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在省级和县级传媒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地市报社,要在事业上有大的发展,必须在办报理念、采编手段、报业经营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势.而加速提升地市报人的整体素质,营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报业人才队伍,则是最为紧迫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在省级和县级传媒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地市报社,要在事业上有大的发展,必须在办报理念、采编手段、报业经营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势.而加速提升地市报人的整体素质,营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报业人才队伍,则是最为紧迫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中央、省级报业集团一个个崛起,形成中国报业一颗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中国地市报(主要指中等城市报纸)面对强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世纪之初有新的建树,是地市报人共同关心和思索的问题。 地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地市报的优势是“多”而“广”。 全国地市报共30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中等城市报纸。省会城市、经济单列市、沿海发达城市,虽然为省辖城市,但这些城市党报的实力有的已超过了省级报社,有的已率先建立了报业集团。这部分报社已进入了中国报业的“第一方阵”,在规模和实力上已不再属于“地市报”的范畴,因此不在我们讨论的范…  相似文献   

4.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在省级都市报和广播电视网络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地市级晚报,要在事业上有大的发展,必须在办报理念、采编手段、报业经营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势。而加速提升地市报人的整体素质,营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报业人才队伍,则是最为紧迫的任务。而现在大多数地市晚报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适应晚报事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地市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地市报业的迅速崛起,是摆在所有地市报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一些地市报社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强势推出兰州日报社、苏州日报报业集团、金华日报社、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等4家地市报社的经验和做法,这4篇文章都值得一读,望能给广大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谈到地市报社的性质,大多是这样描述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但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化管理”事实上它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事业单位”以国家预算拨款为唯一资金来源,不进行成本核算,不需上交利润和税金。因此,固化了报社的行政氛围、管理环境和工作模式,制约着报业经营的运作和走向。而“企业化管理”则要报社成为真...  相似文献   

7.
以前,我国地市级报社都是在“事业单位”的牌子下生存,有的还需要地方政府“喂奶”吃。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报社的“企业”性质越来越明显。在“企业化管理”下,地市报就不能高枕无忧了,它不仅要应对全国和省级大报的竞争,还要与不断壮大的电视、户外、互联网以及DM杂志等媒体争饭吃。为适应新的报业发展形势,地市报必须主动出击,采取品牌运营来保护已有领地,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1日至2日,本年度的“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会议”在广东佛山市华侨大厦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讨分析了地市报社当前的工作任务以及面临的报业改革和发展问题;协商研究了研究会近期的各项工作,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其工作以增强社团组织的内聚力问题。会议提出,全国地市报社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和网络新媒体冲击,地市报业广告收入增长放缓,行业利润率开始下降,各地报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报业市场已经从发展期进入成熟期,要想保持报业的健康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得在报社的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而控制成本支出成为当前报业经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武华峰 《新闻窗》2008,(1):86-87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着力开发地市级报业市场,实施地市级报业市场振兴计划。笔者以为,振兴地市级报业市场首先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重视报业后备人才培养,促进地市党报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往高处走。 人才更是往高处走。 内地地市报社条件不如沿海城市报社,更不如省报和省会城市报纸。名牌大学的学生看不上,人才“入口”太小。小有名气的新闻人才又望着更好的新闻单位,人才“出口”太大。内地地市报的社长、总编最担心的是人,地市报的最大劣势也是人。  相似文献   

12.
报业人才流动的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江 《青年记者》2002,(10):33-3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才资源配置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的发展,我国报业近些年来能够快速发展,也得益于人才流动的整体宽松环境。但就整体而言报业人才的流动还很不规范,基本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就局部或某家报社而言则更不平衡,一些报社经常要面对人才出多进少、进新手走骨干的尴尬困境。人才流动恰如一柄“双刃剑”,人才引进的利与人才流失的弊同时在左右着报业人才队伍发展的轨迹。如何趋利避害规范报业人才的流动?如何避免或减少报业人才流失及其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而作为媒体竞争“主战场”之一的广告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特别是从2004年下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对医疗医药市场进行清理整顿,部分医疗医药广告被封杀,地市报的广告“蛋糕”被削去了一大块。广告是报社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广告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报业的发展。地市报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将报业广告的“蛋糕”做大,增强创新力是重要途径,是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和报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地市报基本实现了采编电脑化,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一些报社又把编辑、照排合二为一,采取了“编排合一”的出版方式缩短出版流程,这就使得报纸编校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从事党的新闻工作的报纸编校人员,在更简化的出版流程下,要把编校工作做好,确保报纸出版质量,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5.
地市报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完成自身的跨越式发展,首先遭遇的就是人才问题。在办报与经营双势发展的今天。地市报社不但注重采编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加大了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力度.而经营管理人才中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顺应大势,择机而上。作为传统报业,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报业转型?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报业?如何形成更有发展后劲的产业结构?等等,这些一直是地市报社的社长、老总们思考的问题。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选登了与地市报做大做强主业、开发文化产业、实施报业转型方面相关的两篇文章,供地市报同仁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桂林日报社是广西创刊较早,较有影响的地市党报之一。现办有《桂林日报》、《桂林晚报》和《体坛导报》三张报纸,下属一个印刷厂共有采编人员和员工470人。自1998年底地市合并成立新的桂林日报社以来,在新的党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紧紧围绕提高报纸质量、加快报社事业发展这个中心,不断加大机制改革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了报社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报纸质量的提高,“双效”明显。2000年,该报社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一、创造好的机制,激发员工的热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报业的改革发展趋势,桂林日…  相似文献   

18.
报业经济的发展,呼唤既懂新闻规律又善经营管理的人才群体的出现,深入研究作为这一群体“火车头”的经理在新形势下应有的地位、作用和知识结构,有利于推动报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报业经济的繁荣,有利于总经理的成长和职能完善。 一、以我国报业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重新认识报社总经理的地位 我国报业经济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1978年到1991年,预算拨款办报的传统方式逐渐被打破。国家分期分批对报社“断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财政不给补贴”的财政管理新体制,报社开始突出经营意识,把广告、发行、印刷作为主体产业经营,使之成为报社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根据“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利用报社自身的优势,兴办了一些与报纸相关的项目,如读者服务、打字复印、印刷器材等,报社实现了从机关化管理向企业化管理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湖北随州日报在编辑记者中开展读书“充电”活动,收到明显成效。近两年来,报社舍得在业务学习上投资,先后为每一位采编人员购买了《新闻报道新思维》、《知识经济与报业发展》、《现代媒体编辑技巧》等20多本书,并采取抽查和测试的办法督促大家认真学习,使编采人员业务素质大大提高。据统计,去年该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的新闻论文20多篇,有10多篇新闻作品获湖北省地市州报新闻奖,有5篇获湖北新闻奖。报社被评为全省地市州报报业管理先进单位。(金鸣)随州日报督促编辑记者打牢业务根底@金鸣  相似文献   

20.
组建报业集团或曰报业的集团化,是近年来新闻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许多中央级报社和几乎所有的省市党委机关报社以及部分地市党委机关报社都办起了子报子刊,有的人就断言这些报社已经走向集团化或者成为报业集团了。我对此采取谨慎的态度,认为这只是从单一型的报业走向复合型的报业或者说系列化的报业,还不能说是报业集团。成为报业集团,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