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该说,写作是一种快乐,因为它可以展示作者的喜怒哀乐;写作是一种才能,因为它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写作又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因为在写作之中,浸透着作者辛勤的汗水。  相似文献   

2.
骆一波 《考试周刊》2009,(28):16-16
中考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因为它本质上就是试卷上的一道题目,一道分值最大的题目。本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分数。既然是答题,作文也有答题规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写作主体利用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主体性精神活动,写作的本质决定了它必须充满个性化特征。写作个性化应贯穿于写作活动的始终:收集材料展现作者独特之慧眼,提炼主题凸显作者内涵之神韵,构思谋篇张显作者独具之匠心,语言表述力显作者之特色。  相似文献   

4.
黄碧英 《考试周刊》2012,(56):37-37
泛泛而谈、空发感慨是同学们作文的通病。一篇作文写得让同学和老师读下来一点印象都没有,这是因为你的作文里没有具体化的东西,没能引起读者的遐想——缺乏读者意识。读者意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素养:写作不只是作者自己的事情,因为它是一项传递信息的活动。当作者把信息放入语言载体中转换出来,这一传递过程才算完成。从信息传递的整个过程来看,"写"只是一个起始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文章写作中,写作意图只是作者对于文章的粗略构想。它可以有一些“先行”的思想,也可以有一些“先行”的材料;但却不能有“先行”的“主题思想”。因为严格意义上的“主题思想”是主客观交融之后的产物。在新闻写作中。“报道思想”是新闻工作者认识到的传播价值观念。它也是一种“写作意图”。作者可以据此有目的、有意识地寻找能够蕴涵某种价值观念的新闻事实,从而提高报道的目的性和效率。但报道思想只是主题思想形成的基础。它只有与新闻事实有机融合。才可以产生新闻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因此,“报道思想”和“写作意图”可以“先行”,“主题思想”却不可“先行”。  相似文献   

6.
应用文是一种具有约定俗成的模式和习惯用语的文种,因为它缺少变化、缺乏创造性,所以采用线性思维的方式去思考和写作显得十分必要,它能让作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规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但这仅限于“入体”而求“形似”的初级阶段,要想真正地进入高级阶段,必须突破线性思维的羁绊,和非线性的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观察与阅历对写作的意义观察与阅历,是指作者写作的信息依据与经验基础。它是写作活动的基础环节,因而是写作学必须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写作的本质乃是一种表现。它要求作者把生活中的某种事物作为对象来把握,并通过文字处理呈现为文章。传达到读者那里。在这过程中,观察与阅历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起点与动因。对作者来说,它是决定其写作活动成败高低的一个必要条件,虽然并非充分条件。文艺写作界常说,一个作者及其作品“有生活”“没有生活”。科学写作界常说一部著述一篇论文“有依据”“没有依据”,这些都是人们对观察与阅历作出强调的通俗提法。  相似文献   

8.
论写作主体的超越意识吴道文写作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有鲜明的主体性。当人们把写作学研究的目光投向写作主体时,不能不关注作者的超越意识。正因为有了作者的超越意识,才使自身的劳动获得了个性和创造性。本文试图探索写作主体的超越意识是如何渗透于写作活动...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写作主体运用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主体性精神活动。写作需要规律的指导 ,更需要作者的创造 ,它具有共性 ,又具有个性 ,共性与个性在写作中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人本来应该是会写作的,因为写作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它只不过是一种感情的流露、思想的显现而已.  相似文献   

11.
苏洵的《六国论》无疑是一篇经典的史论,它借古讽今,直陈时弊,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极具现实的针对性.不过,从论证的严密性角度加以审视,它是有缺陷的,解读时有必要向学生指出.因为有些老师在教议论文写作时,把它作为范本向初学写作议论文的学生推荐.笔者认为,这样做值得慎思.  相似文献   

12.
实用写作的功利角度是作者以现实生存、发展需要为轴心建构起来的重客观、讲格式的一种写作基点,它在“同化”写作对象时,总是从功利目的出发,写作仅是实现功利目的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学生认为英语写作和母语写作一样,先构思然后组合句子,表达作者的意思即可。尽管二者有相同之处,英语写作更需要细心和技巧,它要求作者有夯实的基础,认真的态度。在写作中,我们要注意每个词的用法,特别是动词,因为其本性即动,即活。滥用、误用会影响整篇文章,体现不出写作水平。本文将从动词分析高中英语写作中常见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确定写作目的、材料的获取和使用、材料的安排和构段,是本学期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很多,我们只能择其要点谈一谈。一、对写作目的性的理解人们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才去写作的,因此写作是有目的的语言行为。写作是用文字符号把语言加工成为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它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一种形式,因此目的性是写作的根本特征。整个的写作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作者头脑中的写作目的的控制、指导下进行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才会有明确的主题。因为强烈的目的感会引导你作出对主题的恰当选择。同时,材料的选取和组织。写作方式乃至于语言的运用等,也都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校园,它应当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离不开读书和写作。当写作成为一种快乐,它在提升生活品味的同时.必然会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因为写作过程本身就是思考过程。教师的写作可能是教育叙事和课例研究,表达着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和探索;也可能是教育教学中的一步步脚印,表达着教师与学生及文本之间的那一片片真情实意:还可能是生活态度的自然流露,表达着人生的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16.
矛盾思维:公文作者必须掌握的一种思维形式萧庆元写作性质不同的文章必须运用不同形式的思维,那么,写作公文该用何种思维呢?我的回答是应该重用矛盾思维。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写作公文的主要目的在谋求一个“善”字。凡有为的作者在文章中总是有所追求的,只是在不同...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高中英语写作能力不仅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还是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一个瓶颈。本文就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现状、训练方法和改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与写作者达成共识。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发展现状 无论是中文的写作还是英语写作,它都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对外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明日之星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0,(7):F0002-F0002
大家好!我叫程子美,是上海市江宁学校初三年级的学生。 在我眼里,写作是发现生活的过程。好的作品,往往先被触动的不是读者,而是作者本人。我们在写作中重温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且用思考发掘事物的真谛,赋予它们新的内涵——于是平庸变成精彩,普通化做非凡。这个过程是写作人的是幸福。因为在他们看来,每一笔都是新鲜的,每一篇作品都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9.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  相似文献   

20.
白丽萍 《生活教育》2014,(17):116-116
正从2010年起,我们在榆次新东方学校进行建立"语文教育实践实训基地",进行"生活作文"研究。我们一直认为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作为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再恰当不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写作就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态度和情感表达。所以,我们认为"写作即生活"。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活时时处处有写作,二是写作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对生命的心灵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