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识形态”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背景之一。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社会发展时期不同,对“意识形态”解读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意识形态”解读过程中融合了两条理论逻辑:一条是以商品操纵技术为特征的“商品意识形态”、以意象摄取商品为特征的“景观意识形态”、以功能打碎系统结构为特征的“符号意识形态”三个逐渐演进的理论逻辑;还有一条是对科学技术的姿态问题这个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陈振明马克思恩格斯是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奠基人,“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使用“意识形态”概念的?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特征和作用?这一直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意识形态既属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又同时不属于这两者,更准确地说,它是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联系的中介.作为一种历史地形成的思维图式,意识形态不再是思维本身,而是构成调节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的一种具有惰性的"实体".由于意识形态蕴含在符号和语言之中,因此,结构主义以及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永恒存在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赵毅 《文教资料》2009,(16):101-103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从创立到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并对其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意识形态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可能永恒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拉开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帷幕,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5.
当前文艺意识形态性问题的讨论应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原典,首先弄清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是如何论述的,有些什么观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讨论才有统一的依据和标准。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述有五个要点:文艺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经济基础是文艺存在和发展的最终根源,但不是惟一根源;文艺作为意识形态形式还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文艺是一种远离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同属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五个要点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理论有待于我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把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从宏观层面看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从中观层面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微观层面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理论.这三个层面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 三个方面.基于上述思想,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历史发展的研究,其方法论原则是,立足宏观整体,注重中观核心,准确把握微观基础,从总体上全方位考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并不具有本体性的含义 ,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译本的解读 ,发现马克思所设定的“历史”概念是建立在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论之上的 ,所谓“历史的原初的四重关系”也不具有本原的意义 ,而只是对于“历史”起源的探讨。历史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的现实的人们生活过程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自马克思把“意识形态”概念第一次引入哲学领域以来,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否定性概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经历了历史性的变化。即由否定性概念转变为中性的概念。因此,考察意识形态的中性化意义是理解意识形态的内涵不可逾越的步骤。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意识形态性,这首先涉及何谓“意识形态”的问题。意识形态作为“虚假观念”,乃是一种“遮蔽”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意识形态批判,则是一种“解蔽”力量。无产阶级不是一个为本阶级狭隘利益作辩护的阶级,它也没有自己的这种狭隘利益。其阶级性要求,不能充当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不能成为意识形态的诉求。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所进行的实践的批判,使他的哲学超越了一切可能的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一种意识形态,就从根本上混淆了它同一切旧哲学之间的本质区别。这不仅严重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真谛,而且在实践上也将带来许多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却又语义含糊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思想家都从各自国家的实际出发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释。通过具体分析不同时代关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观点,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些观点既具有历史继承性,也不乏独创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一提到“意识形态”,我们往往把它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实际上,“意识形态”是一个含义丰富、不断发展的概念。从肯定的、否定的、中性的三个研究视角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并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意识形态概念予以定位,这将有利于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提出马克思思想历程存在“认识论断裂”。审视阿尔都塞所谓马克思“认识论断裂”的三个理由,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概念密切联系、人的问题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内容与主题、意识形态与科学理论的难以截然区分,这就表明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思想中“认识论断裂”主张是有失偏颇的。剖析阿尔都塞所谓“认识论断裂”主张的失当之处对于弥补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人的本质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上的困境、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人的内在联系、明确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辨证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马克思恩格斯以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为文本结构,以反讽为主要修辞风格,对“世界历史”概念作了实践的批判性改造。“世界历史”是经由施蒂纳中介而来的意识形态语言,它颠倒反映着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与之相对,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基础重构的“世界历史”概念,客观地揭示了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历史意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科学发现。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既批判了唯心主义的“世界历史”观念,又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并且形成了系统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上,西方学者的理解过于狭隘,仅仅以马克思在某个阶段的著作出发,片面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当作“虚假的”、非科学的阶级观念;近时期又有西方学者提出“意识形态终结论”,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些都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有必要对意识形态进行完整的梳理,以还原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归宿是“历史阐释的意识形态”。他首先探讨了历史主义的困境,奠定了“历史阐释”的方法论基础;其次,批判了解决这一困境的四种传统方法:物研究,存在历史主义,结构类型学,尼采式反历史主义;最后,提出了其“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法,既克服主体困境,也克服客体困境。总之,我们只能通过本来接触历史,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绝对历史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编造幻想、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他把自己创立的学说称作科学,与意识形态相对立。列宁依据时代特征的新变化,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称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概念中性化,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对立,吸收古今中外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对无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努力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来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国内文艺学界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争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社会意识形态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是20世纪中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两种主要观点.都来自马克思的理论资源.而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同时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内涵属性.审美与意识形态的融合与统一,在马克思美学思想中,是人的目的性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统一,更符合文学存在的实际.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革命论,旨在探讨和阐发马克思以及后来的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意识形态和革命的关系的理论:这一理论包括关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的依据、意义、任务、战略和队伍建设的理论.该理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对这一理论的系统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意识形态领域现实问题的认识,加深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理解,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具有代表意义却处于不同境遇的俄国和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中.都提出了在我们今天仍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课题:即意识形态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问题。事实上,马克思最先对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了隐晦的解答.而列宁和卢卡奇、葛兰西又于不同地域赋予了这一问题以实践维度的应答,其具有的异路与互补特征为当时的无产阶级革命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也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创设了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