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 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P29[实验2-4]实验时有如下问题:①钠球无规则运动时易吸附于瓶壁甚至熔化瓶壁而射出;②挤瘪的塑料瓶有时难复原;③橡皮塞有时被顶出;④引爆氢气时有时产生较响的爆鸣声,甚至炸破塑料瓶.  相似文献   

2.
1 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  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 )P2 9[实验2 - 4]实验时有如下问题 :①钠球无规则运动时易吸附于瓶壁甚至熔化瓶壁而射出 ;②挤瘪的塑料瓶有时难复原 ;③橡皮塞有时被顶出 ;④引爆氢气时有时产生较响的爆鸣声 ,甚至炸破塑料瓶。改进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钠块要用大头钉固定且紧贴橡胶塞。②滴有酚酞的水从漏斗口注入。先打开止水阀以利排空气 ,反应开始后 ,关闭止水阀。2 电泳现象改进实验方法如下 :将新制得的胶体经过纯化和老化处理后 ,小心注入电导率相同的导电液后既能形成清晰的界面 ,…  相似文献   

3.
从培育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针对教材中“钠与水反应”实验的缺点进行趣味化改进,并对反应产生的所有产物进行了检验,提高了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学生具体操作时,在教师指导下提前利用生活中廉价易得的材料动手制作改进装置,师生共同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度参与到实验学习中,通过改进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 ,对《碱金属》一章的实验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 ,将第一节的四个实验全部改为边讲边实验 ,对钠与水反应并检验产物的实验 (实验 2 4)进行了改进 ,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和酸反应的比较实验 (实验 2 7)也有改动 ,将旧教材中钾与水的反应实验改为钠、钾分别与水反应进行比较 (实验 2 1 0 ) ,补充了Na2 O2 与水反应放出气体并检验气体、验证反应放热的实验(实验 2 6 ) ,增加了一个家庭小实验 (检验发酵粉加水能产生CO2 )。这些改进和补充 ,加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5.
化学新教材在《碱金属》一章中设计了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及检验气体的演示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在一个塑料瓶中加入 3/4体积的水 ,用手挤压塑料瓶 ,使水面上升 ,排出空气。然后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 ,用针扎住一黄豆大小的金属钠 ,迅速用胶塞塞住挤瘪的瓶口 ,倒置 ,并不断摇动塑料瓶。待反应完成后 ,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挤瘪的瓶子复原 ,取下塞子 ,迅速用拇指堵住瓶口 ,并将瓶口移近火焰 ,检验钠与反应产生的气体。事实上 ,按上述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不太理想。一是钠与水的量不好把握。若钠较多 ,则产生的气体会使瓶塞冲出 ,瓶内的液体四处…  相似文献   

6.
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为了演示这一性质,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一册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一是将钠投入水中,观察钠在水中的变化;二是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证明钠与水反应中有氢气产生。采用课本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教材中用爆鸣法和一线教师用点燃法来检验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方案,指出了这些实验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利用钠块浸没在水中需0.5~1s时间才熔化的性质,设计了安全可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和成功率高的爆鸣法和点燃法检验氢气的实验方案.通过改进后的教学,学生能更好地领悟钠与水反应的原理,了解实验安全常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高一教材(人教版)采用了两个实验,演示钠与水的反应及氢气的收集与检验。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两个演示实验存在着如下缺点:1.钠与水反应剧烈,易发生爆炸而造成危险。2.钠与水反应的速率不易控制。3.用试管收集氢气检验时,不便于操作,且易发生危险。为了弥补以上不足,笔者对教材中的实验作了巧妙的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二、实验用品  相似文献   

9.
1 存在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在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共设计了四个随堂实验:[实验2-11切割钠和观察钠的颜色;[实验2-2]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2-3]钠与水的反应和[实验2-4]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的气体,一个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完成上述几个实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钠和水反应的实验"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内容。这个实验是高一学生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重要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金属性质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中的实验是在装有水和酚酞的烧杯中放入钠块,可以观察到"溶液变红,钠块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熔化,并发出嘶嘶声响"。此方法存在的缺点是:不能观察到生成物氢气的生成及其检验,实验进程难以控制,学生不便自己动手做实验等。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