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一种与“应式教育”相对的教育理论。“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一种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激发和唤醒他们内在的自我意…  相似文献   

4.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教育论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体性教育论纲●黄崴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提高受教育者主体的认知水平,激发受教育者对基本价值的追求,发展受教育者主体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教育实质上是以主体性方式建构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过程。这一定义有两层意义:(1)从教育的本体...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照《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怎样落实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呢?一、坚持文道统一。所谓文道统一,即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文”是指语文教育中的语文训练,即语文教育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文知识的传授及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道”是指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等的…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所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沈浮 《继续教育》2005,19(11):32-33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本文拟就我国国民素质教育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等五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教育都根本地依赖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加工或塑造的预成论,由于以机械论哲学为形而上学基础,预成论教育哲学必然地使受教育者“物”化。“物”化了的受教育者失去其可能性的未来,从而丧失其个人意志和自由。揭示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是生存论教育哲学必须究问的方面。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的生存论分析关乎受教育者的生存方式及其“教育”方式或“受教育”方式。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源于存在的可能性、此在对存在领会的可能性以及此在意志可能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史,不难发现,对教育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是以孔子、纳托普、凯兴斯坦纳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受教育者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材料,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公民;一种是以卢梭、赫尔巴特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体、智、德、美等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为根本特征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教育模式,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核心。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重视发展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不断研究教法,做到因人施教,教学形式多样,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幼儿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所重视的是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培养,幼…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工作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大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和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专业教学方法,使专业知识的教育、综合能力教育、学习技能的教育相统一,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实践体验,以不断将知识升华和转化为内在品质和外在能力与气质的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理性与价值判断、科学与人文等素质相协调,真善美相统一的个体人格。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其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