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年前,当我选择自考时,耳边听到的是一片反对声:“自考太难了!”,“自考监场可严了,你能过关吗?”而我总是一笑对之。一个“难”字并没有让我退却。相反,它似乎更加坚定了我参加自考的决心。因为,那时的我还颇为自负。  相似文献   

2.
小马过河     
由于种种原因,我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而踏入了一所中专学校。梦想的破灭,让一直好强而自信的我失去了往日的生气。正值此时,我听说了一条通往理想的新路——自考。在我重整旗鼓准备参加自学考试的时候,有些“自考前辈”告诫我:“自考太难了,我们报了几次,一科都没通过。”我听了有些不知所措,便想多问几个人来证实一下,结果是众口一词都说难。我有些灰心,却又凭着残留的一丝希望去问了姑姑。姑姑说:“自考是难,可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成绩,那要看你怎么做了。我认识一个中专生,毕业时拿到了两个大专文凭。”她还劝我先报两科…  相似文献   

3.
我看自考     
“自学考试”在一年前对我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字眼,在那时玉田职校中心与县司法局联合办了司法班,通过电视台公开招生,并说明该班学生将参加自考,成绩合格者颁发大专毕业证书。初中毕业后前途渺茫的我,面对着招生简章,就象黑夜里点燃了一盏孤灯。在没有弄懂什么是自考的情况下,我就毅然报了名,从此也就开始了我的自考生涯。从去年九月份开学至今年四月份我首次报考的课程以优异成绩通过,在这段时间里,“自考”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字眼是可怕的,不论是从老师,同学还是朋友中得到的答案都是:自考,难啊!我的信心有些动摇了,我的选…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自考生的考前辅导课堂上,我看见一位年过四旬的妇女坐在前排认真地聆听着我的每一句话。我很感动,问她:“你来自什么地方?” “我是乡村小学的教师,为儿子来听课。” “为儿子听课?” “是啊,儿子不愿意和我在一个课堂听课。参加自考学习是我帮他报的名。每次课由我记笔记,回家给儿子复习,咱们母子俩一块参加自考学习。” 母子俩学习相同专业领域知识的情况可能有,但在一个课堂学习的确实少见,又不是“幼儿亲子互动学习班”,这也许是自考的一  相似文献   

5.
初中毕业我阴错阳差地上了卫校,但很难培养起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校园生活的宝贵时光在懵懂中蹉跎,直到实习那年我才想起妈妈说过的那扇门:自学考试。于是96年我报名参加了中文自考。此后的三年,是我生命中最难忘、最充实又最漫长的三年,那刻骨铭心的经历给了我对“自考”两个字最深切的体验。三年,我的生活以“自考”为圆心,每一天的日程安排都围绕着“自考”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6.
我第一次看到《河北自学考试》是在1994年。那时,我刚步入中师校园,就看到同学当中有人参加了自学考试。自然,他手中有着自考的杂志,不过那时的我并未过多去在意。毕业从教后,我参加了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自考,因为有老师的辅导,所以也没订自考杂志。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取得专科证书的我毅然报了面向社会开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自然,报名的同时,我也预订了《河北自学考试》。  相似文献   

7.
我从2000年参加自考到今年,已经八个年头了,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也是我自考取得胜利的时间。作为一个老资格的自考“专业户”,凭我八年的“考龄”,在自考中有一点经验,很想告诉大家,那就是:将考试进行到底。这是自考出奇制胜的法宝,有时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8.
我的自考梦     
也不知是出于“晚熟”,还是由于认识不充分,直到1997年我才弄懂“自考”这个概念。当初只是听别人讲:有一种考试特别严、特别难,严得让人在考试时喘不过气来,难得叫人几十年都考不完。所以这个“严”和“难”字吸引我走上了这条路,从此我便开始策划自己的自考梦。  相似文献   

9.
演出     
为了庆祝新年,丰富学生的生活,学校决定举办庆元旦文艺汇演。 宣布消息时,同学们个个群情激昂,跃跃欲试,很快就筹划、准备好了三个节目。可在向学校报节目时,由于时间关系,每班限定只能报一个节目,而三个节目都不错,让人难以取舍。最后,我决定报李雅琼等同学表演的交谊舞这个节目。可当我把决定告诉学生们的时候,班里马上像炸开了锅。能参加演出的同学自然是欢呼雀跃、高兴万分,不能参加的同学却是满脸失望,有的小声嘟嚷着:“为什么不让我们参加,我们的节目也不错嘛……”其他同学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在小声附和:“对,孟奕…  相似文献   

10.
经常有同学问我,自考难不难,他能不能通过,我的回答永远是一句话:“这不好说。”,他们大多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我就会讲一个故事给他们,有一次阿凡提外出,碰到一个外乡人向他问路,问这里离县城有多远,他说大概5里路,外乡人又问,大概要走多久,他说我不知道,外乡人有点气恼,就说你知道有多远,怎么会不知道要走多久,阿凡提无奈的笑笑,那个人就走了,过了一会儿,阿凡提又追上来对他说,估计你用不了两个小时就能到了,那个人很奇怪问他刚才为什么不回答,阿凡提说,我不看你走路的速度,怎么知道你多久能走完哪?其实,自考也适用这个道理,自考能否通过,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考本身,而取决于你个人的情况,但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在能否通过自考问题上能总结出的共同点,我看无外乎三怕三不怕。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书生.为了写一篇文章。急得抓耳挠腮。他的妻子问:“难道你写文章比我生孩子还难?”书生苦笑着答:“你生孩子时,孩子已在肚子里了,而我现在是腹中空空啊!”很多同学,也像这位书生一样.常常对着作文题发愁:“写什么呢?真没什么好写的!”脑袋空空如也,作文何其难也!因此,善于积累写作素材。显得不是一般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香芹 《现代教育》2004,(10):56-56
掐指算来.自考之路我已经走了整整六年.若要我道出其中滋味,一句话,苦乐参半。参加自考,纯属偶然。1996年,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我,除了上课,倒也自在。有一天,几个青年教师,拿着自考计划,问我考不考。就这样,我与他们一起踏上了自考之路。这年12月份,我报了两门。次年4月临考前十几天.我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由于忙于婚事.两门只及格了一门。好强的我有些苦恼.同时也意识到自学并非我想像的那么容易。于是.我重整旗鼓,拿出了高考前的劲头,一次报了4门。10月份已显示“臃肿”的我,仍自信地走进了考场.来了个“满堂红”。  相似文献   

13.
参加自考     
因为家境贫寒,我和同年级的姐姐不能都如愿地去读高中,父母心中有多么难过,我很懂。为了不让父母有太多的痛,我说:“我喜欢当老师,让我上师范吧。”于是我在三年后走上了讲台。虚掷的光阴让我想起来就心痛……终于有一次和同学见面,同学向我谈起自考,此时的我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已成家,已为人妻为人母,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可我怎会放弃,不,我不能!再三地思考后,我决定参加自考。我有决心,我也相信我一定能行。在家人的支持下,带着无尽的感激我投入了学习。于是,我晚睡早起,把灯泡用纸罩住,虽然灯光昏暗,我的心里有着无限的光…  相似文献   

14.
感谢自考     
感谢自考,是它给了我新的希望。在我生命的航线上,自考为我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初中毕业的我年少气盛,因为害怕高中学习压力大而选择了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才知道现在中专文凭简直如同一张废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所幸的是在学校读中专时我就报了自学考试中的律师专业,这才给了我一个弥补缺憾和完善自我的机会。感谢自考,是它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大多数参加自学考试的人都说自考太难了,以致有很多人考过几次试后就放弃了。可是,我认为越是能够经受住挫折和困难,就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每…  相似文献   

15.
自考路上     
2002年年底,我去邢台市自考办报名参加了本科自学考试,报名、选科、录像忙得不亦乐乎。那时候,我正在邢台学院中文系读大二。有很多同学大一的时候就报了名,而我那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自考本科的重要性,认为专科本科还不都是大学生吗?可有一次暑假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去找工作,才发现高学历是多么的重要。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从大二开始我马上报了汉语言文学本科自学考试,比别人起步晚,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跟得上别人。  相似文献   

16.
<正>师:同学们熟悉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一起完成一个活动。在“春”这个字的前面或者是后面添加一个字组成新词语,来表达你对某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并说出你添加的依据。生:我在“春”的前面添加一个字“盼”。因为课文的开头连用了两个“盼望着”,构成反复的修辞手法,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之情。生:我在“春”后面添加“雨”,因为课文第六段描写的是“春雨”。生:我在“春”前添加的字是“赞”。从课文结尾部分的第八、第九和第十段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7.
一个同学,写了一手好字。铅笔弟弟说:“不是我的话.他还能写字吗?更别说写什么好字了!”橡皮妹妹傲慢地说道:“要不是我。你写错了字,谁帮你擦啊?这么嚣张!”铅笔弟弟生气地吼道:“谁要你帮我了,再说了,你不帮我.我同样也会写好字的!”卷笔刀哥哥不慌不忙地说:“都别吵了.我才是最有用的,你想,铅笔没了卷笔刀,就没有笔蕊,能写字吗?哼,真是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参加自考是在1994年上半年上大学一年级时,报考时豪情万丈,心想凭自己不错的学习功底,一定能够在学好自己专业的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再拿一个大专文凭,享受本科待遇。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次报考的金融管理专业两门课程竟然一门也没有过。自信心受到打击,于是决定不再报考,与自考第一次无缘。参如工作后,从校门出来不久的我感到了不学习的无聊。于是又萌发了参加自考的念头。1996年下半年我和一位同事一起去自考办报名。文秘专科毕业的我却因自考没有文秘本科,加之其它原因,只好不情愿地报了法律专科。但报…  相似文献   

19.
想出这个题目并板书给学生只是最近的事。要说清楚这两句话的来历,还得从往事说起。在语文课上,同学们举手十分积极,但有时当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而有些同学却在说其它的;有时同学答错了,老师还没来得及正而的鼓励和引导,已经进来了其他同学并无嘲讽意味的笑声,弄得发言的同学不好意思。不敢再发言。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一次,我抓住一个时机,说:“同学们。在老师的黑板上应该有两个字,你们猜猜是什么?”他们思考了一会儿。有的同学说,老师,你的黑板上什么字也没有;有的同学说是“严肃”;  相似文献   

20.
《中学理科》2009,(10):7-7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