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语言形式不同、语言文化差异、译者主体的客观局限性使得语际翻译过程中叛逆成为必然的并且是必要的手段.译者必须认识到这种叛逆现象的双重性质,富有创造性地适应并利用叛逆手段才能成功地实现翻译的目的,为人类语言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交流做出贡献.当然,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并不是要否定“忠实”的翻译标准,而是要在忠实与叛逆两极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即译者正确地把握“创造性叛逆”的度.  相似文献   

2.
关于翻译的标准,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传统的翻译理论历来都强调一个“信”字,也就是说,将“忠实”视为翻译的基本标准。而叛逆却似乎是翻译工作者应当极力避免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做到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笔者通过例子分析了有意性叛逆的四种表现形式(权宜性叛逆、策略性叛逆、关照性叛逆和创造性叛逆),目的在于说明在翻译中叛逆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甚至是必须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叛逆恰恰是为了做到更好地志实于原文。  相似文献   

3.
谷秀春 《文教资料》2010,(26):40-43
一直以来,传统的翻译研究要么以原作为中心.以文本对照和语言分析为主要任务;要么以译语接受者为中心.以消除文化隔阂和将译文本土化为主要目的。忠实成为中西翻译界毋庸置疑的原则和标准。然而,我们无法以简单的“忠实”来衡量译作。本文以质疑传统的规范性翻译理论为逻辑起点,从描述翻译学的视角,借助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对翻译中违反忠实原则却取得成功的翻译现象.分析其存在的理论依据及影响其可行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项涉及很多因素的复杂的活动,传统译论对忠实性原则的遵循使译者总是处于“忠实”与“叛逆”两难的境地。“创造性叛逆”让我们从更广的层面思考翻译的本质和特征。文章从接受美学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来论证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及其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翻译观中,“忠实”一直被认为是最高标准,然而绝对的忠实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叛逆在翻译中普遍存在,在文学翻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文学翻译作为研究对象,在明确了创造性叛逆的涵义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以庞德的翻译思想及其译作的影响为个案,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对于推动目标语文学的发展以及推广源语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忠实与叛逆的关系应该在准确并全面理解“忠实性”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忠实”与“叛逆”现象一直是译者的困扰。实际上,“忠实”与“叛逆”并非僵硬的二元对立,在众多的传统或现代的翻译标准前,将“忠实”与“叛逆”有机地融合于文学翻译实践中才是译者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薇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10):77-81
“创造性叛逆”从描述翻译研究的角度出发,总结出文学翻译的一般规律,是特定文化、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翻译事实。然而国内翻译界不少学者在接受和运用这一概念时产生了种种误读:混淆了翻译的规定性和描述性两种研究范式;认为“创造性叛逆”脱离了实践;认为“创造性叛逆”提倡胡译、乱译,解构忠实;认为“创造性叛逆”的主体只是译者。通过对误读现象进行剖析,文章指出误读主要源于描述性和规定性两种研究范式的混淆,学者的断章取义,概念本身的表述不清及学科界限模糊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边缘与回归:论作为基本翻译标准的“忠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虎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2):108-112
"忠实"是传统的翻译标准之一,近年来很多学者依据解构主义和"创造性叛逆"思想对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提出了质疑。但对解构翻译观和"创造性叛逆"思潮进行考据与反思之后可以发现,这两种思想并未颠覆"忠实"在翻译中的的重要地位,"忠实"作为翻译标准仍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忠实"标准要求译者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原作,灵活、能动地忠实于原文"意旨",应该在更高更新的层次上实现"忠实"标准。  相似文献   

9.
汪田田 《海外英语》2012,(5):166-168,189
在对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既是原作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创造者。译者的价值评判标准、文化修养、生活阅历、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等客观原因会影响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和翻译。该文从译者角度出发,介绍"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研究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试图证明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与"忠实文本"翻译原则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忠实"与"叛逆"两种翻译行为探讨译者地位的变化。传统翻译理论要求译者既要忠实于原作,又要忠实于译文读者,而译介学中的"创造性叛逆"则给了译者创造性和叛逆性的空间。文章使用的"叛逆性忠实"这一观点从动态和静态角度承认译者的叛逆性,承认译文中译者身影的客观存在,又承认忠实原则是贯彻翻译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翻译活动中不能忽略译者的地位,也不能夸大译者的地位。"叛逆性"归根结底是为了"忠实"原则。  相似文献   

11.
宋安妮 《海外英语》2012,(5):155-157
In literary translation,creative treason or translation deviations will surely be a shadow in company with each translated work.A translator is both the reader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producer of the target text.Applying much on Reception Theory,the present paper explores the issue of translator’s creative treas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two aspects:one is the translator’s creative treason as reader and the other is the translator’s creative treason as producer.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叛逆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误解与误释,而不同文化中文化因素的差异是造成跨文化翻译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创造性叛逆"的根源。从审美习惯、民族心理、文化意象这三种文化因素方面对之进行分析,以增进人们对跨文化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更深一层了解。在跨文化翻译中,恰当的创造性叛逆对消弥文化误解与误释,促进文化对话、增进文化共识将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透明翻译诚然值得期待,但由于语言文化异质性和期待视野的客观存在,致使文体风格在翻译中发生了创造性叛逆。即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坚持发挥原作在目的语环境中的总体特色和风格力量的理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目的语环境的参照体系,对原作语言形式和技巧的客观背离,进行美学欣赏的重建。但翻译存在的意义就是引入“异国情调”,它发生影响的前提是要让读者喜闻乐见。“美学距离”是文体风格创造性叛逆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广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乐园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104-106
"创造性叛逆"这一术语自其提出以来主要用于文学翻译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创造性叛逆对以广告翻译为代表的应用翻译同样具有较大的解释力。着重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阐释了广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并提出创造性叛逆不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翻译现象,也是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在广告翻译中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5.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叛逆",这种创造性的叛逆正是使译作实现其真正意义增值的必要条件。译者对创造性叛逆的运用是对译者主体性的肯定,且译者的主体性也能通过"创造性叛逆"得到充分的体现。围绕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从三个方面探讨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期为译者适度发挥主体性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埃斯卡皮提出的"创造性叛逆"这一术语引起了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我国学者谢天振的<译介学>更是国际上第一部对译介学进行理论建构和系统阐述的著作.该著作对创造性叛逆的形态进行了系统总结、分类和描述,在学术界可谓开创先河.以汪榕培<牡丹亭>译本中的下场诗为例,从文化意象、语言形式、内容及意义三个方面来描述创造性叛逆现象...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译者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也备受争议,但在翻译实践中,尤其是唐诗英译过程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唐诗《宿建德江》三个译本中对格式塔意象处理的比较,说明译者创造性叛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问题一直以来是翻译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重点阐述创造性叛逆的内涵,通过分析比较<关雎>两种英译的表层结构,指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主要体现在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叛逆是文学传播与接受的一个基本规律。在英汉文学翻译中,译者、读者(在这里专指译文读者群)和译文的接受环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西方语言及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电影字幕翻译在很多情况下很难遵循传统的忠实原则。本文以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一代宗师"字幕英语翻译,从语言、文化以及译者主体性三个方面指出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赋予了原作第二次艺术生命,实现了文化更深层次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