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感知-认知因素的奥运会后北京旅游形象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楠  乔光辉 《资源科学》2009,31(6):1000-1006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展现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的最好形式,是一种旅游市场开发可以持续享用的资源。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入境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为内容,对奥运会举办前和举办后的北京旅游形象进行了动态比较的实证分析。通过旅游者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的数据分析发现: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有5个因子,即现代型、时尚型、活力型、便利型、安定型;旅游认知形象有4个因子,即旅游品质、景色与方便性、魅力性、舒适环境。通过t-test检验发现入境游客对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均高于奥运会举办前,并且旅游感知形象的变化大于旅游认知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邓宁  刘耀芳  牛宇  计卫星 《资源科学》2019,41(3):416-429
社交网络图片是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基于图片表征内容的营销传播越来越受到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重视,本文选取Flickr上中国港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英国和美国旅游者拍摄的北京图片作为研究素材,采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图片表征内容,并从认知和情感2个层面分析、比较了不同来源地游客在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在认知形象方面,入境旅游者均对自然、建筑较为关注,但在文化艺术、人物、食物等具体维度上关注内容不尽相同。在情感形象方面,令人愉快(Pleasant)的、兴奋的(Exciting)是所有入境旅游者表现的主要情感,但中国港澳台和美国旅游者所拍摄图片隐含投射出困倦疲乏的(Sleepy)情感,而英国旅游者拍摄的图片则暗含不安苦恼(Distressing)的情感。本文利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分析海量UGC图片表征内容为目的地形象研究提供了大数据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社交网络图片是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基于图片表征内容的营销传播越来越受到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重视,本文选取Flickr上中国港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英国和美国旅游者拍摄的北京图片作为研究素材,采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图片表征内容,并从认知和情感2个层面分析、比较了不同来源地游客在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在认知形象方面,入境旅游者均对自然、建筑较为关注,但在文化艺术、人物、食物等具体维度上关注内容不尽相同。在情感形象方面,令人愉快(Pleasant)的、兴奋的(Exciting)是所有入境旅游者表现的主要情感,但中国港澳台和美国旅游者所拍摄图片隐含投射出困倦疲乏的(Sleepy)情感,而英国旅游者拍摄的图片则暗含不安苦恼(Distressing)的情感。本文利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分析海量UGC图片表征内容为目的地形象研究提供了大数据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军胜  马耀峰 《资源科学》2016,38(8):1476-1490
不同群体对区域旅游的供给感知评价可为目的地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北京市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一手调查数据,建构两大群体旅游供给结构方程感知模型,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分析两大群体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程度及其差异,以识别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所注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通过对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样本数据的公因子萃取,提取出两大群体旅游供给感知公因子,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安全、交通服务、服务质量与设施、旅游活动、信息服务与营销、旅游景区等方面,并以此建构并验证两大群体结构方程感知模型;②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旅游供给感知存在宏观差异,入境游客注重旅游目的地整体发展水平与软件环境建设,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性消费,而社区居民更注重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市场营销等基础层次消费;③入境游客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较高,而社区居民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相对较低;④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的旅游供给感知受个人及群体认知能力、感知水平等一系列微观因素影响,受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结构、发展水平等宏观条件的制约,同时在二大群体所扮演的自然人与理性人角色的共同影响下导致对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出现差异与错位。  相似文献   

5.
刘力  陈浩  韦瑛 《资源科学》2015,37(8):1588-1597
聘请名人担任形象代言人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目的地营销策略,但旅游学界对名人代言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采用准实验设计研究方法,以大学生为样本收集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名人代言的主流范式“一致性假说”在旅游研究领域的适用性。研究发现:①名人/目的地一致性通过名人可信度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即旅游者感知到名人形象与目的地形象越一致,他们对该名人担任代言人的信任度就越高,进而就会对其代言的目的地形成好感并产生较强的旅游意向;②名人/自我一致性通过名人认同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即旅游者感知到名人形象与自我形象越相似,他们对该名人的认同度就越高,因而对其代言的目的地就会产生较好的态度和较强的旅游意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认知地图的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凯  孙天宇  郑鹏 《资源科学》2008,30(2):313-319
在分析认知地图概念和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出:认知地图的概念有所泛化,它可以被视作个体时各类外界信息认知程度的描述和呈现方式,这种呈现方式可以是二维平面中点与点之间的平面分布,也可以是二维平面中各点之间的相互路径关系(相关性)。基于此,本文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的认知地图,其中以数据的权重数值为X轴表示认知的深度,以最终得到的项目加权平均数作为Y轴表示认知的广度,进而构成了一个二维的平面认知图示。使用该方法分析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因素所输出的认知地图显示:收入价格、人为旅游态度和闲暇时间是影响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核心因素;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时空限制是影响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出境旅游政策、个人责任是影响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次重要因素;旅游目的地社会发展水平、旅游地设施和服务、旅游产品促销是影响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一般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环境感知因素的美国旅华游客决策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敏 《中国科技信息》2006,(22):167-168
本文从个人相关因素、旅游目的地环境感知因素、旅游客源国感知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旅华游客的决策行为。当旅游者确定国际旅游后,旅游目的地感知因素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高于客源国环境感知因素。  相似文献   

8.
不同群体对区域旅游的供给感知评价可为目的地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北京市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一手调查数据,建构两大群体旅游供给结构方程感知模型,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分析两大群体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程度及其差异,以识别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所注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通过对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样本数据的公因子萃取,提取出两大群体旅游供给感知公因子,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安全、交通服务、服务质量与设施、旅游活动、信息服务与营销、旅游景区等方面,并以此建构并验证两大群体结构方程感知模型;2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旅游供给感知存在宏观差异,入境游客注重旅游目的地整体发展水平与软件环境建设,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性消费,而社区居民更注重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市场营销等基础层次消费;3入境游客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较高,而社区居民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相对较低;4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的旅游供给感知受个人及群体认知能力、感知水平等一系列微观因素影响,受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结构、发展水平等宏观条件的制约,同时在二大群体所扮演的自然人与理性人角色的共同影响下导致对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出现差异与错位。  相似文献   

9.
传统上大家对西藏的认知一般为"神秘""圣洁""遥远"等。文章从旅游者的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探究了国内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分析其感知的影响因素,得出网络构建了"大美西藏"的整体旅游形象,但其具有两面性与综合性特点,与传统认知有一定偏颇,并对其网络视角下的形象传播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岚  周年兴  赵金凌  周玮 《资源科学》2013,35(7):1520-1525
随着旅游业竞争加剧,不同旅游地已经将提升初游者和重游者的数量作为主要的目标.因此,重游者数量的提升也成为目的地营销的重要目标.本文就近20年来境外学者对重游决策行为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旅游者重游行为的动机和影响要素,重点就学者应用较多的结构模型进行分类梳理,主要有旅游者动机与满意度及忠诚度模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重游决策模型以及4个重游决策行为的复合结构模型,包括重游意向预测决定因素模型、重游空间行为的模型、质量对满意度及行为倾向范式的结构模型和旅游目的地属性对行为倾向影响模型.综合来看,境外学者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就重游者的决策行为模型开展了较为丰富的实证分析和探索研究.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国内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整合和形象,增强市场营销绩效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区域旅游目的地重游率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Every General Assembly is remembered for something - in the past few years, Sydney for starting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Astronomy, Prague for Pluto, and Rio de Janeiro for the Strategic Plan. 1 thoug...  相似文献   

12.
The 14th General Meetingand 9th General Conferenceof the Third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TWAS) and the8th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ThirdWorld Network of Scientific Orga-nizations (TWNSO) have been suc-cessfully convened in Beijing,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16 19 October 2003.We, the participants, focusing onthe subject of Science forDevelopment; aiming at scientificadvancement, openness, andcooperation; and further enhanc-ing South-South cooperation,And having witness…  相似文献   

13.
陈和生  彭子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64-368,299,383,384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建成了一批大科学装置,对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和相关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大科学装置在规划、管理和规模体量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和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尚不能满足我国科技发展的要求;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科研机构因对大科学装置的了解和认识不足,而未能使其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目前,我院正与国家有关部委积极沟通,争取联合成立大科学装置专项基金,面向全国资助科研用户利用大科学装置积极开展多学科研究。为加强我院乃至全国广大科研工作者对大科学装置的了解与认识,进一步推动"小科学"研究与大科学装置的结合,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对各学科研究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本刊与我院基础科学局合作,特设"大科学装置"专栏,系统介绍我院乃至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成果及各装置的研究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4.
With more than 1,000 participan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NANO) was successfully convened in Beijing from September 7 to 9, 2011. The scientists held hot discussions on the forefront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5.
正When Dutch astronomer Richard de Grijs first met Chinese astronomer DENG Licai at a workshop in Mexico in 2003,he was already married to a Chinese woman and interested in seeking links with Chinese astronomy.At that point,Richard was a junior faculty member at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in the UK,while Licai was a research professor at the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OC),in Beijing.They got along very well and forged a bond during  相似文献   

16.
<正>"Women are still under-represented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marked HE Naledi Pandor, minis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outh Africa,  相似文献   

17.
The nameplate for the CAS 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 (BGI) was officially unveiled on May 28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8.
With all-round supports from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 Technology,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AS,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as well as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2007(ChinaNANO 2007) opened on June 4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9.
Under the auspices of CAS,a training program designed to foster entrepreneurs was officially kicked off on 14 July,2008,in Beijing.CAS President LU Yongxiang was present at the launching ceremo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