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76,自引:12,他引:64  
1993年6月以来,本课题组陆续发表了<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节录)>、<中国大学评价-1996研究与发展>、<中国大学评价-1997研究与发展>.自本年度起,我们将以对中国高校主要功能的评价取代研究与发展评价,同时建立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2009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和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均具有可信度.列为<中国大学评价>的三级指标.增加学术抄袭剽窃无期限降分指标能提高抄袭剽窃行为的成本.EI(工程索引)、MEDLINE(医学生物学资料库)不适合再作为<中国大学评价>的来源数据.  相似文献   

3.
2010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保证《中国大学评价》的可重复性,在既往基础上,放弃了其中难以重复的所有问卷调查类指标,大量采用教育部门公开发布的数据,建立了公开、透明、可重复、可检验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2008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抄袭、剽窃在我国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有必要在大学评价中增加抄袭、剽窃的降分指标.EI作为中国大学评价的期刊源的重要性已经大幅降低.专著作为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指标会对评价结果发生很大影响.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结果引入中国大学评价体系,将完善本研究的大学分类.  相似文献   

5.
2001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建立在“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和“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基础上的中国大学评价,包含有大学排名、研究生院名、学院排名、专业排名等数十项评价指标;综合使用上述指标,可以基本满足应届高中生毕业生报考大学、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需要,部分满足社会各界对大学的其他需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评价-1997·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编者按旨在推动大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学定量评价在国外已有多年,我国近年来也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我刊继1997年第7期推出<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节录)>、1998年推出<中国大学评价--1996.研究与发展>之后,得到了许多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同时也给予这项研究很多鼓励和建设性的建议.本期我们又推出了<中国大学评价--1997·研究与发展>,本次大学评价在进一步体现客观、公正、公开性的原则上,又有所改进和创新,为使我国大学评价事业更趋科学与规范,我们期待着广大同行与读者就这一研究展开积极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中国大学评价-1998>于2000年6月完成.其后,国务院又批准了22所大学试办研究生院,使办有研究生院的普通高校增加到52所.这52所研究生院除2所林业大学因规模小排名靠后外,其余50所大学的研究生院有49所进入<中国大学评价-1998>研究生院排名前50名,只有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排在第58名.  相似文献   

8.
2006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中国大学科研评价的各项指标中,论文是最主要的指标,占有最大的权重。依据“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论文源期刊的遴选原则应该是:各学科入选期刊的载文量比例与各学科从事教学科研人员的数量比例相同。这样就能实现中国大学不同学科论文的直接比较。依照上述原则创建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实现了各大学不同学科论文一对一的直接可比。  相似文献   

9.
2002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了适应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后各类大学的相互比较,用“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取代了“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为了更好地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服务,增加了全国高校各学科255个本科专业、361个研究生二级学科的排名。大学评价、研究生院评价、学科评价、专业评价相结合,使《中国大学评价》具备了较全面的鉴定和诊断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爱蓉 《中国科技纵横》2013,(20):251-251,254
中国的大学教育源远流长。它历经了人类社会100多万年漫长发展的教育活动积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随着教育的产生、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要了解中国大学的起源与发展,就不得不去探讨教育产生、学校出现的起源与发展史。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大学教育的起源、条件,并对初期发展做了深入探索,使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从而以更加自觉的态度开拓中国大学教育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15,(7)
<正>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表示,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价,大力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整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扩大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大学评价>谈大学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进入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大学的评价进入了持续研究和探索的时期.从90年代开始,面向大学的各级各类评价应运而生.由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等研究的<中国大学评价>按年度相继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国内多家新闻单位和报刊陆续转发和转载了部分内容,并建议该课题组每年进行大学评价.在新一年的评价排名即将发表之前,笔者就<中国大学评价>及高校的研究与发展谈谈认识,并与同行和有关专家共勉.  相似文献   

13.
2001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研究生教育是精品教育,毕业博士生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在师资创新能力并无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大比例扩招博士生必然导致博士生质量的降低。为了保证毕业研究生质量,提高我国博士学位的知识含量和创新能力,保持博士学位的声誉,中国大学在宏观上需要减少研究生招生人数,以使研究生接受更多的教师个别指导。各大学博导数量,和博士生人数应与该大学科研成果总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大学评价>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大学评价>从1997年实施,并按年度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上公布评价结果以来,经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正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已成为当前大学研究与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笔者试图从分析利弊入手,对进一步搞好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评价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学评价》六年改进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中国大学评价》六年来的改进轨迹,以及学术界对它的各种评论、商榷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该评价体系的特点及有待改进之处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16.
2004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同一标准下,中国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教学型大学的数量连续两年减少,表明中国大学的科学研究有继续集中的趋势。在同一标准下,中国主要大学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连续两年大幅增加,表明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在继续缩短。  相似文献   

17.
~~关注大学 聚焦评价——《中国大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综述!本刊记者@李寿鹏  相似文献   

18.
2005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大学在世界顶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大幅度提高,反映了中国一流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逐渐取得成效,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在继续缩短。在同一标准下,2005年度中国一流大学入围数量和名单与上年相同,反映出中国一流大学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2007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注:本年度指标权重有如下变化:1.国家级奖一等奖由每项160分提高到320分,二等奖由80分提高到160分,教学成果奖得分不变。2.SCI论文由每篇3.8分降为3分,EI论文由每篇2.5分降为1.5分。3.SCI论文、CSCD论文、CSSCI论文、SCD论文每篇被引用一次由2.5分提高到3分(不含作者自引)。4.每项发明专利授权后由15分降为10分。2007中国大学评价@武书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6 @吕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6 @郭石林$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6~~…  相似文献   

20.
创业教育的目标除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外,更为核心的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总结1980—2020年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三个发展形态;比较了中、美、英、日4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特色;基于组织理论视角,对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