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山谷生平,分析他写词所受的影响,强调他学习晏几道和苏轼词,受柳永词的影响。终于在北宋词坛上成为一家,并论述黄山谷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俯视型受众对柳永词的不同态度及论争,不仅促进了柳永词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促进了北宋都市娱乐生活与审美观念的转变,而且直接影响了柳永词创作的内容与风格,使其词作不断雅化与诗化。  相似文献   

3.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广为流传,其传播动力得之于:其一,柳永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创新中得到原动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同;其二,柳永敢于直面"雅"与"俗"的选择,并以主动的姿态选择"俗",满足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审美要求,从而使其词得以广泛流传;其三,柳永成功利用传播媒介扩大其影响力,促进了柳词在北宋的传播与消费。  相似文献   

4.
陈棽 《文教资料》2009,(23):9-11
都市风情词是柳永词中的一个重要题材,通过分析柳永词中对都市生活的描写,更好认识北宋都市的风貌、节令民俗、朝野的多欢情景,指出这些词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而且这些词的描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容,以此进一步评价其都市风情词的文学地位,旨在对柳永词的评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以“境界”说和“体演进论”的基本观点来审视两宋词,形成他重视五代、北宋词而轻视、基本上否定南宋词的艺术偏见。从总体上看,尽管两宋均届词体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词在北宋,由小令向长调演变,艺术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典范;而南宋词在吸收北宋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化、典雅化,风格趋向多元化,词境更深邃,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从两宋词的词作数量、代表作家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词史提供“新的东西”等方面综合考察.南宋词高于北宋词。  相似文献   

6.
金、元二代,柳永词通过选本的传播由彰显归于消歇,士人对柳永词的接受也呈现出潜隐状态。但消歇不等于消逝,潜隐不等于停滞。某些微小的信息已经透露出柳永词选本传播蓄势待发、东山再起的必然性,此期士人对柳永词的接受则更多表现为深层理解与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7.
柳永词向以风流著称,然而,其人其词实不乏儒雅情怀,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他在词中所体现的这种情怀,同时分析其形成的文化机制,这种情怀主要体现在他咏怀词中的兴寄精神,宦游词中的隐逸情趣,羁旅词中的骚雅情绪,它的形成实受家学-仕宦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传统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清代是柳永词传播的繁荣与回归期。对清代主要词籍著录柳永词情况的定量分析显示,此期著录柳永词之词籍在数量、种类、信息载量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但词籍彼此之间趣味迥异,呈现向南宋雅化词学思想的回归。回归之中又有新变,词谱、词话著录柳永词的火爆情状与大量"名词"的诞生,说明世人对柳永词艺术成就的认同程度正在进一步提高。柳永词中可称"名词"者17首,成就"名词"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豪放词四论     
本文分四个部分论述宋代豪放调史中的有关问题。第一部分论述士大夫情怀在晚唐三代至北宋前期的显现,认为它必然会推动豪放词的产生;第二部分论述柳永词与苏敦豪放词的相通之处以及它对苏武豪放调的先导意义;第三部分论述苏轼豪放词在北宋后期有限的影响与地位;第四部分论过苏轼豪放词地位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10.
柳永词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多从婉约风格与音韵和美等角度进行赏析,文章在肯定前述特点之外,突出柳永词的绘画意识。分别从词画关系、以画为词缘由及事实、以画为词的创作方式及赏析要点予以探究,再现词人以画为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都市风情是柳永词中一个重要题材,通过分析柳永词中对都市生活中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的描写,更好认识北宋都市的风貌、节令民俗、朝野的多欢情景.这些词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而且其描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以批评柳永词为“柳七郎风味”而著称的苏轼,其实也创作了大量的“艳科词”。以对女性的描写为视点,苏轼的“艳科词”大致可分为“侍儿词”、“妻妾词”、“歌妓词”等诸种类型,且在艺术上不乏与“花间词”相类者。导致苏轼创作“艳科词”的主客观原因,既与豪放词在北宋不受欢迎、“柳七郎风味”大畅其行的社会背景相关,又与苏轼对其词学审美认识的调整与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南北宋之争”是古代词学批评中颇为重要的命题,清人接踵阐述对该话题的看法,或者推崇北宋词,或者尊尚南宋词,或者抱持兼容并取态度。清初,“南北宋之争”话题蔚然兴起,宋徵璧、朱彝尊、宋荦等人的观点尤具卓识。清中叶,“南北宋之争”呈炽盛情势,吴衡照、王昶、蒋方增等人不断推进相关思考。清末,“南北宋之争”趋于分流与落定,陈廷焯、姚椿、谢章铤等人贡献尤多。在清代众人的不断努力下,“南北宋之争”的边界、外延等方面都逐渐得以确立,推动了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对古典词论的拓展深化亦裨益甚大。  相似文献   

14.
北宋中叶,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由此而带来的商业都市的繁华、市民俗文化的兴盛、声色享乐风尚的盛行对柳永的思想、生活作风及词的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促成了其专力制词,而且影响了其词的题材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  相似文献   

15.
柳永是两宋名词人之一,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而且在宋代及以后影响盛大。传播是柳永词走向读和受众的重要环节,柳永常流连妓院教坊,为歌妓们填词歌唱,歌妓的演唱与需求是柳词走向受众的第一环节,歌妓在勾栏瓦肆或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们演唱,使柳词得以广泛传播到市民中间,而且柳词以俗为美,符合市民的欣赏口味。柳词也同样流行于人阶层,并被积极地、矛盾地接受和学习着。  相似文献   

16.
五代十国时,南唐是南方割据诸国中最强盛,而蜀之国力仅次于南唐。它们与中原对峙,窥伺中原,防范中原,具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样的依存关系,对两国间的外交活动、化交流、商贸往来等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对花间词的传播及南唐词对花间词的接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柳永词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即:柳永词集源流的考辨,柳永家世、生平的考述,柳永词作题材内容研究,艺术特色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日本学者的柳永词研究对我国古典词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相似文献   

18.
周邦彦的格律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来了种种的非议。本以北宋后期的时代和创作倾向为背景,结合词的发展及周邦彦的具体创作,阐述了清真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于艺术形式追求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词的文人化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看起来是矛盾的.柳永词的通俗化与苏轼词的"诗化"、"文人化",只能是北宋前期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人词创作不够成熟的体现.但不成熟时期的词,感情流露是自然的、感人的.随着"文人化"、"诗化"的进一步发展,词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和创作中极力倡导"词别是一家"说,她一方面阻止了词体在形式上进一步向诗靠拢,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词在文人情趣方面的纯粹性.应该这样论断:李清照的词论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词的"文人化"、"诗化"理论,既是一种补充,又是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否一度学习柳永词,在最近几十年曾经引起过一些争论.笔者根据《全宋词》所载的柳永词和苏轼词,从用字遣词和题材结构两方面入手,对苏词和柳词详加比较,结果认为苏轼对柳词有颇深的认识,并且在他自己的词中,借鉴了柳词的部分用语、内容、结构和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