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中学生流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学生把文言文列为“三怕”之首有许多原因.在此笔者无意列举,认为这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一定有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是流传在中学生中的一句顺口溜,它形象地道出了语文学习方面的三个难点:文言文阅读、写作。现代文阋读。文言文由于与现代生活相隔年代久远.话法规则与现代文区别较大,初学文言文觉得佶屈聱牙.同学们也因此视为畏途。其实只要掌握方法,加强积累,文言文也并非那样难学。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坊间”早就流行过此语——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根据这些年的教学观察来判断.“三怕”中。学生最怕的是写作文,而且此境况不仅没改观,反而愈演愈烈,甚至个别班级的个别学生有“罢写”的倾向。大多数学生即使能挤出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也是材料枯燥,无病呻吟,生搬硬套,语病成篇,不伦不类,让阅读者批阅此等面目可憎的文章,真是无比痛苦。  相似文献   

5.
莫怕周树人     
夏发祥 《学语文》2011,(1):34-35,62
中学生中流行一则名为“三怕”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在众多的作家当中,唯独怕“周树人”,可见学生对周树人“怕”的程度是多么深。不仅学生怕学,不少语文教师也怕教鲁迅的作品.认为其作品难教。  相似文献   

6.
<正>往昔,同学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但这“三怕”放在现在却早已不合时宜。现在的文言文凭借语感似乎丢不了多少分,周树人初中几乎不会作为考查的要点,作文只要不跑题七八十分还是比较容易的。现在的语文学科是什么让同学们谈之色变?那就是阅读题。原来的阅读题还是比较“亲民”的,比如:“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篇文章的文学体裁是什么?”这些题目,我们同学已经轻车熟路;而现在的阅读往往让同学们感觉就像天外飞仙,好看但抓不着。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有学生有“三怕”的戏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如果不是高考的需要,我想没有多少学生会主动选择阅读先秦诸子散文。尽管昔日的《语文教学大纲》与时下的《语文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但学生还感觉文言文难学。究其原因,这与我们的目前的语言环境密切相关。文言文除了阅读古代典籍需要外,平时写作无人问津,高考作文中有学生偶有采用的,其冒险系数较高;并且在祖国大陆文言文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所占的比重远低于台湾,今天我们读到的一些文章,台湾的要比大陆的“文”了许多。实际上文言文是中学语文中最能体现母语特点的文章样式,它是“言”与“文”的结合,其“言”的言简义丰,体现了汉语言在发展中的动态过程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其丰富的词汇和准确的含义,是其它语言难以比肩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的发展是形成民族认同的关键;其“文”更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不在肤色而在耕植于灵魂深处的文化。从此层面而言,学好文言文,阅读文言文不仅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必需。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字词句的翻译和语法规律的梳理,而在指导学生感悟古文的艺术、人文精华方面有所欠缺。钱梦龙老师在谈及文言文教学改革时曾指出: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学习古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古汉语这种工具以便阅读古代典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古代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滋润灵魂,开阔情怀,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前两怕我们暂且不谈,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俗语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学生主要是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学习必要的文言知识,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课本精选了部分优秀篇目让同学们学习,然而不少同学怕学古文,总觉得“之乎者也”深奥难懂,其实,这大可不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学习文言文是不难的。应掌握什么技巧呢?  相似文献   

11.
我有幸参加网上“国培”,听“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讲座时,付老师提到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其实农村学生不仅仅是怕文言文,怕周树人,而且是怕语文学科,怕背课文,更怕背古文。对此,采用如下指导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古老的龙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民族,3000年辉煌的古文化成就是我们炎黄子孙永恒的骄傲.如何在有限的初中阶段,通过有限文言篇目的学习,掌握有关文言知识,继承发扬祖国文化传统,教材的编制尤为重要.我就“九义”教材谈谈我的体会.文言文概念文言文不同于古文.古文是个时代性概念,包容“五四”以前的古代语体文和现代白话文.文言文是指古代语体文,它包括古代诗歌.狭义的文言文不包括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13.
当下学生戏说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确,文言文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言字词生僻不易懂,教师唯恐学生不理解,总是“多多益善”地讲;另一方面学生整天听老师在解字释词上打“持久战”,“觉得很没意思”。如此恶性循环,文言文教学自然而然就陷入了两难境地。其实,  相似文献   

14.
古文因其承载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而越来越受重视.这一点从中学语文教材改革中不断加大古文比重,不断充实精美深邃的文言文作品即可以看出。但是,因时代绵久,加之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词语运用、字词表述、语言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了阅读理解上的困难。因此。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品味文质优美的古文。可以遵循“五步法”——读、译、议、引、背。  相似文献   

15.
余凤云 《广西教育》2012,(14):72-72
据说现在的初中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三怕中文言文居于首位。进入初中,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尤其如此。不仅是怕,还有不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进行质疑。他们问我: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我们要用文言进行交流吗?要用文言写作吗?我援引了王力先生的话作答:"我们要继承丰富的文化遗产,就要读古书;读古书就要具有阅读古书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古代汉语(文言文)。  相似文献   

16.
武辉 《语文天地》2011,(5):37-38
当前学生中盛传着这样一句语文学习过程“三怕”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怕文言文,可以理解,毕竟老祖宗留下来的之、乎、者、也,离我们太久远了,学生接受起来肯定有困难。  相似文献   

17.
李毅 《语文天地》2012,(4):25-26
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即: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居首,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是望而生畏的。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改变学生对文言文的这一学习心态呢?  相似文献   

18.
<正>一篇文言文,应该怎么教?不少语文老师会习惯性地采用串讲法:先逐字逐句疏通讲解课内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再围绕文本内容、主题思想等提出一些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最后归纳总结,布置任务(背诵、过关单等)。这样,就算完成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了。这种常规教法,对教师而言简单易操作,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也不难理解学生把文言文列为“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之首了。令学生望而生畏的文言文究竟怎么教?  相似文献   

19.
时下中学校园流行一句话,说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学古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大家,他怎么会与“古文”、“作文”并列,成为了当今中学生“怕”的对象呢?追根溯源,我以为还在于鲁迅作品文言色彩太浓。  相似文献   

20.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学鲁迅。"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可见一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觉得学生学习文言文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没有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不重视积累文言词汇及用法;淡化文言文的诵读;忽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做了以下尝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