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离开了具体直观的操作,就很难进行数学学习的活动.同样.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的学习,学生也不可能主动发展到形成概念或符号运算水平.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视当前我们农村小学,数与计算教学中"小棒操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初二物理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成功率不理想,通过分析原因,实验研究,找到了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3.
我国英汉机器翻译发展迅速,已走进实用化和商品化的阶段并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然而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英汉机器翻译还不可能达到人工翻译的水平.我们应对英汉机器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共同探讨其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读过贵刊1999年第10期的<瓶"吞"蛋后又"吐"蛋>文章后,我反复几次演示了这个实验.结果,这个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烧瓶的瓶颈长而小,燃烧着的酒精棉花团放入瓶中,还未到底就熄灭了,在瓶口放上鹌鹑蛋,一点反应都没有.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预料中的实验现象没有出现,或出现了一些意料外的实验现象.这些现象我们统称为"非预设性"实验现象.出现"非预设性"实验现象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操作错误,有的是由于实验原理错误.  相似文献   

6.
湘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认识我们自己》单元中,第一课《我们在呼吸》安排了不少实验和操作活动。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教师事先不演练,不了解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很可能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这个实验中,包括几个实验操作步骤,其中有四处地方必须引导学生注意。  相似文献   

7.
"波的干涉"一节是高一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该节所有的演示实验不易操作,演示效果也不明显:波的干涉理论的基础实验--波的叠加(绳波)实验几乎不能做成功,而且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很难观察清楚;波的干涉现象实验--发波水槽实验操作复杂,实验现象受环境(光线)限制,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8.
大连市实验中学和第一实验小学实施中小学"一条龙"整体教育实验的设想,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1980年初,我市冷冉同志提出了"阶段连续结构"的德育论和"情·知"教学论等一系列假说.根据这些假说,我们组织了局部的单项实验,但因抵不住传统模式的冲击和排斥,没有坚持得下.总结这个经验教训,1982年我们选择同一学区的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实行全校范围,互助衔接的实  相似文献   

9.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的学生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教材对"色素提取"的实验操作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限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就使课外阅读变得难以操作,虽然教师想方设法地让学生阅读,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但学生在阅读方面难免流于形式,收获不大.针对这些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我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外阅读,让学生分小组相互配合进行学习,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 "异常现象"的出现 人教旧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的第一步是制取氧化铜.在组织高一(1)班的学生做这个实验时,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实验前可事先准备一些热水,实验时让学生将反应容器放在沸水浴中进行反应.在巡视时,突然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别组同学得到的是黑色沉淀,而我们得到的却是蓝色沉淀呢?"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难度最大、操作最复杂的一个实验,而根据教材中的方法,学生往往难以掌握其中的关键步骤,获得的实验结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对"原电池原理"学生实验的改进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P231的学生实验六中,第一个实验是“原电池原理”,该学生实验虽然装置简易、操作简单、现象也明显,却也有些不足之处.针对不足,我们采取了对策,经改进后的实验证明,效果比较理想.现介绍如下,供同行老师作进一步探究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对物理实验教学采用先模拟操作,再进行实验操作的方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笔者发现,利用"速龙易之"软件制作物理学科的模拟实验较为方便,效果颇佳,易于掌握.下面,笔者以"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模拟制作为例,与同行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的学生是不可能整齐划一的,总有品学兼优的好干部和调皮捣蛋的"学困生".所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我们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取法乎上"中提升教师品位 陶继新:凌校长好!您看我们是不是从你们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谈起? 凌宗伟:好的!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但是,光靠校长的引领,一所学校是不可能有生机的.方向确定以后,校长要做的事就是如何脚踏实地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理念的引领--将教育专家和互联网请进来,用最前沿、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理念来影响学校团队成员的思想,帮助大家在"足不出户"的状态下,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出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一、生物实验课堂"乱"的原因 1.教师方面的原因. (1)重视不够,准备不足.教师本身不重视实验课,课前没有认真备课或备课太简单,没有做好实验预试,实验成功率不高,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没有充分考虑到,准备工作马虎(仪器、用具或药品量不足,或有破损、遗漏),课堂语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信口开河,随意性大,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有<毛泽东选集>雄文五卷,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话说的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话我打14岁就会背.在我以后就那么不多的一点儿革命实践中,我一直按照毛主席的话办,凡事先整明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可是后来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主要问题不是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了,而是谁是"我们"整不明白了.过去一块儿耪地一块儿挖煤的哥们儿,后来做生意发财了,开了公司开了工厂办了大农场,雇用了一群过去一块儿耪地挖煤的哥们儿,这些人算是"我们"吗?还是算"敌人"?或者"朋友?"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一个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我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20.
新编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P157中"研究电磁铁"实验,按课本中规定的内容进行操作,以吸取大头针的多少来表示磁力的大小,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出现电流改变,而吸取针头数没有明显改变或是无法明确判断吸取针头的多少,使实验不直观.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