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辉 《记者摇篮》2004,(4):25-26
DV.即数字视频技术,习惯上常常将DV用来指小型的数码摄像机。DV作为媒介与受众、与市场直接沟通的平台,与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受众资源等方面紧紧相连。开发DV资源在电视新闻竞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
DV通讯员、DV拍客、DV记者等类似的称谓近年来渐渐频繁出现在各个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这些“非正式的新闻工作者”正日趋多起来。与之相对应的,越来越多的DV节目开始在各个电视台出现,DV新闻素材目前已经成了各个电视台争相利用的节目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近几年发生的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中,DV拍摄者于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捕捉的影像显得弥足珍贵。本文从重大突发性事件中DV新闻的独特价值、传播功能及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并对DV新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思佳 《青年记者》2009,(24):77-78
近年来,在电视屏幕中,民生新闻以真实,生动、贴近大众为特点,为观众带来了不少趣味,也为电视带来了收视率,随之而来也为电视带来了商机。尤其是河南电视台8频道的《DV观察》节目,自2007年2月5日开播以来,该节目在河南电视台创下了收视奇迹:在晚间21:00~22:30首播时段,  相似文献   

5.
李川  谢磊 《新闻前哨》2009,(4):89-90
(一)DV和电视的关系 ——扩大了电视新闻素材的来源,拓展了报道的空间。 目前,民间拥有的DV设备,在各方面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也相当高,特别是在许多特殊的场合,DV具有传统设备无法比拟的优势,加之DV的大量普及,所以,过去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可能拍摄到的新闻现场能够被DV拍摄下来。  相似文献   

6.
毕蜂  吴静 《新闻界》2003,(5):62-62
自1999年以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DV作为一种从个人出发的影像表达,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尝试。一部分农民也开始拿起DV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农民拍DV,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值得引起重视。纵观当今我国的DV界,农民拍DV时间虽然短却发展很快,目前大致有三种方式存在:1.自我娱乐这是农民拍DV最原始也是最普通的方式。大部分拥有或能接触到DV的农民还是将其作为一种娱乐工具,记录一些零散的生活片断,如婚嫁、生日等。这些素材的选择和处理往往带有随意性,远远不能…  相似文献   

7.
吴菲 《视听纵横》2004,(4):20-21
凤凰卫视开办的《DV新世代》栏目,率先在大众传媒上重锤敲响了DV的锣鼓。DV已经从黎明前的静悄悄到如今的热热闹闹,从小圈子的沙龙式的观赏与交流到面对大众媒体的审视和互动,从“地下”走出地面……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DV作品、DV人和DV精神并非异类,也并非另类,而是影视载体的同类,是多元化的真实的时代生活殊途同归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引言 DV是数字视频的英文缩写,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本世纪前五年开始在中国普及,进而联姻电视,从此对电视产生影响。乘着民生新闻的东风,加上DV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契机,走"人海战术"的DV类节目,将民生新闻的各个特点彰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我国教育与科研的主要阵地,是社会高级专门就业人才培养的基地.DV摄录像机及计算机的高性能与价格低廉,使高校校园DV新闻及专题较为广泛普及与应用.本文对高校校园DV新闻及专题多方特性作了相关的分析,并指出了高校校园DV新闻及专题摄制时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因为“太高远”,所以“不靠谱”;要“靠谱”,就要贴近现实、贴近真实,贴近些,再贴近些,贴得更近些。这次地震最“经典一刻”的镜头,是秘鲁游客在青城山用DV拍下的,被许多电视台反复播放,那可是不惧危险、与地震“贴近”至“零距离”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仇党玉 《视听界》2006,(4):103-103
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使获得独家的生动的新闻资源成为制胜的重要手段。而DV(数码摄像机)的普及,使普通百姓随时记录生活变为可能。于是,老百姓手中的DV成为原生态新闻的重要来源。中央电视台DV讲述栏目开播以来,以其迅速及时、真实记录,打动人心而深受人们喜爱。笔者通过该栏目,有如下思考:一、DV记录,是办好电视节目的重要力量。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在集纳其他媒体所长的同时,更要激发来自群众的参与热情,借助他们的力量办电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摄像机已经进入普通人家,它们如同新闻工作者延伸的手臂,有很大的潜力去发掘更多…  相似文献   

12.
也许是DV普及的速度过快,也许是过多的DV大赛,使DV节目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些电视台开始把DV节目列入播出的视线。去年以来,我连续收到几家电视台的委托约稿(约DV纪录片)。兴奋之余,推荐了30多部短片给了4家电视台。可是反馈回来的信息却不尽如人意:2个节目合格,7个节目可以考虑,但要"大动手术",其余的节目都被"枪毙"了。当我把电视台的改动要求通知作者的时候,只有一个作者回复, "抓紧时间改",其余的DV爱好者多以学习时间紧,没有设备,被摄者出差等理由推脱掉了。  相似文献   

13.
刘文莉 《新闻前哨》2009,(8):102-102
DV新闻是由普通百姓用手中的DV将发生在身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拍摄下来,再送交电视媒体编辑播发的新闻。DV新闻以其真实感、原生态、鲜活性、新奇性等特点受到了受众的欢迎:同时,DV新闻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的运作成本.丰富了电视新闻的片源,解决了电视台尤其是基层电视台经费不足、人员不足、选题单一等问题,受到了电视台欢迎。但DV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涛 《今传媒》2007,(11):52-52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大河论坛上,两名网友发出帖子,对一些DV爱好者上街拍摄、然后把录像拿到电视台以新闻形式播放的行为提出质疑.这种质疑引起了公众的争论,争论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这种市民用DV拍新闻是否侵犯隐私权;二是这种市民DV观察员有没有新闻采访权.  相似文献   

15.
谈个人“DV”在电视新闻监督中的缺失与补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声屏世界》2003,(2):14-16
个人DV在舆论监督中的缺失纵观我国目前的个人DV影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文人学子们创作的DV纪录片,主要以吴文光的《江湖》、睢安奇的《北京风很大》、杨天乙的《老头》白颖的《黑人》等为代表,其焦点是关注基层民间社会,表现社会边缘人群的原生态;一类是普通百姓创作的DV小品,其见之于荧屏的有每周四的央视一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来,我们在新闻改革中一直强调“三贴近”,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宣传的实效,真正发挥出新闻的作用,更好地完成新闻事业的使命。对此,新闻界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是可喜可贺的。不过,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到现在为止,大多数人只注重了内容上的“三贴近”,并未对形式上的“三贴近”引起足够的重视。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新闻内容做到了“三贴近”,但语言死板枯燥、可读性差,写作手法单一、陈旧、老套,新闻的感染力、影  相似文献   

17.
王建初 《新闻三昧》2003,(11):34-34
改进会议报道,是增强报纸指导性、可读性,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报纸质量赢得众多读者的重要举措。作为地市级党报,应按新闻“三贴近”要求,加大会议报道改革力度。其目的是,把反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结合  相似文献   

18.
杜晓 《新闻界》2000,(6):55-55
今年,精神文明报社提出“三个贴近”办报思想,即要贴近基层三大创建活动、贴近各级文明委 (办 )工作实际、贴近广大读者。为了准确体现“三个贴近”的思想,笔者认为应当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在“三个贴近”中要处理好新闻指导性和可读性关系   在办报的实践中,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统一是办报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办报的过程就是寻找指导性和可读性统一和谐的过程。新闻指导性是指新闻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报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给广大读者指明方向,树立榜样,提供经验,影响和…  相似文献   

19.
张可 《新闻爱好者》2010,(1):137-138
DV式新闻侵权的界定 学者王利明将新闻侵权行为界定为:“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的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伤害了公民和法人的人格权的行为。”这里所谓的“DV式新闻侵权”仅是新闻侵权的一种特殊表现,是指以DV影像内容为主、辅以评述的方式报道新闻构成侵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侵犯他人隐私权、侵犯商誉权、侵犯肖像权等。  相似文献   

20.
新闻应该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对人们认识的升华,是有思想深度、深邃意境、阅读震撼力,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能感染人、塑造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优秀艺术作品.把美感引入新闻,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艺术水平,提升新闻的舆论引导力,提升新闻传播的实效,推动新闻报道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探讨怎样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体现新闻美学是当代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新闻美学引入新闻报道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新闻采编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