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诗人王维,少年时才华出众。他在写诗前,总是躺在床上,蒙头大睡,然后起来一挥而就,一篇佳作就写出来了。难道他在梦中也能写文章吗?当然不是,他躺在床上不是在睡觉而是在进行诗文的构思。而老舍先生在写作前,总是先袖手案前,认真在脑子里理清思路,再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就一气  相似文献   

2.
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本文仅就<四世同堂>这部20世纪40年代完成于美国的长篇巨著,浅析老舍语言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京味"语言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老舍序跋包括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写的序和后记,为刊物写的发刊词,以及具有序跋性质的自评。它记录了老舍每篇作品的创作缘由以及其一生文学活动的脉络,是研究老舍其人其书的重要依据。此外,老舍序跋的写作艺术独具一格,以当今的序跋写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4.
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用一个人力车夫的故事来演绎"人性、人伦关系在金钱统治下的异化"的哲学命题,进而展示了整个社会的异化.通过这一哲学命题的展示,老舍先生完成对城市文明病进行批判的写作目的.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造成的伤害,老舍表现出深深的忧虑而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5.
英国文学资源如何影响了老舍先生的文艺思想 ,如何影响了其创作内在机制 ,尤其是创作取向 ,对于老舍文艺思想研究、作品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老舍前期作品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情感特征、叙事模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探讨 ,挖掘其创作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作家声音     
正徐怀中自称一直在孙犁的"豆荚"下流连忘返著名作家徐怀中日前做客羊城晚报,在谈起自己的写作时,徐怀中说:我对孙犁先生是有信仰的,他的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忠诚地记录了我们的革命生活。你看老舍先生写自己的生活写得多么好,但是你让他来写抗美援朝他不可能有那么深入的了解,当然写不过从小就参加革命的人,这就是熟悉和不熟悉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老舍与北京     
张书迎 《招生考试通讯》2006,(10):I0003-I0003
文章先介绍老舍的作品,再介绍老舍其人。介绍老舍作品,突出其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不论是人情风俗,还是景物地貌,处处表现其中鲜明的“北京的符号”;介绍老舍其人,着重于其人生阅历和对北京的热爱之情,而这正是他能写出具有鲜明“北京符号”的作品的主要原因。二者相辅相成,很好地扣住了文题,深化了主题。 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与他熟读老舍先生的大量作品是分不开的,文章对老舍作品语段的引用,无论是用自己语言转述,还是直接引述,都恰到好处,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丰富了其思想内容。阅读和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读了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老舍的文章《养花》,因为我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慕名已久,所以,读得更带劲、更仔细、更深入。《养花》这篇文章叙述了老舍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  相似文献   

9.
《骆驼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老舍先生作为专业作家后写出的第一部作品。1936年春天,老舍在山东齐鲁大学教书,听一位朋友闲谈。这位朋友随便地谈到他在北平(今北京)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  相似文献   

10.
1922—1923年《小铃儿》的问世,标志着老舍在中国的文坛的起步。作为二三十年代的作家,老舍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建设者的气魄。总的来说,老舍的著作以风格、文化型为主,而以政治、伦理型为辅。在“笑声”中烘托出他对于生活的严肃的态度。《马裤先生》、《善人》用漫画式的笔画,突出市侩和伪善者的丑态,发挥了讽刺的力量,《抱孙》、《开市大吉》充满了相声式的笑料,使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看到了生活的愚蠢和虚假,笑声成了武器。从他作品的前后来看,早期作品中的批判和鞭挞往往较为温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笑骂,而不赶尽杀绝,我失了讽刺而到幽默。”  相似文献   

11.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郑重地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授予一位52岁的中年人,他就是人们熟悉的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毕生勤于写作,是突出的多产作家,他的笔涉及的体裁很广:短、中、长篇小说,话剧,散文,报告文学,杂文,诗歌等等。这些作品来源于生活,语言文字生动活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的语言艺术大师。老舍1899年2月出生在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里。父亲舒永寿是清朝皇城的一名护军。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父亲在同侵略军的巷战中阵亡。从此,一家人就靠母亲给人缝洗和在小学里当佣工勉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老舍以独树一帜的戏剧艺术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社会主义的文艺宝库。因此,比较全面地总结一下他的戏剧艺术成就和艺术经验,对于进一步认识老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发展戏剧事业,是十分必要的。一周扬在评价《龙须沟》时指出:“从《龙须沟》,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东西,主要的就是要学习老舍先生的真正的政治热情与其正的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又说:“老舍先生写出了真正生动的、经过提炼的、性格化的、有思想的语言。”这几个“真正”,概括出老舍一生的艺术追求,也道出了老舍剧作最重要的特色。我们可以举出十条、八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已经学过或者以后将要学到老舍先生的《猫》、《养花》、《林海》、《草原》、《趵突泉》等文章。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老舍先生通俗、幽默、个性的写作风格。本期我们将为大家展现老舍先生的著名童话作品——《小木头人》的精彩片断。  相似文献   

14.
在儿童教育上,老舍先生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 木匠说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为  相似文献   

15.
最好的尊重     
<正>舒乙是研究现代作家的学者、老舍先生唯一的儿子。2012年7月2日,他来到央视国际频道做客《文明之旅》栏目,介绍他的父亲老舍先生不为人知的故事。舒乙先生对父亲的各种事情记忆犹新,讲得深入浅出、声情并茂,非常感人。但是,让主持人和观众不明白的是:他从节目开始到结束一直称他的父亲为"老舍先生",从来不说"我爸"或"我父亲"怎样怎样。这样的称呼总让人隐隐感觉舒乙好像对父亲不太尊重。主持人提出自己的疑问,舒乙先生回答说:"我研究现代作家,包括老舍  相似文献   

16.
老舍     
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  相似文献   

17.
老舍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作品内容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尤以贫民生活为主要写作内容。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塑造祥子这一悲剧人物,尖锐地提出了城市贫民摆脱悲剧命运的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18.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非常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重视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下面就此加以简单的分析。1.在感叹号的使用上,老舍先生非常注意它的连用和叠用。例如:①在他十来个月的时候,纪妈心中已打开了鼓,她真愿回家看看自己的娃娃去,可是她又怕回去。……难处是在这里,把自己撇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考察《骆驼祥子》中的女佣形象。独特的叙事功能与立体感的个性形象给我们认识老舍笔下的穷人提供了另一种角度。在“微不足道”的女佣叙事中体现出老舍先生对芸芸众生的悲悯之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五点论据分别论证了老舍的"舍"字词性为名词,应读第四声(she):1.以古今名人的"名"、"字"、"号"之例说明,老舍的字"舍予"被解释成"一贯舍弃自我"附加了政治色彩、道德内涵。2.古今之例说明:将"老舍"释为"老旧的房舍"、"旧房老舍"一点不牵强附会,很贴切。3.按传统解释,其笔名应是"老捨"而非"老舍"。4.老舍先生亲自说明自己的"舍"是名词。5、从老舍先生发表过的作品来看,"舍"必为名词,读第四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