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萍 《巢湖学院学报》2005,7(2):140-142
自从中国的互连网得到迅猛发展以来,网络语言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既是网络文化的产物,又是网络文化的载体,对于网络语言的了解会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文化.由于英语是全球计算机通用语言,中国的网络流行语言与英语无疑是紧密相关的,它丰富了汉语,使汉语具有了更强的张力和包容性.本文把中国网络英语分为两类,翻译词和直接使用词,并从语言学和翻译的角度,总结了中国网络语言中英语的特征和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韩雪 《考试周刊》2009,(1):208-209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语言也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从认知隐喻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网络语言中隐喻性构词特点。通过分析隐喻在网络语言中的工作机制.试图分析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和网络语言的理解符合人类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3.
徐红 《成人教育》2012,32(9):127-128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网络文化正以迅猛发展之势,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特有的形式、特点,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用语习惯和思维方式。文章所指的网络语言就是网友们在互联网上,交流时所用的、与标准汉语略有差异的语言形式。语言的发展通常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在使用中被淘汰,其二是在使用中被接纳。网络语言也同样如此,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被人们所接受,并且流传下去,反之则被自然淘汰。对于网络用语及网络语言的发展,应该怀着一颗包容的心。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中的网络语言特点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在网络文化的快捷性、丰富性、自由性、交互性特征的基础上,产生了相适应的网络语言现象。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点:创新性、经济性、形象性和诙谐性。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和发展方向,我们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作为人们相互交流的新型工具,不断有网络新词和网络新语出现,并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网络语言文化是因为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通过网络词语的发展创新呈现出来的,呈现出了文化的创新性和其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作为人们相互交流的新型工具,不断有网络新词和网络新语出现,并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网络语言文化是因为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通过网络词语的发展创新呈现出来的,呈现出了文化的创新性和其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增加,作为通行于网络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交际手段--网络语言,也正以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着.本文从网络语言的定义、产生原因、组成方式和特征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并在分析中窥探出网络语言的发展对于整个语言的发展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交流的载体——语言也随着网络的拓展在新的时空中延伸。网络语言就是语言世界里伴随网络的诞生而出现的新生成分,它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网络语言中一个突出现象是大量英语外来词杂糅其中。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中英语外来词构成方式与各自特点,探讨网络语言中英语外来词的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语言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在网络社会的影响下,正在渐渐发生着改变。网络语言代表着一种新的语言文化,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英汉网络语言的特点是大量使用缩略语、词义"旧瓶装新酒"、创造合成词汇以填补表达上的空白;同时,网络语言使用时存在极大的随意性、不规范性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世界中的新的变体。它是网络与语言结合的产物。谐音修辞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它的大量出现同网络语言独特的生成环境及使用者的心理相关。网络谐音共可分为汉语谐音、英文谐音、数字谐音、符号谐音、字母谐音、数字字母缩略谐音等共六类。谐音在网络语言中取得了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存在变异现象,包括形式、语义与功能三个方面.变异的动因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网络文化,网民心理,视觉追求,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2.
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道德危机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道德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开放与规范、秩序、理性的统一,公共意识与个体文化自觉的统一,对数字的尊重,有限共享与互惠的统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以网络文化为交往媒介的网络交往伦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试论网络语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当代人以网络生活为主题,在网聊、网络社区中使用的"键盘语言",具有全民性,是一种新生的语体,而不是社会方言。网络语体具有四种性质:隐匿性、主观性、变异性和快餐性;网络语体还具有四种表现风格:时尚(色彩)、搞笑(格调)、辛辣(品位)和简约(形式)。网络语体既从其他语体中吸取营养,同时也引领时尚,回馈其他语体,促进现代汉语转型。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语码转换的功能和心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语言语码转换涉及方面甚广, 其在功能和心理方面存在诸多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网络会话中(主要是BBS 会话) 的汉英双语现象, 从功能和心理角度对其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从网络文化自身属性的视角剖析了网络文化失范问题,从文化根源探究了网络文化失范的原因,揭示了网络文化失范问题的本质。认为从强化主流价值观对网络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培养高度的网络文化自觉、建立并完善网络文化规制体系、提升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度等方面人手,构建全方位的规制体系并加以逐步完善,才能让网络文化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需求,摆脱失范问题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凸显,表现在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念模糊、人格冲突凸显多方面。其失范行径的动因有社会文化传统的断层、物质经济的强大诱因、社会潜在心理的释放等,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体人格发展、品德心理形成等产生危害,而且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等造成社会侵害。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要从培养大学生"慎独"的网络自律精神、营造满足大学生心理情感需求的网络生涯和强化校园网络管理与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迅捷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中却也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垃圾,这对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的判断和选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网络文化特性为基础,深入地分析了网络文化给德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教育者应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利用和发展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学校园里传播,迅速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之中,形成了大学生网络文化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营造积极、健康高校网络文化氛围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网络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刑法学界更是在积极开展相关法律研究。而从法律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络犯罪进行解读,则会发现它与其他形式的犯罪并无本质区别,不过是透过网络本身的特性对犯罪特性加以放大的一类犯罪,因此,多关注犯罪本身、关注犯罪主体、关注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形成与发展,定会对预防和控制网络犯罪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远程教育的网络化既给远程教育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远程教育院校的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的正向与负向功能,做好远程高等教育院校的德育工作,是摆在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作者立足于对网络文化及其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远程开放大学德育工作的变革问题。作者认为,在互联网这一新的思想教育阵地,高校特别是远程开放大学要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占领,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