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俄两种语言中由人体部位及器官词汇构成的惯用语很多,本文通过对头、脸、眼睛、鼻子、嘴、牙齿、舌头和耳朵等人体部位和器官词汇所构成的惯用语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民族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异同交织,从而使语言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本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惯用语,本文分析了惯用语对学习日语的益处,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出发,以人体词汇"头"以及惯用语为例,探讨认知语言学中对日语惯用语教学的应用,希望对日语学习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在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过程中,词汇的文化意义习得尤为重要。惯用语是词语中与文化结合肾密的一类词汇。惯用语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教学,教学当中不联系文化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对汉语惯用语文化特点的研究,是帮助学生把握其词汇文化意义、以到达正确理解有效运用惯用语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日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回避使用惯用语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也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惯用语。据此,本文拟从认知语义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的角度,以人体词汇"头"及其惯用语为例,探索其语义扩展规律,将看似纷繁复杂的日语惯用语简单化、系统化,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过程中,词汇的文化意义习得尤为重要.惯用语是词语中与文化结合紧密的一类词汇.惯用语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教学,教学当中不联系文化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时汉语惯用语文化特点的研究,是帮助学生把握其词汇文化意义、以到达正确理解有效运用惯用语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不但数量多,使用频率高,而且在品词特征、词形特征、成义类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它通过词语意义的转用和比喻等方式,形成简洁易懂的表达,形象生动。比如要表达"生气"之意,用‘腹■’就要比‘怒■’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因此,研究、把握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的用法和特点,对于提高日语教学效果、加强日语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由与服饰相关的传承语素构成的词汇占很大的比例。本文选取从惯用语系统的角度,对由与服饰相关的传承语素构成的惯用语进行举例和分析,探讨其中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探讨惯用语教学对留学生心理词典构建的作用,并针对基于留学生心理词典构建的惯用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其能够更好在惯用语教学中为留学生构建心理词典,提高学生词汇存储及语言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语音教学、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的词汇教学,尤其惯用语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汉语中惯用语数量非常庞大,如果能够生动巧妙地运用惯用语,则将会为语言增添不少魅力。因此,惯用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外国留学生在惯用语的使用上闹出不少笑话。作者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惯用语教学为研究中心,以惯用语的教学使用为研究入口,通过调查并整理分析汉语初级留学生的文章与试卷,初步了解外国留学生对汉语中惯用语的掌握情况,并分析留学生在惯用语运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对留学生课堂上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的教学辨析方法与策略,并联系目前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在实际对外汉语教学中促进惯用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惯用语比喻意义的理解受熟悉性、预测性、分解性、透明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探讨惯用语理解机制的过程中,研究者们对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不同,是造成理论观点分歧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对惯用语理解的影响,结合汉语惯用语的语言学特点和汉语惯用语理解的有关研究,可以认为汉语惯用语在大脑中没有词汇化,汉语惯用语的理解是一个构造过程,汉语惯用语的成分字(词)时惯用语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词汇、句法、语义以及语用这四个方面对韩语惯用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韩语惯用语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韩语学习人士更加充分地理解和掌握韩语惯用语。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惯用语的预制语块特点及惯用语对留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作为预制语块的惯用语和心理词典的关系,以便能够在惯用语教学中为留学生构建心理词典,提高学生词汇存储及语言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惯用语是一种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汉语和日语中,尤其是与身体词汇相关的惯用语在日汉两种语言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人类不分民族和种族都具有相同的身体部位,而同一身体部位在生理上发挥的机能又是相同的。所以不同语言中的身体词汇惯用语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各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同国家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形式是不同的。因此,该文以身体词汇中最具代表性的“口”为中心,从分类以及语言形式和语意表达对应关系两方面入手对中日身体词汇惯用语进行对比研究,希望有助于探究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李翼 《教育教学论坛》2012,(33):121-123
身体和面部器官词汇在法语和汉语的惯用语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但由于所在社团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这些词汇在惯用语中的理解和使用的偏误。本文从语义、用法和功能三角度来对比分析,并运用于法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谈惯用语     
<正>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中,除了许多能独立运用的词以外,还有一些现成的短语,而这些常用定型的短语,统称为熟语。熟语的范围广泛,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其中以惯用语和成语的运用最值得注意。多年来,研究成语的学者较多,研究惯用语的学者较少。近年来,研究惯用语的学者逐渐多起来了,但意见尚不一致。就《现代汉语》教材来看,“惯用语”也谈得十分简略。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以身体词汇构成的惯用语数量较多,但专门研究由“颜”构成的惯用语的论文尚无。本文主要从意义、数量上对日语中由“颜”构成的身体词惯用语作一个简要分析,总结出一些特点:“表容貌”、“人”这类惯用语相对具体,表“名誉”、“表情”、“面子”类的惯用语用语比较抽象,但其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由「目」构成的惯用语数量多,表达的意义丰富。通过对「目」在惯用语中的意义进行分类,考察认知思维模式中的隐喻和换喻在其中的运用,可以看出无论「目」在惯用语中所表达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意义,无不与其作为人体部位器官所具有的机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日惯用语和成语中身体词汇比喻的对比分析,发现客观世界的自然属性以及中日文化源远流长的交流,决定了中日惯用语和成语中身体词汇的比喻有部分相似之处;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的变迁,尤其是生活风貌、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影响,使中日两国身体词汇的比喻又有着众多相异的特征。可以说语言现象背后存在着文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惯用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种很有特色的熟语,它广泛地流传于人们的口说言谈中。其构造大多以三字格为常态,并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形成语义的变异,在运用上比成语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惯用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涉及到动物的,这些动物惯用语是人们在长期与动物的相处中产生、发展,并逐渐流传下来的。本文以包含十二生肖的动物惯用语为例,分析动物惯用语中所包含的汉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思维等多种特征。  相似文献   

20.
维吾尔语中含有人体部位和器官词的惯用语形象生动,回味无穷。本文通过分析维吾尔族含有头、眼、耳、手、脚、心、鼻和口等人体部位和器官词惯用语的语用心理和思维方式,揭示了其丰富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