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作为一代文学之盛的宋词,尤以意境见长,展现其极致之美。但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原文意境绝非易事,值得广泛探讨与深入研究。本文以李煜的名篇《相见欢》为例,从音、形、意三个层面出发,论述译文如何捕捉原文"灵魂",再现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
"意境"在中国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宋词是一种相对比较个人的、情感的文学体裁。如何在翻译中再现原词的意境美是译者的一大难题,本文将探究如何在宋词英译中再现古词独有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解读中国古典诗词就要把握住意境的营造,理解意境所独有的审美内涵,让学生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在阅读欣赏中丰富想象、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4.
阿镗乐语     
1 音乐,感情的语言,心灵的呼唤也。其万能,不如文学;其有形,不若美术。然而,不借景而直接抒情,无形貌而神韵俱在,则为文学美术所不及。登峰造极作品的出现,亦较文学美术为晚。2 音乐之美,首在意境。意境之美,崇高第一,意真第二,高贵第三,奋发第四,深情第五,景致第六,淡雅第七,悲凉第八、绚烂第九,空灵第十,欢娱第十一,哀伤第十二,沮丧第十三,异族情调第十四,描模自然第十五。3 意境之美,必配合以形式之美。形式之美,可意会而难以言传者有旋律之美和纯声音之美;虽难解但仍可分析者有精确之美、变化发展之美、和声对位之美、配乐配器之美、曲式与结构之美;此外,尚有外在形式体裁,如歌剧之美,交响乐之美,弦乐四重奏之美等。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包含多种审美因素。本文着重从音韵、感受、修辞、意境几个方面论述林白"北流往事"系列小说语言的特点。论述其语言的音韵美、形式美、感觉美、修辞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7.
古诗教学应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诗意的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古诗的语言之美、真情之美、意境之美、音韵之美,不断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而对于意境理论,从古到今都有许多大家深入而精辟地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章也将尝试通过对意境特征的结构解析,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例,谈谈文学中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9.
伞头秧歌较多接受中国古老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创作手法,具有独特的文学美感。其美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哀而不伤的和谐之美、朴实真纯的自然之美、声韵谐调的韵律之美、清新自然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角度对舞蹈之意境美进行阐述,并且认为,舞之意境美的创造有两个方面:第一,意境的创造是情、意、形的统一;第二,意境的创造是虚象与实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的语言最精练、最短小、最具有表现力,常常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它的韵律之美、节奏之美、意境之美、色彩之美等等,是其它文学体裁无法比美的.  相似文献   

12.
《春江花月夜》全诗从月升写到月落,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得这"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这首诗中的意境曾被作曲家创作成乐曲,舞蹈家们创作的舞蹈更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将诗中的意境之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的学生体会文学、音乐、舞蹈结合之美,对于塑造自身的审美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轼诗文之"奇趣"主要在"理趣"、"雅趣"、"谐趣"以及"境与意会"等方面。"理趣"之形成有社会和个人的原因,表现为尚论、尚理、尚意;"雅趣"即"以俗为雅",一方面提升了宋代文学的品位,一方面又使文学得到普及;"谐趣"即幽默,是苏轼艺术化的生活态度,又是他的一种艺术趣味;"境与意会"主要表现了苏轼对意境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浓浓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5.
意境作为中国化文论的一个"专利",可谓源远流长,其基本特征及其意义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依、富有含蓄空灵之美。本文从"空间美"的角度略论了意境在抒情性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在审美大众化时代,电视娱乐节目提供给观众的娱乐审美正逐渐被感官的体验快感所代替,艺术不再能承担起启蒙的重负,理性、深度和创意缺失。文学意味的注入使其在满足观众快乐消费欲望的同时,带给人们心灵的提升空间和精神成长的动力。娱乐节目中的文学意味主要体现在:1、抒情言志、寓教于乐;2、采用曲折生动的叙事方式;3、着力营造意境美。以此使观众从娱乐中发现"游戏"本质之"真",营造人情之"善",追求精神之"美"。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了文、赋、诗、词、曲、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的更迭替换,但意境美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这种美学境界所表现出来的文学魅力令千年以来的国人屡屡赞叹,为之折服。意境美所体现出来的审美内涵主要有"言有尽而意无穷"、"意蕴无穷"等,这种美学旨趣的形成与《周易》之取象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宋代山水画造型、笔墨、构图及意境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时代特征,其虚实相生、诗画交融的情景之美;格物致理、穷开万物的理学之美;观物察己、山水自然的重构之美;景意一体、气韵生动的淡雅之美;"简化物象"、"以大观小"的空间之美共同构成的宋代山水画意境美,至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宋代山水画造型、笔墨、构图及意境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时代特征,其虚实相生、诗画交融的情景之美;格物致理、穷开万物的理学之美;观物察己、山水自然的重构之美;景意一体、气韵生动的淡雅之美;"简化物象"、"以大观小"的空间之美共同构成的宋代山水画意境美,至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解读中国私家园林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私家园林追求"三境",即"生境"、"画境"、"意境",其中又以"意境"为最高境界.此"三境"恰恰体现了中国私家园林崇尚自然的本真之美,超越自然的艺术之美,感悟自然的理性之美.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对中国私家园林的美学特征进行一番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