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沈曾植年谱长编》为例,从年谱体例、材料搜集整理、年谱撰写者的学术修养对年谱学术水准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年谱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数字人文为历史人物年谱信息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及方法。“编年”与“系地”是历史人物年谱中的重要信息,然而由于年谱的编年体性质,“编年”信息更容易获取和利用,“系地”信息则分布零散杂乱。这种特性导致人文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重“编年”而轻“系地”,经常以时间演变为单一主线,而忽视了对人、时、地等多因素的系统化分析研究。本文以《朱熹年谱长编》为例,通过设计知识重构体系,将“编年”和“系地”信息重组成一维信息,然后基于GIS技术开发年谱可视化平台,实现历史人物年谱中“编年”和“系地”信息的可视化共现。年谱可视化平台克服了年谱编撰重“编年”而轻“系地”的问题,便于人文学者从“编年”和“系地”两个维度分析年谱事件信息。本文提出的知识重构体系为构建年谱通用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研究群体传记学提供了一种知识重构的方法。图7。表3。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汉学家田浩师出史华慈和余英时,代表作有《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朱熹的思维世界》、《陈亮论公与法》及《旁观朱子学》等。其研究注重扎实的文献基础和广泛的学术视野,追求对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学内涵多样性和道学的复杂性、发展性的深刻揭示。本访谈还谈论了他对美国汉学与中美学者学术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陈江 《出版史料》2005,(2):97-100
笔者在去年秋天编完了编辑家谢六逸的长篇年谱,采用近似“长编”的格式,突出学术资料性,尽量把在寂寞、耐心、韧性中钩沉到的史料多加摘录,便于有心人采撷。本文便是《谢六逸年谱》的选刊。  相似文献   

5.
清陶方琦、姚振宗整理并补辑,徐友兰、孟晋斋抄录的《埤苍》、《广仓》抄本有蔡元培先生跋文一则,为《蔡元培全集》所未收,蔡元培先生《日记》与高平叔先生编著的《蔡元培年谱长编》皆无提及。跋文是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徐友兰家中校勘等学术活动的资料,对研究姚振宗的相关问题也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先生年谱长编》是一本以编年体方式客观实录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在世95年的人生与学术轨迹及其影响和所处时代的图书,图书在谱后亦以编年体方式记述其去世后15年间冯学研究的学术活动和相关著述,全书版面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是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学术和文化发展的引领者和见证人,也是富有争议的人物。《冯友兰先生年谱长编》真实、全面和客观地记载冯友兰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以及学术界与社会上对他的研究和评价,为研究冯友兰和20世纪学术史和思想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老舍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现代作家。但直到80年代中期,国外老舍研究界已出版多部老舍年谱后,我国尚无一部以专著形式正式出版的《老舍年谱》。近年来,国内相继推出三部老舍年谱:郝长海、吴怀斌先生合编、安徽黄山书社出版的《老舍年谱》,甘海岚先生编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年谱》,杨立德先生编撰、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创作生活年谱》。三部老舍年谱的出版已引起国内外老舍研究界的普遍关注,无疑将推进世界人民对老舍的认识。年谱作为史籍中的一种,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如宋代就有以孔子、朱熹、杜甫、韩愈、苏轼、欧阳修等人为谱主的年谱出版。古人年谱多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胪述谱主一生事迹。所谓“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约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者,谓之年谱。”(朱士嘉《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目录·序》)它杂揉了记传与编年二体,并从谱牒、年表、宗谱、传状等  相似文献   

9.
《近思录》是南宋时期朱熹、吕祖谦类编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语录而成。作为理学入门基础读物的《近思录》,它在理学思想传播和朱子学研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经典地位。对其注解者宋元明清各朝皆有,注家甚多,形式多样,是儒道经典之外的其他著述难以媲美的。自南宋至清乾隆时期,在《近  相似文献   

10.
美籍华裔学者、耶鲁大学教授余英时先生所著《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一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理性分析之作。它原是作者为台湾联经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十册巨制《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所作的一个长篇序文。在不到5万字的篇幅内,作者以严肃理智的“思想史的分析”的态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在一本名为《粤桂视察印象记》(樊自觉著,上海中国生存学社1935年出版)的小册子卷首发现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篇题辞。笔者近来对蔡元培研究稍有涉猎,本能地觉得这可能是一篇被现代研究者遗漏的文档,查诸高平叔编著的《蔡元培全集》、《蔡元培年谱长编》和朱世儒编撰的《蔡元培先生年谱》,果然均未收录和提及。其题辞全文如下(附影印件,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广西以整理军队、编练民团驰誉于全国,而努力建设亦著艰苦卓绝之概。广东亦揭著三年计划,切实进行。此两省之状况,久为他省人所亟欲目睹者。樊君自…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朱熹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钱宾四先生在论及朱熹的学术思想与学术追求时曾将其概述为"内外合一,本末兼尽,精粗俱举,体用皆备"。这样的学术追求,使得朱熹在多种领域取得了划时代的学术成就,美学即是朱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探朱熹美学的学者很多,研究成果十分丰富,邹其昌博士的《朱熹诗经  相似文献   

13.
智者的倾诉常晶──读《吴宓自编年谱》过去曾翻阅过一些年谱,多是为了查证史料,极少用心阅读。近读友人推荐的《吴宓自编年谱》,不觉被其字里行间的坦诚和真挚所感动,竟至不能释卷。《吴宓自编年谱》(以下简称《年谱》),是国学大师吴宓先生晚年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  相似文献   

14.
一朱熹对于《诗经》用力最勤,《诗集传》便是他研究《诗经》的成果之结晶。但是关于此书的成书时间,则历来说法不一。清人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三系此书于淳熙四年(1177),是年朱熹四十八岁,今人多从此说。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今本《诗集传》卷首的《序》署曰"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序"。但是其实朱熹的孙子朱鉴在《诗传遗说》卷二中早已指出这篇序不是为《诗集传》而作:"《诗传》旧序,此乃先生丁酉岁用《小序》解经时所作,后乃尽去《小序》。"清人《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此序写于《诗集传》成书之前:"卷首自序,作于淳熙四年,中无一语斥《小序》,盖犹初稿。序末称‘时方辑诗传’,是其证也。"今  相似文献   

15.
《太平治迹统类》(以下简称《统类》)三十卷,南宋人彭百川撰。该书主要取材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按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体例对北宋160余年间的重要史事进行编排,于朝廷大政、典章制度、诸臣事迹等尤为详备,是研究北宋历史,特别是北宋政治制度、职官科举制度的重要史书。《统类》虽然取材于《长编》,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该书成书于南宋中晚期,除《长编》外,彭百川  相似文献   

16.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1):114-120
清人黄以周等人从南宋人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中摘录史文,编成《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六十卷。今残本《永乐大典》所收录的《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还残留今本《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所未有的史文,凡计四条;亦有今辑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所未能收录的条目两条,共计一千余字。黄以周等人在利用《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辑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时,未能从《永乐大典》里把此部分史文辑出。另外,黄氏亦未把今本《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全部史文摘抄出,还是有所缺漏。经核对两书,发现近有二千五百字左右的遗漏,此部分文字集中于《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八、卷一二〇,应是黄氏等人之"无心的缺漏"。此部分遗漏的文字,抑或有益于补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  相似文献   

17.
长编体产生并确立于宋代史学家利用档案编修当代史的过程中,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史上,具有创制立范的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对长编法略有所知,但对长编体却知之甚少。为此,本人略陈管见,以教同仁。一、长编体的创制历程长编体源于长编法,长编法创制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步骤是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削定稿。由此可见,长编只是司马光组织编写《通鉴》的一个编纂步骤,其重点是依据丛目的规范和指引,对事目下附注的全部史料进行鉴别、筛选,并抄目排列,成为《通鉴》的史料汇编。长编既是作丛目的直接目的,又是撰写《…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新发现的《中西日报》1910年关于张元济的多篇报道的判辨,对张元济到达美国的日期,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萨克拉门托等地的行程,以及其回国的日期做了较为深入和翔实的分析,指出《张元济年谱长编》中对张元济1910年美国行程的记述存在的模糊和不确之处,以供张元济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权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9-352
《杨惺吾先生年谱》是香港已故学界名宿吴天任的手笔,谱主则是清末民初的舆地、金石、目录学大家杨守敬。《杨惺吾先生年谱》围绕《水经注疏》这个学术核心,在《邻苏老人年谱》的基础上,对谱主的事迹做了大量的增订,对近世“郦学”的重要事件亦做了详细辑录,并对疏校《水经注》的多宗学术公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3):122-124
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鸿篇巨著,是一部公认的史学典范之作,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李焘著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书中讹误之处难免。就三处疑误之处略陈薄见,以期能够对研读和运用《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学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