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记》传记文学有传如其人、传神写照、不虚不隐、善序事理、寓意其中等五个特点,换言之是:真实、确切、生动、明理四大要点。这些要点,包含了传人记事的事、文、义三要素,有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由此阐发和推论,则《史记》传记文学的真实、确切、生动、明理四个特点,也就是中国传记文学传统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史记》问世以后,历来受到人们的珍爱和推崇。经过两千年历史长河的洗汰检验,这一史学和文学的合璧不仅没有消损退色,反而更加容光焕发,弥足珍贵。那么,《史记》为什么会具有这样巨大的魅力?司马迁成功的要诀何在?往之论者,每每撇开《史记》人物刻划的真实性,归美于太史公其他的文学手法。笔者以为,此非切中肯綮之谈。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作为传记文学,《史记》的永不衰竭的生命力,主要来源于真实。我们在研究《史记》的卓越成就的时候,如果忘记了传记文学的根本特质——真实,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相似文献   

3.
俞樟华教授的学术之路,从《史记》研究到传记文学研究再到学术史研究,是一条探索与创新之路。《史记》研究领域,其《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史记研究史略》具有集大成的性质,《史记新探》《史记艺术论》及系列《史记》接受史等论著则凸显了创新性;传记研究领域,《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古代杂传研究》《传记文学谈薮》《清代传记研究》《古代传记真实论》等体现了其创新的精神;学术史研究,以《王学编年》《桐城派编年》《中国学术编年》《辛亥日志》为代表,体现了对前两者的坚守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全展教授历时六年,用心血和才智将一部《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版)奉献给广大读者,也了却了他多年来的一桩夙愿。这部论著全方位立体式地扫描透析了当代传记文学的发展概貌,客观真实地归纳总结了当代传记文学的得失理念,从而填补了当代传记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空白,对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进一步繁荣必将产生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评传》是海南籍香港作家寒山碧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寒山碧利用香港的民主自由为邓小平撰写传记文学作品,力求客观真实,公正中立,既叙述了传主曲折的人生,又表现了传主的人性和温情,同时对传主作了精湛的评点,显示出作家追求真理的勇气。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企业家传记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格局,形成了以下三段创作潮流:(1)。爱国的民族资本实业家传记文学;(2)港澳台及海外实业家传记文学;(3)内地当代企业家传记文学。该文探究了企业家传记文学蔚为大观的原因,并对桑运康的《荣氏家族》和夏萍的《李嘉城传》、《曾宪梓传》做了一番评述。  相似文献   

7.
<正> 进入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传记文学创作,成绩可观,影响亦为不小。与传记文学创作相比,传记文学的理论研究应该说还相当薄弱,特别是对传记文学这一文学样式特征的研究,尤为显得不够。本来对于一种已经获得独立地位的文学样式,其特征应当是大致明确的,但论者们似乎还没有对此取得共识。有的以史学为参照系,因而强调传记文学的真实品格,甚而把它列为史学门类;有的以西方传记文学为参照系,因而强调传记文学的文学品格,进而指出当代中国传记文学的非文学化倾向。强调真实品格的坚持传记文学必须严格恪守事实的真实,强调文学品格的则坚持传记文学应当允许虚构。究竟谁是谁非,笔者以为不能一概而论,只要不固执己见,执其一端,我们便能看到上述看法各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既不能因为真实而忘掉文学,也不能因为文学而忽略真实。否则,我们看到的不是枯躁干巴的传记,就是天马行空的文学。只有当真实与文学有机地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记文学历史悠久,具有优良的传统,即:尊重历史,追求历史真实;强调伦理道德,弘扬正气,激浊扬清;讲究谋篇布局和表达艺术。其中,追求历史真实是传记文学之魂,是中华史传文学的核心精神。1949年后,传记文学的历史传统由于特定的政治语境而中断。在意识形态的扭曲下,所谓的传记文学作品出于思想教育的需要,普遍存在着虚饰夸张的问题。传记文学写作背离传统,沦为政治工具。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写作努力回归历史真实与生活真实,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作用,仍然谨小慎微,为尊者讳的现象仍然存在。香港的传记文学写作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方面继承历史传统,真实客观地叙事;敢于直言;另一方面,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意识统率写作。  相似文献   

9.
《两地书》对研究鲁迅的生平、思想、作品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与原信对照,《两地书》的改动是显而易见的。从传记文学理论“尊重历史”的审美原则看,《两地书》的改动有意篡改了元初的、历史事实的真实,呈现的是作者彼一时的现实的内心真实。这种改动是由当时的客观环境和作者的主观意识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传记文学经历过产生、发展、成熟的发展过程。苏美尔文学和阿卡德文学可以为研究早期传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真实的语料。苏美尔文学中带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和阿卡德语的传记表明,在传记文学的早期阶段,事实并不是传记文学的主要元素,虚构的成分比例较大,叙述的真实超越了事实的真实。事实的真实逐渐成为传记的基本准则经过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荆楚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全展的《传记文学:阐释与批评》,即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论文集是从全展23年来研究传记文学的40余篇文章中精选出来的,分为“理论阐释”、“现状研究”、“文本批评”三辑;附录“《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评论小辑”,则收入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对全展专著的8篇评论。北京大学世界传记中心主任、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长赵白生教授为之作序。全展《传记文学:阐释与批评》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和中国青年出版社5月21日在京举行了《传记文学新近学术文论选》出版座谈会。《传记文学新近学术文论选》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编辑,收录了海内外40多位学者、作家的学术论文。与会专家说,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丰富典籍资源的中国传记文学,当前正呈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势头。传记文学作品数量多,社会影响大,  相似文献   

13.
《传记文学》,是台湾出版的杂志中发生世界性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杂志,也是一本研究民国史的资料集刊。它与大陆全国政协和各地方政协所编的《文史资料选辑》一样,都是熟悉旧日政情人士或曾身处政治漩涡中心的党政军要员亲身经历的真实记录,是一份“纪传体”的民国史料集。正如著名史家唐德刚先生所言:“二者都是今后治‘民国史’者的必读之书,中国史上永垂不朽之作”。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陈旭麓先生也认为:“从《传记文学》作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出版了,特向久麟教授表示最热烈的祝贺!郭久麟教授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孜孜不倦,刻苦勤奋,著作累累,既有文学创作又有理论研究,还有诗集、影视作品,是一位多栖型的高产的学者和作家。这三十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方面,出版了《陈毅青少年时期的故事》、《罗世文传》、《少年罗世文》等传记文学作品,又出版了《传记文学写作论》、《传记文学写作与鉴赏》等传记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5.
捧在我手里的这部三十多万字的《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是传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郭久麟教授继《传记文学写作论》和《传记文学写作与鉴赏》之后连续撰写出版的第三部传记文学的理论专著.在十来年的时间里,郭久麟教授一鼓作气,连续出版三部计百万字的那么有质量、有分量的传记文学理论专著,这在当代中国传记文学史,甚至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少见的.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我为郭久麟在传记文学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感到由衷的高兴.  相似文献   

16.
胡适:现代传记文学的开风气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胡适是一位现代传记文学的开风气者。他最早提出“传记文学”的名词,比较中西传记的差异,指出传记文学的起源、人格教育作用。他提倡写自传,传记可以“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这些观点具有现代传记文学理论上的开创意义。他同时创作了《李超传》、《四十自述》、《丁文江的传记》等传记,虽以史学价值为主,但他尝试用文学笔法写现代传记,勇于实践,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是作者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在中国当代传记文学园地里进行微观细化和宏观整合的结果,是当代传记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8.
《解放军报》记者、复旦大学博士后、文学博士李健的新作《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研究》,2010年1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前,她在兰州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已由新华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传记文学大国。几千年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但是,相对而言,传记文学的分析评论及理论研究,则显得极其薄弱。集传记文学作家与研究家于一身的四川外语学院郭久麟教授,决心凭自己的努力,填补传记文学研究方面的空白。他经过多年来的潜心研究,继1999年出版《传记文学写作论》之后,又于今年五月在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了40万字的理论专著《传记文学写作与鉴赏》。这可以看作是郭久麟献给二十一世纪的珍贵礼物,也是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的新收获。郭久麟从中学时代就开始热爱传记文学,粉碎“四人帮”以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和中国青年出版社5月21日在京举行了《传记文学新近学术文论选》出版座谈会。《传记文学新近学术文论选》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编辑,收录了海内外40多位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