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师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怎样培养 ,是高师教育最为本质的问题。高师院校作为高校一个类别 ,人才培养既要体现高校共性 ,也要体现其独特个性。高等教育功能、职能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据 ,培养和造就精于素质教育的师资是高师院校职能观、人才观、培养观最具特色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学校如何服务于市场经济———高等师范院校兼办非师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初探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伟平关键词:高师职教服务一、目前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逐步形成的大环境下,当今高等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境和...  相似文献   

3.
当前,仅以高校特教系培养师资已不再满足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普通高师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意义日益凸显.本文对我国普通高师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合我国普通高师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对高等师范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师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目前高校及高师院校的现状,在归纳国内外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基础上,探索构建课程、科研、体验、竞赛、实训"五位一体"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舞蹈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教学形式的不断探索,高师的舞蹈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本文针对高师音乐系舞蹈编导课程在高校音乐专业中的地位、社会用途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此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课程设置是高师院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中的关键环节。鉴于通识教育人文课程建设在目前高师院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和不足表现,加强高师院校小学教师专业培养模式中通识教育人文课程的建设和设置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师院校为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建立和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它包括高师课程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诸多内容。当前,我国的师范教育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模式的滞后已严重制约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必须积极尝试和推进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此意义之下,依据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提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对教师教育改革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一、“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打破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有的封闭性和…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形成,高师院校不再固守封闭模式,纷纷走向综合化。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存在偏重学科课程、忽视教育课程以及两类课程结构失衡问题。达到"学术性"与"师范性"之间的平衡,高师院校须借鉴综合大学的培养模式,发展"综合性";创新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着力构建教育学科课程群,完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科学地构建高师院校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围绕高师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队伍及教育评价几大方面系统分析了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特征,以期加深教育工作者对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本质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高师院校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为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变革也势必会影响高师的培养模式。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必然会引起起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的变革,特别是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师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也必然会引起小教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型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世纪高师院校急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高师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单一,培养模式凝固化以及与社会的联系不足等问题。为适应日益变革的时代要求,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为小学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小学师资是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最根本的任务。根据核心素养的理论要求,高校应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育教学方式、质量评价等方面对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师院校地理教育本科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其教学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视角,文章通过对实习生和中学指导教师问卷、访谈,调查高师院校地理教育本科生的教学能力状况争高校培养状况,结果显示,我国高师院校培养的地理教育专业本科生基本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建议:一是构建合理的教育实践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改革教育实践专业教育课程内容,期待能为高师院校地理教育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如何有特色地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试根据高师院校的特点、任务及师范生的现状分析了高师德育突出加强师德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试论通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建设,提高高师教师自身道德素质,优化师德教育的环境等对策,强化高师院校的师德教育,以体现高师德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地性”通过课程在高校与地方之间进行双向流动与转化,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并获得地方高度认同的课程文化,促进高校与地方的共同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课程设置缺乏地域特色、乡土情怀缺失等导致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制约了“接地气”的人才培养。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课程文化的“在地性”,“接地气”课程文化追求与地方形成了共生模式,在地化教育为地方提供了“贴地式”的人才培养,因而课程文化“在地性”追求成为地方高师院校的必然选择。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文化“在地性”追求的实现路径是:立足本土,继承与发扬地域文化,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教师;文化扎根,自觉践行文化自觉,构建文化落地的课程体系;生命在场,贴地行走的“课程扶志”,实现乡土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6.
高师院校要培养创新型教师,关键是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高师院校宜采取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并通过提升教师素质、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等措施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7.
白永 《华章》2011,(17)
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行政部门和高师院校的重视,本文从美国高师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实习模式的实习理念、目标和运行出发,全面分析总结了美国高师教育实习模式的特点,从中找寻对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活动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师院校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师院校是教师教育的直接载体,教师教育职能的转变,促使其必然进行转型。但我国高师院校转型存在诸多问题:条件不充分,强行转型;转型目的不明,定位不准;缺乏科学规划,宏观调控不力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淡化或削弱教师教育特色,从而导致高师院校失去核心竞争力。为此,转型期高师院校要把握培养高水平的师资这个方向,坚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三原则。在实践中,高师院校要实现理念、体制及培养模式等转变,并及时制定教师教育转型的有关制度,确保高师院校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形势,并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一是地方高师院校办学模式要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二是地方高师院校要重新建立专业化教师的培养范式,三是高师教育要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具有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专业化教师.  相似文献   

20.
高校扩招后高师教育实习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时期高师院校应不断优化创新管理模式 ,提高教育实习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以期适应新时期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