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初中教学多年,我一直对诗歌教学不以为然,认为初中阶段对学生诗歌鉴赏的要求不高,加之诗歌较之小  相似文献   

2.
对初中诗歌写作教学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审美价值,在初中阶段进行一点诗歌写作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但是诗歌写作长期被视作各种升学考试的禁区而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在升学考试中诗歌写作已从被限制到了部分不受限制,初中作文教学也有从强调文体到淡化文体的变化。我们应该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对诗歌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一点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伍腾 《湖南教育》2004,(14):28-29
以前,诗歌教学可以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会背却无法真正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因而把诗歌学习当作一件枯燥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课程标准改革后,诗词类文章加大了比例,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单元,选录了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当代的诗词。为培养学生对诗歌类文章的品味能力,在诗歌教学中,我努力探索,力求走出诗歌教学的困境,取得了好的效果。正式上课之前,我花了一节课让学生们说说对诗歌的感悟以摸清学情。学生发言积极、真实。有的学生说:我不喜欢读诗,因为读不懂!有的学生说:现在的生活没有诗意,现在…  相似文献   

4.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对古诗的掌握也仅限于会读、会背,了解诗的表面意思和主题思想,这无疑有碍于学生对诗的整体把握,无法体会诗的内蕴,难以发现诗的美的特征。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会读诗、读好诗,人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试着采用多种方法入境.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5.
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默写背诵,而是一种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如何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诗意的美、诗歌的魅力,成为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浅谈初中诗歌校本课程的实施,从课程目标、资源开发进行阐述,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特点,重构初中诗歌课程内容,探讨初中诗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唤起对诗的热爱,诗意飞扬。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李白大诗人:您好!我是一名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很冒昧地给您写信。从小学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读了您的多少首诗了。每当课余时间或寒暑假,随手拿起您的诗集,低声读起来,顿觉满口清香。您那优美的诗歌意境,飘逸豪放的诗歌风格陶冶着我幼小的心灵,让我在诗歌的世界里畅游。我对您的才华甚是敬仰。因此,我才鼓起勇气提起手中的笔,给您写一封信,倾吐我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在九年义务教材初中一年级一、二册语文课本中共选人了古今优秀诗歌18首,共占教材课文总量的22.8%。一些语文教师觉得诗歌难教,只读不讲吧,学生难以理解;只讲不读吧,学生无法体会;有时讲了读  相似文献   

8.
唐四春 《现代语文》2011,(10):87-87
古典诗歌鉴赏是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加上学生和老师的简单“处理”,致使这个难点难以突破。一方面是学生从小养成的习惯,能背就过关,不懂意思没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升初中考试不考古诗词鉴赏,很多老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只重视学生的背诵默写,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层次的品析和感悟。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也认为诗词教学无外乎就是要学生背一背,默一默。其实古典诗词对于语文学习十分重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9.
初中诗歌鉴赏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建 《文教资料》2010,(36):83-85
在培养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方面,诗歌鉴赏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初中诗歌教学的现状却不甚理想。本文尝试把对诗歌的鉴赏分为情理鉴赏和如何表现这种情理的鉴赏两个阶段,以达到从整体上鉴赏诗歌、有益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谈到如何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时,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我利用部分早读课的时间坚持教学生读诗,以涓涓诗歌甘泉,渗入学生心田,滋养他们成长.每周学二三首,每次一二十分钟,读读背背讲讲,一日不多,十日许多,精心滴灌,学生兴味盎然,赏析能力提高,智力获得发展."笔者以为于漪的做法抓住了诗歌教学的根本,把握住了培养鉴赏能力的关键,值得我们高三语文老师在开展诗歌专题教学和复习时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分析少了,学生难以领会其神韵;分析多了,学生便如坠五里云雾,似隔岸观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诗歌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总结出了诗歌教学的四个“不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作文水平。读,不妨让学生“摇头晃脑”。诗歌,有其独特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词,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其中也包括一些优秀的新诗,是非出声诵读而不能得其神韵的。教读过程中,我借鉴了古代…  相似文献   

12.
李新彦 《考试周刊》2014,(32):36-36
正现行使用的课标教材,增加了诗歌比重,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都注重诗歌教学,相对于旧教材来说,诗歌容量大大加大。旧教材一册书就一首或两首诗歌,教师在教读时不以此为重,只是附略带过,让学生读读、背背。新教材半册内容安排了诗歌,我们在教读时是否可用老教法教学生呢?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学呢?经过一年的探讨、钻研、实践,我得到了一些不成见解的见解,现总结如下,希各位前辈、同仁指教。我认为诗歌教学可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诵读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诗歌的节奏往往是作者情感波动的表现,并随情感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教学  相似文献   

13.
王英 《文教资料》2012,(16):61-62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往往流于读一读,背一背,对诗歌的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很少涉及。对此,作者以顾盛红老师的《乡愁》为例,寻找适合初中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凡教过诗歌的老师都知道,诗歌教学最不易把握和操作。这当然是由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精练、讲求韵律和节奏、意境开阔、感情抒发含蓄等特点所决定的。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二:一是教师一字一例一句的解释,这种方法学生虽记录了不少知识点,但却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感、意境美,不利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师引导着学生去读,多读上几遍,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品味。这种方法。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虽学过了,背过了。收获却不多。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园诗歌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读环节,要求教师把诗歌从头到尾一句句教给幼儿,连续数遍。在教读这个环节中,若时间过长,容易使幼儿感到乏味疲劳,造成兴趣减弱,记忆力下降,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提高诗歌教学质量,增强教读环节的活力,我们不妨尝试着作如下的改进:即在从头到尾一句句教读之前,借助图片或其它教具,对诗歌中的重点、难点概念进行提问教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确立诗歌中的重点、难点概念,并根据这些概念设计问题,然后应用于教学中,对所确定的重点、难点概念进行提问教读。下面以大班诗歌《摇篮…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读题的指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读题意识和理解能力.文章将阐述提高读题能力的应用意义,分析目前学生读题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对学生读题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树梅 《文教资料》2011,(33):57-58
在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因作者和作品距今时代久远,学生多有隔膜感。打通古今。让学生与诗人和诗歌发生直接联系,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程学高 《现代语文》2008,(12):74-75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朱光潜)然而,初中诗歌教学的现状却是老师忙于肢解活生生的艺术品:解释词义句意,挖掘典故修辞,机械的归纳主旨,生硬的照搬赏析文字;而学生学习方式就简化为一个字“背”:背诗句和作者,背翻译,背名句的赏析,背修辞的作用,背诗歌的主题思想……诗歌教学尴尬地成了语文课堂改革遗忘的角落,变成了最没有诗意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难以承载课标中“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任。所以新课标呼唤诗歌教学“回归诗歌的审美本性,营造诗的意境,激荡诗的情感”,诗歌教学呼唤“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傅勇锋 《现代语文》2006,(5):103-103
在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中,很多老师和学生把诗歌定位为欣赏阅读,而师生对于“欣赏”的理解,又似乎更倾向于“赏”,较典型的教法是听听读读,感受感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似乎在欢快的氛围中,诗歌的意境已经轻而易举地穿透,诗歌的韵律信手拈来,但这如同蜻蜒点水,嫌于浅尝辄止。另外的一种教法则是强调“析”,对诗歌进行不断地拆分,像普通章的教学一样,从字词、题材、结构、立意等方面进行剖析,甚至讲得如庖丁解牛一般细致入骨。但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一旦课堂教学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积累的知识就随之而去。最终,学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欣赏观,诗歌到底好在哪里、美在哪里,都很迷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中学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教材做了很大调整,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被充实到教材中,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古代诗歌朗读和欣赏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通常采用“读、感、品”三部曲的教学步骤,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