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速度随着社会发展呈现出上升趋势,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恶劣影响。从根本上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现今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目前高校的教育职责之一。本文从国内、国外、高校、网络传播及大学生自身等几方面探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原因,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对我国思想领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发展较早,具有竭力否定和贬低中国革命、迷惑性很大和政治倾向性很强等特点。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重大影响,不仅阻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扭曲了大学生对革命的认识,还削弱了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需要从自身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国际和国内众多原因,致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群体影响的研究、要加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特点的研究、要加强大学生接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心理的研究、要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大学生的辨识是非对错的能力,做到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梁焜 《学周刊C版》2019,(8):188-189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既附着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和校园环境等外部因素,又充分利用中学生在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行为偏向等内部因素上所呈现的特殊性,这是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中学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根据调查,高校师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并有影响程度呈问题上的差异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程度高于教师、认同历史虚无主义与认同新自由主义呈正相关关系等特点。高校师生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是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迷惑性、中国近现代历史教学存在不足、社会思想氛围和社会现实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因此,要从改进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宣传和信息管理、深化理论研究等多方面努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股反党、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对青年大学生造成了严重影响。它挑战主流意识形态,虚无革命历史事件,抹黑革命历史人物,动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削弱大学生文化自信,歪曲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元、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不足、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历史观的不成熟。为此,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以法治手段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深化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发挥,加强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增强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再次泛滥对大学生危害巨大。习总书记提出的当代"中国梦"增强了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信心,因此,在"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下当代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党和国家、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具有划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国际和国内众多原因,致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要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隐蔽性、迷惑性、渗透性、目的性的传播特点,发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完善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大学生做到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是活跃在国内意识形态领域中典型的错误思潮之一,有其复杂的理论根源与社会根源。批判和拒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是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功能的需要。“四史”教育是坚持唯物史观正确看待与解读历史的实践,是应对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错误思潮的利刃。在剖析和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源起流变与面相症候的基础上,以“四史”教育为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三个方面试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系统的批判,帮助人们认清历史唯心论的本真面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沉渣泛起,国内学者针对此现状,深入探究历史虚无主义的起源、本质、表现与危害、应对策略等常规理论问题,成果较为丰硕。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与哲学虚无主义的联系,以及该思潮影响的对象、范围、方式及影响效度等方面研究成果相对不足。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和延伸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唯心史观为理论基础,通过否定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因、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手段,侵袭和攻击“四史”。唯物史观是“四史”教育的立论基础与实践意旨,也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赖以生存和建基的唯心史观之根本有效武器。在新时代,我们要通过“四史”教育大力弘扬唯物史观,不断推进“四史”教育的话语体系和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四史”教育机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和运用唯物史观,坚守历史本真,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卷土重来,对我国史学界、教育界等领域危害巨大,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代"中国梦",有效地增强了大学生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信心和力量。本文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在"中国梦"正确的引导下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愈加多样化。一方面,网络有助于弘扬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一些错误社会思潮也通过网络不断发酵和扩散,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就是典型表现。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表现在虚无马克思主义理论、虚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虚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果等方面。因此,坚持唯物史观,加强网络信息监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与"全盘西化"论相伴而生的社会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危害甚大。邓小平理论中虽然没有出现"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但其中充满着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刻思考。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可以为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5.
朱丽娟  章兴鸣 《考试周刊》2015,(42):154-155
民族虚无主义指否定民族文化传统,无视民族特点和抹杀民族差别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社会思潮在历史发展新时期,通过网络跳脱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意识,以全新形式在网络世界里肆意传播,对大学生造成深刻影响。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国家未来的主人,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政治使命和历史责任。因此,了解民族虚无主义现状,解构其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不能虚无的——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柱、龚书铎主编的《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史学理论领域具有相当的学术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史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发展到相对自觉阶段.本书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论根源、研究方法、具体表现、危害,以及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同时还倡导并践行了优良的学风与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历史虚无主义是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随着在线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重新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呈现出自身新特点:打着"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旗帜出现;以网络媒介为载体,做课堂讲授;自身带有明确的政治意向和诉求。西方学者借助MOOC平台,通过网络授课方式向全世界学习者宣扬和推销历史虚无主义,其影响面大,危害极深。加强对MOOC学习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8.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受到多种错误思潮的青睐.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和帮手.这不仅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满足了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需求,而且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具有相通性,在阶级属性、哲学基础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同一性.因此,批判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必须鲜明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9.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在"西强东弱"形势下出现的、以否定和虚化我国近现代史为表现的一股政治思潮。从"自然人""经济人""政治人""生态人"四个维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可以较为直观地理解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及其表现。每个有正确历史认知的个体,都应当清醒地把握历史虚无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实质及危害,以培养对历史的自觉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玲 《文教资料》2014,(7):130-132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等院校思想教育形式某种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教师队伍作为高校中思想活跃的群体,处于多种文化派别的包围之中,自然也无法摆脱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本文详细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马克思青年教师队伍产生的冲击,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在历史发展中.与时俱进地提高青年教师队伍应对各种思潮侵蚀和挑战的能力是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