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朱琳 《贵州教育》2023,(7):49-5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通过解析新时代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内容及方式优化以及教学实践几个方面探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基本路径分析入手,对融合特点的分析、基本内容的设定、契合点与实践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对指导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革命,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新常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深度、广度与速度,关系着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而决定成效的关键因素,在于师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与应用驱动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以及相关领导人在教育信息化会议上的讲话,教育信息化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工作,推进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应视为"办好开放大学"的建设要求,实现教学系统包括课堂教学系统和网上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则是国家开放大学推进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所呈现的巨大推动力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切入点。如何优质化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当今教育信息化时代下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亟待探究与思考的焦点话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做出了一定的概述,并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客观事实,从教学主体、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已经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十二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十三五"期间,"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已为教育带来的新变革,着重阐述了如何将二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经历了"起步"、"应用"、"整合"和"创新"四个阶段。信息技术不仅革新了传统教育模式,而且营造了全新学习环境。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应通过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创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途径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根本任务.济南职业学院以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中的系列实践为基础,总结经验,提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并对各类学校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现代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广泛应用的发展趋势切入,阐述了开放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及其意义,揭示了开放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文章还论述了开放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的应用实践以及信息技术融合下的新疆电大云学习环境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是外语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外语教学信息化关键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为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的外语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结构,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实现外语教学信息化的途径包括运用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深度融合;提倡“学教并重”的外语教学设计;探索适合“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外语教学模式;提高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