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规模、种类不断拓展,为传统媒体行业、播音主持人行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和艰巨的挑战任务。本文总结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人相关工作面临的全新机遇,提出播音员主持人应如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全面融合,形成内容兼容、利益共融、资源通融、宣传互融的新型媒体.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固有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改变,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融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新变化以及融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素养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突出的话题主持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本文以中央电台的“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为例,阐述话题主持的重要性,以及播音员主持人如何把握话题主持、提高自己的话题主持能力。  相似文献   

4.
何晓红 《新闻窗》2014,(3):75-76
很少有人把播音员、主持人的朗诵能力与播音主持专业技能相提并论,似乎表明朗诵与播音主持是互不相干的另类形态,可有可无。甚至有一种论调认为“为什么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会朗诵?不会朗诵不是一样能主持节目,能播音吗?”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它也表明了部分播音员、主持人对朗诵能力的忽视甚至轻视,更没有意识到朗诵能力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因此,在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里,存在朗诵能力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张小曼 《新闻世界》2023,(10):102-10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逐渐失去原有的市场地位。互联网改变了受众传播与接收信息的方式,传统媒体的优势弱化,媒体融合成为发展主流,而站在媒体传播最前沿的播音员主持人角色重塑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播音员主持人工作面临的新媒体传播生态、存在的短板、遇到的挑战以及角色重塑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媒介形态飞速发展.现有播音员主持人诞生于传统媒体时代,具有鲜明的广播电视媒体创作特征.如何在全媒体时代语境中既保持传统播音主持艺术创造的精髓,又能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新的媒介发展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全媒体时代,媒介发展与播音主持艺术发展亦步亦趋的关系探究入手,从而探究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当下媒介环境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7.
播音主持艺术作为我国的特色学科之一,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但近几年主持人地位被明星取代,电视主持人的生存面临挑战,需要发现主持人原本的价值,积极发挥主持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林红 《新闻传播》2023,(4):99-101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很多电视台都开始向着新媒体的方向转型改革,并使各项工作发生了较大改变,而播音员主持人作为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其日常工作及职业发展自然也同样受到了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目前电视台播音主持人员所面临的工作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从传统媒体播音主持人员转型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应对建议,希望能够为传统媒体播音主持人员在全媒体时代下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传统的媒体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数字化的当下,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方式有着更为多样化的需求,在面对媒体信息传播时,大众更希望自己能够与媒体信息实现交互。而当传统的媒体行业受到冲击时,播音员主持人这一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尤其是在基层电视台工作的主持人,他们更是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必须要基于新媒体特征,探索基层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发展,使传统媒体行业能够在新的挑战下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广东高职院校的主持与播音专业办学也面临着重重困难,要走出困境,必须把握传媒发展形势,及时转型。本文试图从专业定位、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就业指导等方面探讨了其办学的改革思路,并分析了该专业在广东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媒体行业步入了新的媒体时代,在新媒体背景下媒体形式依靠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媒体行业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对从事媒体行业的电视台播音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电视台媒体形式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发生改变,因此就要不断提升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与传统播音主持相比,新媒体背景下的播音员主持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满足新媒体时代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各项要求,就需要培养电视台播音员的综合素质。笔者对目前新媒体背景下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且提出培养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对于广播电视来说,分众化、窄播化早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节目越来越多样化,对主持人要求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而当前我国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现状是,一方面数量庞大,但另一方面整体质量却不高,培养类型也比较单一.一、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多样化"的解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多样化体现在类型、风格、领域、规格等多方面.1.类型的多样化.主持人是很有特点的一种社会角色,他们具有公众人物的基本特征,也有媒介任务的特殊要求.但是主持人也并不都是一种模式,广播电视不同的栏目(节目)需要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人,采用的传播方法也各不相同.2.播音员、主持人风格的多样化.从大环境来讲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必然需求,对广播电视而言则是受众选择和媒介竞争的产物.在某个人群、某个领域,最大限度地吸引所面对的受众,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审美需求,是播音员、主持人风格多样化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3.
播音主持是新闻节目的喉舌,播音主持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节目的质量。因此笔者从对新闻播音员播报方式、对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创新、播报的多样化、主持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傅蓉 《中国广播》2012,(10):70-71
在广电融合的大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面临重新定位。播音员主持人需做到"视听两栖",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需要提高播音主持的语言传播能力,扩大媒体的传播效果,努力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对于地方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身兼几档节目已经习已为常了,有的既播报新闻也同时主持节目,这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播音员主持人的互相兼容,一是有利于增强语音规范和语言的表现力;二是有利于增强语言的对象交流感和亲切感;三是有利于节省人力资源。本文从以上角度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互相兼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王媛 《今传媒》2011,(10):120-121
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表达这同一种形式下,播主效果却迥然不同,主要原因就是自信心强弱的差异。播音员主持人充满自信的心理状态就使播音主持拥有了成功的基石,掌握了播音主持工作规律的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活动中就会有较强的自信心。播音员主持人的自信心源于充分的备稿,源于浓郁的播音情感,源于清晰的对象感,源于较强的播音主持技能。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技术变革之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了有效融合,两者之间不再存在明显界限,这给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需要采取基于媒体融合的发展策略。为此,本文分别分析了媒体融合视角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发展特征、发展机遇及挑战、发展途径,以期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发展提供参考,提高主持人创新价值,使其顺应媒体融合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传统媒体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这是一场有关影响力以及传播力的角逐;同时,融媒体改变了受众群体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但是媒体无论发展到哪一个阶段,都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如今,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虽然注重客户需求,但是内容规范还有待提升,否则,无论能够吸引多少受众群体,也将无法发挥媒体的应有的价值.播音主持作为媒体的重要角色之一,应当主动积极确保舆论舆情导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价值坚守,如何有效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将是每一位播音员主持人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中央、省市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中,播音员与主持人相对固定,基本上不存在播音员与主持人角色转换问题,但是,在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里,由于播音人员相对较少,又要播音,又要主持,且多数人没有经过播音(主持)专业培训。播音与主持在风格上或者说业务定义上迥然不同,这样的话在县级台就出现了播音员与主持人之间有一个角色转换问题。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主持人与播音员之间的角色转换呢?  相似文献   

20.
苏晓飞  夏添 《东南传播》2013,(6):117-118
全景多媒体高清化演播室是时代和科技进步的产物,由于演播室的不同,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环境和创作载体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传统演播室播音主持作品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播音员主持人备稿内涵外延更加广阔,坐播、站播、走播播报的样态更加丰富,语言形态针对性和分寸感更强,在节目直播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等,这种影响变化对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由此产生的节目可看性、真实性、时代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