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017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将"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从理论向实用化再次推进了一大步,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前一年完成三大任务中国科学家原计划在量子卫星两年的设计寿命中完成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在相距1200公里的尺度上测试被爱因  相似文献   

2.
信息科技     
<正>基于星座的量子通信进展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张强等组成的研究组,成功实现了白天远距离(53km)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通过地基实验在信道损耗和噪声水平方面有效验证了未来构建基于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间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光子学》。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目前已经在国际上成功实现了首次星地量子通信,然而由于阳光噪声的影响,"墨子号"卫星只能在夜晚工作,单颗该类低轨道卫星至少需要3天才能完成全球范围内地面站点的覆盖。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部所完成的"五光子纠缠和开放目的的量子隐形传态"研究成果以Letter的方式发表在2004年7月1日出版的Nature上,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协会都对该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本文介绍了该成果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在这之前,中国科技大学的量子实验室成功研发出半导体量子芯片和量子存储技术,宣告了我国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美国谷歌公司则宣称,有望在2017年底前建成一台完全可超越目前全球最好的超级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可以说,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这两项量子领域的前沿项目正在"比翼齐飞";中、美两个在量子领域研究中领先的国家也在开展一番"较量"。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06,(12):31-31
目前,我国四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973计划2006年立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据科技部介绍,这四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包括纳米材料、量子调控、蛋白质结构和生殖发育等领域。目前我国在纳米材料学方面已经跻身国际前沿;在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方面一直活跃在世界最前沿,成功实现了125公里实际通信光缆的量子密钥分配;在蛋白质结构研究方面,已经成功解析一批膜蛋白和符合蛋白三维结构;在生殖发育和遗传学方面,发现了一个可高效用于哺乳动物的转座因子,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今后,我国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进行基础研究。我国完成四个“重大科学…  相似文献   

6.
正2002年,在国际研究量子级联激光器的领域发生了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一是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实现了室温连续波工作;二是实现了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材料的激射。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就在这一年,2002年6月,刘俊岐进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工作,自此拉开他对电磁波研究的追逐赛。  相似文献   

7.
当前,量子信息技术成为全球一大热点。本文对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SCI论文和Innography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梳理了近期美国、欧盟、英国、韩国和日本推进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举措,总结提出中国量子信息技术在2010年后已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在制定国家量子信息技术路线图、多层次协同攻克关键技术、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得到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     
<正>"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两项成果同时发表  相似文献   

9.
动态     
<正>国家量子保密通信项目通过技术验收9月4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世界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近日通过技术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方面继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自2013年立项以来,"京沪干线"项目组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高速高效率单光子探测、可信中继传输和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Dimensions数据库,分析了七国集团国家、部分金砖国家和韩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国际科技论文产出总体状况,并从量子钟、量子感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四个方面研究了各自的相对产出、相对引用影响力和国际合作情况。同时,还对七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在上述领域获得项目资助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并对美国科学基金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该领域资助所产出的国际科技论文情况开展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九章"解读     
2020 年 12 月 4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团队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这一突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牢固确立了中国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阵地位.什么是"量子优越性""高斯玻色取样"?"九章"优胜在何处?量子计算机距离我们生活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12.
正基于量子技术研究量子密钥在电力行业应用,研究利用量子密钥替换现有电力密钥体系提升电力数据安全防护。量子一词来自拉丁语quantus,意为"有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19世纪末,人们发现旧有的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微观系统,于是经由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  相似文献   

13.
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课题,同时也是各种不同形式研究的交叉,涉及量子力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密码学、数学、物理学的多个分支,如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学等。清华大学物理系核物理教研室主任龙桂鲁从1998年开始进行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的研究工作,在他看来,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的研究是一个潜在的高新技术研究,如果量子计算机一旦真正运用,那会带来一个新的时代。作为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领域的探路者,多年来,龙桂鲁在这一领域开拓创新,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研究成果。他领导团队提出首个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案,开辟和引导了该研究方向;提出首个多方高维密集编码模型,发展了分布式量子通信理论;提出了分步传输和块传输方法;建立了量子搜索相位匹配理论,在科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武华文教授是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现任北京宽特量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致力于量子信息学研究多年,在量子物理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1年.研制成功”量子仪器”并荣获比利时尤里卡金奖;2003年“非典”时期,与解放军第309医院(非典定点医院)立项合作成功治愈非典病人;  相似文献   

15.
正量子信息技术是基础性创新,是颠覆性前沿,更是强国发展战略的竞争焦点,无论是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还是产业链建设,发展量子信息技术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电子学会于2018年4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信息分会成立大会,成立大会后还举办了中国电子学会首届量子信息学术年会。此次年会的主题是"引领量子信息技术发展,迈向信息技术新时代",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信息分  相似文献   

16.
正"十二五"期间,在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教育部等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积极推动量子通信朝着高速率、远距离、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聚集并凝练了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承担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展量子力学基本问题实验研究,系统地发展了可扩展的量子信息处理技术并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精密测量等多个研究方向,取得了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的系统性关键突破,使得  相似文献   

17.
<正>彩电市场永远不缺技术的亮点。4K电视、OLED电视、曲面电视等名词还没能让人们耳熟能详,2014年底,量子点电视又横空出世,成为引爆电视市场的新热点。TCL、长虹抢先发布新品,三星、索尼等知名品牌也纷纷表示将陆续推出量子点电视。什么是量子点?量子点是由锌、镉、硒和硫原子构成的肉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半导体无机纳米晶体,其晶粒直径在2~10纳米之间,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早在198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就对这种晶体进行深入研究,数年后美国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家马克·里德正式将其命名为"量子点"。量子点的光电特性很独特,它受到电或光的刺激,会根据量子点的直径大小,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纯正高质量单色光。量子点应用在显示技术上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纯蓝光源激发量子点光管中不同尺寸  相似文献   

18.
科研进展     
物理所等"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由中科院物理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经过数年的不懈探索和艰苦攻关,最近成功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上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突破,其从理论研究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都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  相似文献   

19.
量子科技     
正"墨子号"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牛津大学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团队、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相关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基于卫星的远距离安全通信实验成果不仅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即使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这是朝构建全球化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甚至量子互联网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0.
信息科技     
<正>世界首次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与国内科学家合作,实现了"墨子号"量子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研究论文发表于《科学》。长距离纠缠量子对分发对于量子物理基础的检验和可扩展量子网络的实现是极其必要的。然而由于通道损耗,之前能够实现的分发距离被限制在100公里左右。此次实验通过距离总长在1600~2400公里之间的两个星—地下行线路,验证了基于卫星的、纠缠光子对在地面相距1203公里的两个接收站间的分发。实验观测到长距离站点间双光子纠缠的保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