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专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成科学兴趣和科学理想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太多的约束,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如今的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独生子女,具有非常强的自尊心,许多学生在回答问…  相似文献   

2.
王慧  王艳 《教书育人》2007,(4):34-35
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早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以至被称作“创新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获得创造的安全感。的确,学生只有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思维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大胆地提出问题。那么,在音乐课上要想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由、开放。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怀着愉悦的心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3.
杨文国 《考试周刊》2013,(36):57-57
<正>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使每个学生将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正>一、创设民主和谐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和谐"就是不对学生的奇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新的氛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自由而和谐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其探究创新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随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无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对回答错误或通过探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中研究性主题活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香玉 《山东教育》2003,(17):30-31
所谓研究性主题活动设计,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具有研究特征和明确主题的小课题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历史教学中研究性主题活动设计谈谈自己的认识,以就教于同行。一、研究性主题活动设计的作用1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只有心理自由才能使他成为真正的他自己,可以完全自由地思想和自由地感觉,才能使他向着凡是能构成他的…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早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以至被称作“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所以有学者指出:要把保障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作为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核心。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获得创造的安全感。的确,学生只有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思维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大胆地提出问题。那么,在音乐课上要想使学生保持浓厚的…  相似文献   

7.
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要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习作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信任,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宽松、自由的教学情境中…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集中体现。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主要指各种教学要素和关系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教师以一名“学子”的身份置身于学生中间,同学生一起探求知识的奥秘。学生心情愉悦地投入学习,无所顾忌地提问问题,不担心回答错了教师会批评自己,同学们会看不起自己,自由地寻求各种不同的答案。有则教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位教师在教小学语文《太阳》一课时,一个学生问道…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创造性教学的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呢?我认为首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具有创新的欲望罗杰斯指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  相似文献   

10.
学生提问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出他们对知识理解的多少,也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和自觉程度。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氛围,使学生由敢问到乐问,最后达到善问的目的,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创造一个安全的氛围和自由的空间,使学生敢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发展也是如此,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和心理自由的氛围,学生才敢问。围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笔者觉得。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亦即开发个体自身潜能、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发表有新意、有个性的见解。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老师,应当把自己由“权威”角色向“…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 ,不仅肩负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知识的任务 ,同时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职能。怎样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营造良好氛围 ,让学生具有“创新”的心理安全罗杰斯指出 :“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 ,也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可见 ,心理安全是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基础。我们很难想像 ,在师生关系紧张、情感淡薄、学生对老师存有戒备和抵触之心的课堂上 ,学生还会有创新的举动。所以 ,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给…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突破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创设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陈青芳︵赤水市第四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自在地呼吸。”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理自由的空间和心理安全的氛围,塑造一个个性格各异,富有个性和特长的真善美的人。因为创造性的灵感总是在主体迷恋、执着、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萌发出来的,自由是创造的温床,在时常提防批评受猜疑的…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因此,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优化课堂氛围,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常常受到抑制。教学中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平等相处,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各自发表不同意见,就会激发学生创造的勇气和热情,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心理学家罗杰斯德说过:“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乐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此,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5.
心理安全是指个体没有恐惧感,不用担心别人会指责和批评自己,内心保持安全、自由、踏实、稳定的心理状态。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有效途径包括心理教育式维护、心理预警式维护、心理干预式维护、法律保障式维护。  相似文献   

16.
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用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内心有一种安全感.安全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对小学生而言,生理安全保障着他们的身体健康,但心理安全需要若得不到满足,也将会导致其性格缺陷,危害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独见性的思维。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需要有创新意识的驱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并促使各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创新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  相似文献   

18.
徐红玲 《小学生》2013,(1):68-68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们就要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生成,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有生成,才能有创新的思维,才能具备创新的基础。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是担心学生的生成,担心学生生成的东西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担心学生的生成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总是严格地把学生禁锢在自己的预设之内,即使学生有一点生成,也会被教师一笔带过而不去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活创新思维的欲望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条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只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才会有充分的心理自由,才能诱发潜藏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课堂教学中,为师者一定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想、敢问、敢论,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个性得到真正的尊重。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爱问。一、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