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Bi(NO3)3.5H2O和(NH4)6Mo7O24.4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Bi2MoO6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漫反射(UV-vis)、红外吸收光谱(IR)、Raman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表面活性剂和不同溶剂对样品的形貌产生较大影响,但都不影响样品的物相结构。煅烧和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晶体的团聚,未煅烧样品比煅烧样品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可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溶液的结果表明,颗粒直经为432 nm,厚度为61 nm的片状Bi2MoO6的光催化活性强于毛绒状样品。  相似文献   

2.
界面张力对三次采油中的表面活性剂驱具有重要意义,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使表面活性剂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是在三次采油中关注的问题,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矿物离子,并测量其界面张力,分析了矿物离子种类和浓度对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芘为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采用稳态荧光探针法分别测定了3类典型表面活性剂增溶芘后的荧光光谱,确定了芘的适宜浓度为1.0×10~(-4) mmol/L,二苯甲酮的适宜浓度为0.4~0.5mmol/L,以373nm与384nm的荧光强度之比(I_1/I_3)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曲线的突变等结果为基础,建立了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聚集数(N_(agg))测试的荧光光谱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以硝酸锌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来制备绣球形纳米氧化锌.用SEM对制备的绣球形纳米氧化锌进行表征,发现得到绣球形氧化锌是由片状氧化锌自组装而成.通过改变锌盐的浓度、尿素的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研究了这些条件对所得产物形貌的影响,并探讨了绣球形氧化锌的形成机理.在温度为120℃、时间为3~5h、锌盐的浓度为1.2mol/L条件下得到片状纳米氧化锌.随着锌盐浓度的增加,这些纳米片自组装成了绣球形氧化锌.  相似文献   

5.
运用机械力化学方法对煅烧法所获得的氧化铁进行超细化和表面改性.研究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用量及对其性能的影响.为获得粒径均一的超细氧化铁,通过在不同球配比和不同球料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到最佳球配比和最佳球料比.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胶束法制备CdTe量子点。反胶束体系由CdTe前驱体、AOT(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异辛烷组成;CdTe前驱体在水相中以巯基丙酸为稳定剂、按nCd2+:nHTe-:nMPA=3:1:6、pH=9.8的条件合成。考察了反胶束体系中ω(ω=[水]/[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合成CdTe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当AOT的浓度为0.06g.mL-1时,改变ω能合成不同粒径的CdTe量子点,ω从7增加到13荧光发射光谱位移117.2nm。  相似文献   

7.
微/纳米氧化锌是一类重要的新型无机材料。本文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用乙酸锌、草酸和无水乙醇制备微/纳米氧化锌,分别从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添加量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草酸乙醇溶液和乙酸锌溶液浓度分别为0.6 mol/L、0.9 mol/L时,pH为1,按质量比1:1复配的比例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煅烧,测得所制备的氧化锌纯度高,晶型良好,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8.
探索了表面活性剂调控下磁性氧化物微米晶溶剂热合成实验的新方法。以二茂铁和乙醇为初始原料,利用表面活性剂修饰产物表面,在溶剂热体系中制备了单分散性、形貌均一的球状Fe3O4微米晶体,实现了对Fe3O4晶体形貌及尺寸的调控,并用XRD、ESEM、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乙酸钠的添加量、温度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单因素探究,发现反应物浓度、温度和时间的改变对产物的形貌都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在一个较窄的区间内才可以得到形貌规整的球状微米晶体。总结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与产物晶体尺度及形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扼要报告了围内外目前制备超微粒子氧化铁的四条路线。考察了由Fe_2(SO_4)_3水溶液利用沉淀法制备α—FeO(OH)和α—Fe_2O_3的工艺过程。在沉淀反应温度40℃,晶型转化温度85℃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1mol/l时,可得到长轴为40—60nm,短轴10—15nm的纺锤状超微粒子氧化铁。  相似文献   

10.
乳液体系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胶体稳定性是一个关键参数。因此,本次实验通过将大豆油和水与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20)醚月桂酸酯(Tween 20)混合制备研究水包油乳液的胶体稳定性。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通过粒径和ζ电位测量,考察了沉淀时间和乳化剂浓度对纳米乳液胶体稳定性的影响。样品制备1天后,纳米乳液在Tween 20浓度为2-5%(重量)下保持稳定,最佳表面活性剂浓度是3.5%,在该浓度下ζ电位和粒径分别为-35.93 mV和37.17 nm。进一步研究了胶体在唾液、胃液和肠液等体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显示颗粒大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醋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ZnO,并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纳米ZnO形貌以及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光致发光谱(PL)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的纳米ZnO的形貌以及光致发光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TiO_2/SiO_2复合载体,浸渍法担载一定量MoO_3。用XRD、LRS和TPR等技术考察了MoO_3在TiO_2/SiO_2表面的分散状态,中压固定床反应装置测定MoO_3/TiO_2—SiO_2、MoO_3/SiO_2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环己烯加氢和苯加氢活性。结果表明:(1)TiO_2的加入有利于加强MoO_3与SiO_2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MoO_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提高其分散阈值:(2)当MoO_3载量低于分散阈值时,其HDS、HYD和BHD活性随MoO_3载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但在高于分散阈值后,几乎保持不变,能明显体现负载型Mo催化剂在HDS、HYD和BHD反应中的阈值效应;(3)MoO_3/TiO_2—SiO_2催化剂的HDS、HYD和BHD活性都较MoO_3/SiO_2催化剂高,TiO_2能很大程度地改善MoO_3/SiO_2催化剂的HDS、HYD活性。  相似文献   

13.
TheadventofstrongandtoughZrO2 basedce ramicshasgeneratedconsiderablescientificandtech nologicalinterestinthisclassofstructuralceram ics[1—3]. Nowfine grainedsinteredceramicscanbeproducedusingcommerciallyavailableultrafinepow ders,whichcanbesinteredtofulldensityatrelativelylowtemperatures. High qualityZrO2 powderisvitalforthesuccessfuldevelopmentofadvancedZrO2 ce ramics. Severalwetchemicalmethodshavebeende velopedforpreparationofsuchhigh purity, homoge neousandsinterableceramicspowders,…  相似文献   

14.
以CuSO4.5H2O和NH3.H2O为反应物,利用室温液相法可控合成出CuO纳米球.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且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仪(IR)分析.结果表明,所得CuO的形貌和尺寸可以通过NH3.H2O浓度的变化来控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硫化(TPS)技术研究了负载于MCM-41分子筛的钼钴系催化剂的性能。根据TPS结果可知:(1)载体和MoO_3相互作用强弱顺序如下:Al_2O_3>Al_2O_3-MCM-41>MCM-41>TiO_2-MCM-41,由此推断TiO_2具有削弱MCM-41和MoO_3作用的能力,而Al_2O_3则相反,它增强了MoO_3和MCM-41的相互作用;(2)助剂CoO对负载在未经改性的MCM-41载体上的MoO_3的硫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和以Al_2O_3为载体的情况不同,TPS结果表明在Al_2O_3上MoO_3和CoO可能生成Co-Mo-O复合相从而促进了MoO_3的硫化;(3)助剂CoO对负载在经TiO_2和Al_2O_3改性的MCM-41上的MoO_3的硫化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乙烯醇(PVA)超细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溶液浓度、纺丝电压、纺丝距离对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对纺丝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纺丝电压是影响纤维平均直径的最重要的参数。经过优化,纺制出最小直径为0.27μm的PVA超细纤维。  相似文献   

17.
以BaCl2·2H2O和N%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碳酸钡粒子.通过添加不同的晶型控制剂.选择不同的用量,分别制备出了竹叶状、米粒状、球状、哑铃状、絮状、条状、棒状的碳酸钡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显微镜(SEM)对粉体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添加10%的EDTA可得到粒度较均匀,分散性较好的球状碳酸钡粒子;添加50%的EDTA可得到粒度均匀,分散性好的哑铃状碳酸钡粒子,且均为正交相的碳酸钡晶体.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作用的方式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结构、浓度和其理化性质有关。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多种类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氟表面活性剂及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以蛋白质-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特征为出发点,综述了该体系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包括二者作用时所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理论,复合物的吸附机理及其作用过程中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总结分析了蛋白质分别与各类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过程中作用力特征、相行为、作用机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的规律,选用价格便宜的常见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助剂,经配方实验,研制出了新型有助剂洗衣液.实验结果表明,结晶型层状硅酸钠作为助剂可配制性能良好的有助剂无磷洗衣液.  相似文献   

20.
以超细钢铁渣粉(以下简称“超细钢渣”) 为主要掺合料制备胶凝材料,通过XRF、粒径分析、XRD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超细钢渣对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机械研磨制备出的超细钢渣,其矿相成分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莫来石特征峰强度最强,复掺的超细钢渣活性指数也满足国家标准。随着超细钢渣掺量增加,3 d 抗压和抗折强度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外掺m (超细钢渣) ∶ m (超细矿渣)= 2:3、w复合粉=30%时,其28 d 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峰值,分别为8.9、53.8 MPa。超细钢渣在不同龄期水化反应程度不同,早期水化反应较低,强度较差;后期水化程度较高,且优于同标准水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