。对于三者之间同异之处的梳理要从京昆剧目与京昆剧目中的昆曲曲牌、京剧中遗留的昆曲曲牌入手,目的在于找到京剧对昆曲真正的承继关系,这不仅是一种梳理,也关系到如何阐释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戏曲表演体系问题。本文从昆曲、京剧、京昆三者的范围、关系与区别入手,尤其是特别明确"京昆"的概念,即进入京剧中演出的昆曲,它不同于昆曲,同时也未完全京剧化。在此基础上,从全面系统地梳理京昆剧目与京昆剧目中的昆曲曲牌、京剧中遗留的昆曲曲牌入手,论述昆曲对京剧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有着“百戏之祖”美誉的昆曲因为一系列大胆改革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昆曲骤然升温。白先勇担任总策划和总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今年5月在南京上演,并采取了三场连演的方式,即一场戏分三个晚上连续演出。这种演出方式是当代戏曲演出史上罕见的,本身即蕴涵着极大的新闻价值。南京的媒体就因为这次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着实兴奋了一阵。但蜂拥而至的记者与观众却随之发生了意外冲突。  相似文献   

14.
1949年以后对戏曲史内在构成的抽象概括发生了变化。随着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史学界的主导理论,尤其是在经历周贻白《中国戏剧史》批判事件后,广大戏曲学人开始借助唯物史观重新讨论戏曲史本质问题。唯物戏曲史观作为一种"时尚"与"权威"被集体建构而取代此前的"文体史观""曲史观""剧史观",指导戏曲史书写。此期诞生的戏曲史著在历史对象的选取、历史格局的建构和历史原因的探寻上均出现了"新意"。集中表现为:其一、民间戏曲获得了较大的关注,它们在史著中的篇幅开始加重。其二、戏曲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被纳入宫廷与民间两条路线的斗争中重新提炼,述史格局做出相应调整。其三、戏曲成熟、各戏曲种类形成与发展、主流戏曲样式更替的原因获得全新解释。经济条件、政治环境和群众基础常被视作重要原因。总之,戏曲史脉络被演绎成一条与阶级斗争史和社会发展史同频共振的线索。不过,那些在经济、政治、文化与戏曲间建立起的关联比较疏阔、零散,更细致、全面的因果关系尚待探寻。  相似文献   

15.
《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所收之《长生殿》(时剧),作者"四乐斋主人"即道光皇帝的亲孙子、敦郡王奕誴的第四子爱新觉罗·载瀛。剧本的收藏者"退庵居士"是清末著名京剧票友文瑞图。此剧虽剧名沿袭了洪昇的《长生殿》,但却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剧本基本采用乱弹本的七字句、十字句,未使用俗曲曲牌,故而非"时剧",亦非昆曲。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标点本《清史稿·艺文志》"子部·谱录类·植物动物之属"载列《花部农谈》一种,作者焦循。本人对此存有异议。焦循《花部农谈》是一部戏曲论著,全书一卷,内容探讨清中叶流行于扬州的若干地方戏剧目,与动植物谱录全不相干。乾隆以来,花花杂杂的地方戏勃然兴起,与传统的昆曲争奇斗妍。士大夫囿于偏见,强分难俗,称昆腔为"雅部",而将  相似文献   

17.
《浣纱记》的作者梁辰鱼是昆曲发展史、散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他与中晚明时期一大批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作家、曲论家均有过交往,如李开先、张凤翼、高濂、沈仕、金銮、王稚登、徐渭、王世贞、潘之恒等;这些人或与其交厚,或对其生平、思想、创作有过影响,亦有受梁氏影响颇深者。探讨他们交往的相关情况及相互影响,不但有助于研究梁辰鱼的生平、思想和创作,亦有助于判断梁氏在当时及后世曲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晚清文人周星誉曾与李慈铭分题创作杂剧,又为陈寿祺剧作补写《酹梅》一出,但由于只署名"东鸥主人"、"鸥老"、"沤公",致使周星誉作为戏曲家的身份未能突显,因此学界较少关注周星誉及其戏曲创作。《李慈铭日记》、《鸥堂日记》、《鸥堂诗抄》中的相关资料,及陈寿祺、李慈铭等人对咸丰九年(1859)除夕唱和的记载和李慈铭参加周星誉所创益社的史实,证明"东鸥主人"即周星誉。  相似文献   

19.
《虞庭集福》作为清代宫廷在中秋、万寿和节令承应时的常演剧目,在搬演过程中形成了总本、曲谱、题纲、串头、鼓板、角本等多种形态的演剧用本。本文从所见剧本入手,结合清宫昇平署相关档册记载,对其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20.
雕塑的丰采     
前不久,我去北京市东郊拜访泥人张传人张铝先生.走进四周花木繁茂的一幢塔楼,经主人的引领,又一次步入了绚丽多彩十分壮观的雕塑殿堂.这个从走廊到客厅的四十多米空间内,点缀着清峻的书画、高雅的文玩和红色的挂笺,橱柜之内、几架之上、供桌之中,十分讲究地陈列着疏密相谐美轮美奂的近百件各类泥塑.其中,有泥人张第一代创始人张明山的《读西厢》《渔樵问答》;第二代传人张玉亭的《钟馗嫁妹》《渔妇》,张华堂的《算卦》;第三代传人张景祜的《惜春作画》《霸王别姬》《飞云浦》;第四代传人张铝的《二玉寻梅》《白蛇传》,张铭的《蔡文姬》《窃虎符》,张越的《李逵》与后人张宏英、张宏岳、张宏艺等人的代表作及部分泥人张弟子郑于鹤、沈吉、杨志忠、逯彤、穆瑞森、孔露白、刘玉庭等人的代表作.还有多件张铝先生应邀为某些省市创作的瓷塑和室外雕塑小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