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具有近代学科意义的中国心理学科是在复杂的社会变革、文化积淀、教育发展的推动下产生的。师范教育的兴起为中国近代心理学科的发展刨造了契机,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为中国近代心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先导;中国学人的回应成为中国心理学科发展的本源。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发展环境的依存性、发展水平的基础性及发展历程的渐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韩文静  李艳 《文教资料》2012,(13):140-141
邯郸地区近代师范教育是伴随着近代学制的诞生开始的,清末民初颁布的师范教育学制,确立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独立地位,邯郸的师范教育逐渐兴起并发展,为邯郸近代教育事业输送了大量师资,推动了传统教育的近代化改造,促进了自近代以来邯郸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邯郸师范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政治的影响,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师范教育是伴随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而拉开序幕的,兴办师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救国".师范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4.
吴汝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尤其是他的日本教育考察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清末新学制的建立产生了直接影响;主张"兼包新旧",对我国近代教育观念的更新具有积极意义;主动延聘外国教习,对近代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时期国人自办的近代女子师范教育孕育而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清末民初女师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同时,它打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等级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女性的觉醒,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对现代女子教育及女子师范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协办的"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包括中国近代史学界金冲及、李文海、龚书铎、胡绳武、张海鹏、刘桂生、耿云志等著名学者在内的国内9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提交学术论文70余篇.研讨会围绕着"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这一主题,在"近代文化思潮与文化观念、近代学术、近代文化与近代社会、近代文化人物与知识群体、近代中外文化关系、近代教育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代湖南的师范教育起步于维新变法时期,发展于清末时期,发达于民国时期。这种教育文化现象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关键是师范教育为湖南乃至中国培养了大量经世济国的优秀人才和三湘四水的教育骨干。由于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作用,近代师范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鲜明的特色,主要包括: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省份却有师范教育发达,并呈现多样化,具有超前性;近代湖南师范教育繁盛得益于一大批热心、献身师范教育的教育家群体的涌现;近代湖南师范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近代湖南师范教育与其他省份相比,是最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发轫时期。社会的变革、近代教育的勃兴、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和办学实践,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着近代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之后,我国师范教育进入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8月21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团队和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承办的首届京师"学科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文化论坛》学术顾问黄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8日晚8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黄济,原名于鸿德。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1921年7月20日生于山东省即墨县。1946年至194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肄业,1949年华北大学教育系毕业。黄济先生是新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开拓者,是中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特别是在"文  相似文献   

11.
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际师范教育发展的经验 ,依据国情改革师范教育体制是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当务之急。北京师范大学师范教育体制的变革的整体策略应当是 :1 .形成多级分流、层次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格局 ;2 .建立学术性课程与教育类课程的分阶段实施的多元化学制模式 ;3.进行教育类课程改革 ;4.实施院系调整 ,实现结构重组、强强联合 ;5.打破系科封锁 ,实施素质教育 ;6.加强领导 ,形成全校支持改革的合力 ;7.争取国家和社会的最大支持  相似文献   

12.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机,为满足"开民智"的需求,师范教育在中国大地萌生。高等师范教育作为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伴随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高等师范教育的地位也几经变化,而这其中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高等师范学校中教育类课程的演变。教育类课程随着高等师范教育地位的变迁,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到再肯定的过程。作为高等师范学校的特色,通过梳理教育类课程的演变过程,可以充分了解近代国人对高等师范教育特殊性认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河北女子师范教育作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校历史渊源之一,创建早、体系完整、连续不断,以家政教育为特色,为我国女子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办学历程对于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女子教育的创办与发展同区域文化发展密切相连,近代河北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得益于京津区域文化的变革;受办学者的教育理念影响,近代教育家的办学实践推动了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女子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西迁及联合办学,促进了女子师范教育的拓展;校史研究作为新时代教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有益经验,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师范教育体系独立设置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坚持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师范教育体系,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所得出的正确结论。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师范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师范教育的层次结构逐步提高;定向型与非定向型师范教育相互渗透;普通师范教育与职业师范教育相结合;师范教育的培养与培训功能逐步融合。  相似文献   

16.
师范教育是张謇创办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基点,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通州师范学校创办过程中,张謇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师范教育思想。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对当今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教研究》2021,(1):F0004-F0004
2020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的教师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顺利召开。大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教师教育分会和师范教育分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承办,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协办,教师教育网支持。会议同步线上直播。  相似文献   

18.
张謇基于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时代需要,主张教育救国、视教育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表现了清末以来鲜明的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张謇强调师范生人格的培养和教学实习的重要性,倡导"师范先行"的师范教育独立系统;主张"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凡事必求其适"、"德行必兼艺而重"、"学必期于用,用必适其地"等,形成了以求实业之实用为目的的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张謇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中国近代民办职业教育、民办师范教育的先河,对中国教育,尤其对江苏地方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史,尤其是江苏地方教育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日师范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师范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谢安邦师范教育是近代国民教育的产物。随着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师范教育的体制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过改革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日本明治维新后,学习欧洲的模式,建立了“定向型”的师范教育体系,二战后受美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与教育转型——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中心的研究》一书,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史实重建的基础上,通过对清季四川各类师范教育的细致考察和深入分析,完整勾画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的历程,揭示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的特点与成就,对清季四川整体教育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近代教育转型、本土化创新等问题的研究均有重大贡献,实为目前学界研究区域师范教育史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