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能套装     
2035年的时候,我已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专为人们设计各式各样的服装。有一次,我发现婵娟市无论是交通秩序、家庭整理方面都不太好,我准备为他们发明一种“星光万能套装”。这套衣服可以在不同的季节或不同的天气变换它的冷热薄厚与样式,这样就不用满柜子地塞衣服了。它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的境界与意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的美学概念有其特殊性,他的境界与意境是不同的概念。其境界是指学作品中所展示的艺术美。其意境,也不同于传统的意境,传统的意境指情与景的交融,而王国维的意境则是指语言的自然质朴,有韵外之旨。  相似文献   

3.
朱宁  王彦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169-171
展示艺术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服饰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说到服装展示,人们会联想到的或是来回于T型台上模特们精彩的表演,或是对某个品牌的店面印象.人们对展示所呈现的服装本身以外的内容抱以很大的兴致,这是因为服装的展示不仅仅是对人们穿着在身体上的衣服本身的诠释,而是采用更丰富的艺术手法赋予了服装这种神秘感.展示设计不仅符合了社会文化.经济技术水平.而且满足了人们情感与审美乃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因此它能满足人们追求个性的心理,层出不穷的设计风格让人们看到自己的服饰也能有这么多的选择.服装展示艺术,其意义在于通过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宣传服装,存在着对纯粹审美和商业目的的追求.为服装树立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找准市场定位,通过视觉传达刺激人们的审美欲望,并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从而引导消费者的服饰消费.  相似文献   

4.
服装设计中面料二次设计的表现技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料二次设计的目的是提升服装及其所用面料的美学艺术效果,使其最大限度发挥服装附加值的功效。面料二次设计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变形设计,破坏设计,附加设计,组合设计,钩、编织设计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面料二次设计已逐渐成为服装设计转变的方向,它不仅符合服装时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设计观念转变的体现,为设计师越来越个性化的追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它在艺术与技术、再现与表现、实用和审美之间独树一帜。也就是说,设计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性,但又与有用性不可分离,是艺术中特殊的一类。正因为如此,它的美就不同于艺术美,也不同于自然美。设计与艺术是有区别的。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艺术的美是纯粹的美,不需要考虑经济性与机能性,设计美与艺术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物质",因此必须受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国民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尤其是在高校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去,进而体现中国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展现设计者的艺术观念,提升艺术作品的内涵。提高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它可以更好地提升艺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吃饱穿暧,而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表现在穿着上就是“穿得漂亮,穿出个性”。但人们在选择衣服时,很少会注意到它是否含有害物质。本文从生物学的角度介绍服装的原料及洗涤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在服装文化的发展史中,东西方服装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东方服装的平面特征较强,西方服装的立体特征鲜明。随着我国服装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着装也进入了追求个性和品牌的时代,服装款式也更多地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元素,人们对服装款式、档次、品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服装设计与裁剪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比例分配裁剪法”已无法满足千变万化的服装市场需要,于是“立体裁剪”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们时代的变迁,对于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改变的方法。人们在服装的选择上也更加的多样化。现在的市场上服装的种类十分的多,供我们选择的样式也很多,但从整体上来看,人们对于服装的选择变化的很快,尤其在年轻人的世界中,他们对于服装的款式以及流行度都有一个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服装设计师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满足年轻人的口味。本文就以我们面对的群体的不同,引出在中职的教学中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有效性做出自己的探究,让我们的中职学生能够学会更多的设计方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的满足市场对于服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当代彝族散文创作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文学观念、审美精神和文体样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到传统写实观念的禁锢,导致其文体样式的陈旧,缺乏现代性.彝族散文应超越"博物馆"意识,追求文体自觉,提升艺术境界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衣服,几乎每天变换花样穿着。这也是人们幸福生活的标志之一,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然而,古代的人就没有这么幸福了。他们常常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如原始时期的人只能将兽皮拼接成衣服御寒。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和纺织业的出现,人们开始用麻布缝制衣服了。上衣下裳是中华文明中服饰礼仪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从古代文献及出土的人形陶器证明,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早在商代就已经形成,距今已有3600余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了,这也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2.
记叙文写作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样式,在记叙文写作中,除了选材新颖、记叙手法多样外,写好结尾也很重要.“凤头豹尾”是许多人  相似文献   

13.
服装是一种时尚流行的代号,也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个性、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服装、服饰有了更高的追求。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除了培养学生的一些基础能力和素养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CAD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杂技表演主要来源于民间,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物质水平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温饱得到了满足。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在要求杂技动作的同时,也对表演所用服装产生了具体要求,同时表演服装在杂技表演中的重要性也在逐年增加。本文首先对杂技表演的造型设计与装饰技法进行描述,然后分析了杂技演出服装的款式、材质对舞台表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往往不是呈现在小说家与理论家的宣言和理论中,而主要渗透在小说家们的作品中。因为文学观念不光是宣言,它并非全由一人发表,然后大家起来拥护或反对。它常常是在一段时间内,人们按照不同的理解,以文学实践本身对它进行表述、补充和认同。总之,它是一个积淀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小说除了其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外,还以每一部作品向人们宣告作家对自己所采用的这一文学样式的理解,从而显示出观念的进化。在《世说新语》这部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它在小说观念上对前人的承袭和反拨,也可以发现它对后代志人小说观念的启示和规定。它的出现,是志人小说观念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上,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兴趣和个性,都有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独特感受和认识,然而,无论何人,他们都在追求着一个共同的东西--美。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创造着美,而美本身也在哺育着人类。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它都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道德修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换句话说,美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在这一集里先谈谈艺术美对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所起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先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起。  相似文献   

17.
小康社会是幸福的社会,它除了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社会需求外,主观上的感受也是十分重要的,幸福指数存在着差异和不同感受的层级.高校教师是一个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受职业、身份需要的影响,一般会不同于其他行业,因此根据其特点暂且将他们的幸福指数分为三个层级,目的在于提升办好大学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着衣观念中,人们在追求舒适穿衣方式的同时,仍靠衣服的造型来体现自我气质,职业装仍是白领阶层人士的首选。要想获得职业装挺括的外观效果,“衬”无疑起到了骨架的作用,它对服装有平挺、造型、加固、保暖、稳定结构和便于加工等作用。衬的好坏直接影响服装的外观效果。 衬的种类很多,我们接触较多的有棉衬、毛衬、化学衬。由于化学衬中的粘合衬在加工中的一系列优点,使其取代了其他同类,在成衣工业中唱重头戏。在服装成衣生产及单位加工中,粘合衬的正确使用,能够使服装获得满意的造型,能够提高服装的抗皱能力和强度,能够使服装的折边清  相似文献   

19.
江南  赵鹏 《中国成人教育》2012,(14):136-137
"意境"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范畴,它代表了中国古人对艺术美的追求与情感的表达。设计引领时尚,当然也就无可厚非地参与其中。本文论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意境"在当下设计中的体现和运用,在繁杂的、大众的、无国界的设计中如何凸显中国文化内涵,及设计艺术教学中"意境"对招贴创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除了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外,也促进了教师价值观念的转变."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成就的幸福与快乐"、"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做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崇尚追求的价值目标,他们渴望在引领学生成长、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