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23年《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的颁布,推动了我国课程设置史上一门崭新的课程——社会科的诞生。社会科的出现,既是时人对具有共和精神的健全国民的追求,又是深受西方教育思潮影响的产物。了解民国小学社会课程的诞生背景、课程标准的演变和教科书编纂方式的革新,将对我国小学社会课程的研究和相关教科书的编写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教科书是国家意识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中美小学社会科教科书在内容设置比例、选取视角和编排方式上的比较,探讨中美小学社会科教科书在内容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并从中总结出在社会科教科书设计与编制上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日本小学各年级普遍开设社会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周2课时。小学社会科同其它学科一样,目前执行文部省1978年制订的《小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规定了社会科总的学习目标和各学年的目标、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经文部省教科书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推荐给全国使用的教科书有七种。我们访日期间得到几套教科书,听了几节课,同小学社会科教师作了交谈,阅读了有关资料,对日本小学社会科教育有了一些了解。这对研究我国即将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社会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4.
1992年,我国大陆正式启动小学社会课程。随之展开的是各种各样的研究和探索。内容:在小学开设社会科的意义和价值;小学社会科的目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小学社会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小学社会科的教材研究;小学社会科的比较研究以及一些相关学科领域的具体研究等等。总的看来,我国大陆小学社会科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尤其是理论方面仍有很多待深入探讨和澄清的问题,历史研究也是一个空白,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还应进一步强化,实验探索和经验总结亟需提高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1992年 ,我国大陆正式启动小学社会课程。随之展开的是各种各样的研究和探索。内容包括 :在小学开设社会科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社会科的目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小学社会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小学社会科的教材研究 ;小学社会科的比较研究以及一些相关学科领域的具体研究等等。总的看来 ,我国大陆小学社会科的研究还相当薄弱 ,尤其是理论方面仍有很多有待深入探讨和澄清的问题 ,历史研究也是一个空白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还应进一步强化 ,实验探索和经验总结亟需提高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比较并评析通过文部省认定的三家教科书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小学社会科教科书 :东京书籍株式会社版 (简称东京版 )、大阪书籍株式会社版(简称大阪版 )、光村图书株式会社版 (简称光村版 )。它们都是根据 1989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现行教科书。该课程标准将小学一、二年级的社会科与理科合为生活科 ;强调个性化教育 ,重视问题解决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依照该课程标准编写的上述教科书与原教科书相比在编写思想、结构体系和呈现形式上都作出了重大突破 ,为日本社会科教材发展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一、小学社会科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是我国学校社会课程设置的起步阶段。以民国政府历次颁布的小学社会课程标准为核心,分析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折射民国时期社会科教育的嬗变历程。社会课程理念与实践效果的反差、在“移植的”基础上带有“本土化”倾向、最初是社会变革的成果而最终归宿于政府的政治理念,为当今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形成知识、态度、技能的关键时期,各国都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制定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科课程标准》新课标,并陆续出版了新版教科书。新课标第一次明确规定社会科是进行公民教育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本文就公民教育课程化的历史动因、价值取向和实施方法谈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有:两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同时颁行,与《思想品德》内容重复,与小学和高中缺乏合理的衔接。《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的优化,需要确立核心概念,统合两个课程标准,实现社会科课程一体化和"一贯化"。  相似文献   

10.
李稚勇 《教育学报》2003,27(6):44-49
二、我国二期课程改革中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实验稿 )跨世纪之际 ,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二期课改 )。在这期改革中 ,小学设置《品德与社会》、初中设置《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社会学科综合课程 ,注重历史教育的社会科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在课时上替代历史、地理的社会科课程 ,是世界性课程改革难题 ,为了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这一改革 ,教育部制订了两个课程标准 ,即《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一 )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 ) (8) 。这两个标准既有共同之处 ,也有各自的特点。请看下页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  相似文献   

11.
沈百英《小学社会科教学法》是我国社会科初创时期(1923年—1929年)唯一的一本研究专著,分析其所承载的社会科教育思想,折射民国时期小学社会科研究与实践状况,以为当今新课程改革中的社会科课程建设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和具体内容,包括社会科课程的目标定位、围绕十大主题的综合课程设计和社会科的有效教学等,阐述了对我国社会科课程整体建构、公民教育体系、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学阶段社会科课程 (社会学科综合课程 )的开设 ,还是近些年来的事 (1 )。 2 0世纪 80年代下半期开始的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 ,浙江省与上海市部分初中设有社会课。新世纪的第二轮课程教材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综合社会科课程改革实验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成立于 2 0世纪 2 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科协会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在 1 994年制定了《社会科课程标准 :卓越的期望》(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另外 ,美国的 5 0个州在 90年代中期也多推出了州的课程标准。 (2 )本文拟就当代中美两国有代表性的社会科课程标准加以比较 ,探讨各自的特点 ,寻找共同之处 ;更为重要的 ,对社会科课程标准以及社会科教育的一些本质性问题 ,诸如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科教育目标 ,以及多元文化观的教育等进行研讨 ,以寻求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从来源与呈现两个方面对教科书中体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作一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体现的价值观来源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框定,在价值观呈现上笔者将从三个角度来探讨,即小学语文教科书呈现了哪些主流价值观,为何呈现这些主流价值观以及怎样呈现这些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李稚勇 《学科教育》2003,(5):43-48,F003
我国中学阶段社会科课程(社会学科综合课程)的开设,还是近些年来的事^(1)。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开始的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浙江省与上海市部分初中设有社会课。新世纪的第二轮课程教材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综合社会科课程改革实验,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科协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在1994年制定了《社会科课程标准:卓越的期望》(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另外,美国的50个州在90年代中期也多推出了州的课程标准。^(2)本文拟就当代中美两国有代表性的社会科课程标准加以比较,探讨各自的特点,寻找共同之处;更为重要的,对社会科课程标准以及社会科教育的一些本质性问题,诸如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科教育目标,以及多元文化观的教育等进行研讨,以寻求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运用内容分析法综合分析大陆与港台三地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发现,台湾课程标准最明确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政策。在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政策制订的出发点上,大陆课程标准基本对内,重视汉民族与单层次内容;而港台更多是对外,比大陆更为重视全球多元文化教育内容与跨层次内容。由此引发对课程标准是否要明确提出多元文化教育目标及各内容分配问题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掀起了一场制订全国统一课程标准的浪潮,美国社会科协会和有关专业团体、各州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课程标准。在这一时期,诞生了美国课程史上的第一个全国性社会科课程标准。跨入21世纪,为了适应国家新的教育法规,美国已在修订社会科课程标准。2008年,美国公布了初步修改稿的草案,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改革动向,尤其是新提出了关于主题轴的较为具体的学习期望,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的课程标准化运动中,全国性专业协会和各州纷纷推出各自的社会科课程标准。社会课程旨在增进公民竞争力,其主题轴或者学科轴作为课程框架,目的在于发展课程标准和期望表现。目前,美国社会科课程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表现出统一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社会课程中如何实现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有效评价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科领域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高度结构化的美国国家社会科课程标准既在国家层面厘定了社会科的基本内容,也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基准,同时大量呈现的评价案例给予了教师如何基于标准来进行表现性评价的具体范例。该标准对于完善我国的综合社会课程的建设,促进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将社会科作为中小学公民教育科目的国家,迄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年左右的历程。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美国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历经了三次影响较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的标志是社会科的初创和确立,也是美国公民教育从分科走向综合化的开始;第二次变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即所谓“新社会科教育运动”;第三次变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课程标准运动并延续至今,在这场制订全国统一课程标准的浪潮中,美国诞生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社会科课程标准,目前,全美社会科课程标准正在修订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